分卷阅读345


?”民宿的前台妹妹出门摸鱼前向禾嫒尺问道。

前台妹妹年纪不大,刚成年,是来凤凰工作的打工人,来这上班倒不是为了赚钱,就是觉得能边玩边工作很不错。

在这住下好几天,她俩已经混熟了,还双排打过几把游戏。见禾嫒尺表示不用带奶茶,她便快乐地出门摸鱼去。

禾嫒尺看了看时间,见已经不早,便直接拎上设备,准备到一家古城外的饭店里拍她想要的素材。

出门时路过虹桥底,还接到了一位大姨递给她试饮的洛神茶。

这个阿姨身上班味很浓,她把卖茶、给游客递试饮茶这件事当成班在上。

递茶的动作似乎已经变成肌肉记忆,所有在这路过的游客甚至居民都有很大机会从她手里获得一小杯试饮茶。

哪怕短时间在这来回折返也一视同仁。

禾嫒尺在这住的几天里,每天手里都会被塞好几次试饮茶。

但她就是没买。

倒也不是她铁石心肠,喜欢光试喝不花钱。

但——

对不起大姨,你的茶卖得实在太贵,哪有把十几块几十块一斤的东西拿来按克卖的呀,很坑啊!

但凡把茶稍微卖便宜些,贴合正常价位一些,她可能就看在这些日子的试喝份上直接花钱买了。

哎,这生意做的。

禾嫒尺喝掉小纸杯里的茶水,一边寻找垃圾桶一边穿过虹桥继续往城外边走。

期间路过一家开在古城小巷里的饭店,坐在门口晒太阳的老板还向她打招呼。

店老板跟禾嫒尺混熟的契机,是前几天禾嫒尺到她店里吃饭。

那时禾嫒尺肠胃还是不太舒服吃不了辣,便跟她说,希望炒的菜不要放辣椒、豆瓣酱等比较重口的调味料。

她惊讶极了,似乎没听过这种奇怪的要求,但还是照着禾嫒尺说的方法试着炒了份铁板烧。

禾嫒尺吃到一半时,还很紧张地跑出来问她好不好吃。看样子像是担心啥都不加会把菜炒砸了,又很好奇这种做法到底能不能行。

……

禾嫒尺去取材的地方,是一间石头屋,当地人也有叫它岩石屋的。

位置距离凤凰古城十几公里,开车得花上二十分钟才能到,第一次来这还是两天前的事。

民宿老板沈姐开车带她来的。

那天恰好碰上凤凰古城附近的集市开集,沈姐听说禾嫒尺还没赶过集,便干脆领着她一块去。

路上一同出发的,还有附近的民宿老板以及他的房客。

当地每逢农历带三、八日才有一次的集市是真热闹。

卖菜的卖水果的摊子摆得到处都是,卖酱的摊子里各式酱料更是多得数不过来。

坛子菜、蒸好的米粉、粑粑、被放在框子里放在街边叫卖。

除了吃的以外,集市上还有别的东西卖,例如卖衣服鞋子的小摊。

路边的小狗崽子乖巧地待在背篓里,等它的下一任新主人。

三轮车上还放着一筐筐的小鸡小鸭仔。

当地人确实将民族服饰当作日常服饰在穿,赶集时都背着背篓,将买的东西往里头放。

走在本地人后头,能随时看见里头都有些什么,背篓里可能会有菜、衣服、被子、鞋、或者小孩。

本地卖东西的爷爷奶奶可能说不明白普通话,禾嫒尺也听不懂苗族话。

但不影响她在集里买一块钱的粽子蘸着红糖吃,又买来一块钱的蒿子粑粑用来粘牙齿,甜滋滋糯叽叽的,尝着叫人心情特别好。

领她一块来的沈姐则二话不说,先买了份绿豆面。

绿豆面的做法和肠粉有些相似,也是用一个方形的大蒸箱在里头蒸米浆吃。

蒸好以后在米浆上搁点酱萝卜、折耳根再刷上辣酱卷起来,4块钱一个,买了就能拿手里边吃边逛。

沈姐逛的时候还打了些酱,又买下三块钱的米酿,说是要带回民宿做酒酿丸子暖身子补血气。

隔壁民宿的老板则看上了在集里的牛筋粉,12元,在集里算大钱,粉上的牛筋块头大得惊人。

新鲜出炉的酱香饼10块钱一斤,深受本地居民欢迎,每次出锅都会被买得一干二净。

隔壁民宿的住客见了也想要,差点没能抢得过本地人,好半天才买回来3块钱的饼。

还给禾嫒尺分了点尝。

也不知是不是因为抢着吃,量又少的原因,那块酱香饼尝起来格外香,到现在回想起来,禾嫒尺还有些念念不忘。

不过更叫她忘不掉的,还是石头屋。

石头屋的位置,恰好位于集市与古城之间,原本那天出发时沈姐也没想领她到这吃饭。

那天提出来这吃饭的,其实是隔壁民宿老板,说是人多热闹,想搓一顿厉害的才把大家领到这来。

第235章

再来一次禾嫒尺还是要说,石头屋的位置真的很偏,偏得甚至都不像一家饭馆该选的址。

平日里要是没有熟人领着根本找不到这来,点评上更是完全没有这家店的丝毫信息。

为了到这拍摄,她甚至花了80块钱包车往返,确实是不方便。

但她还是要来。

石头屋在乡道田间,从外头看起来,就像是一间本地大户的石头房。

长长一排,还带院子。

石头建成的屋子窗户小,光线差,白日里在里头干活就得开灯。屋里厨房很大,比堂食餐厅还大,光是摆放食材的透明冰柜就有三个。更别提其他切配、储物区域。

禾嫒尺还记得自己第一次到店时,厨房里便在烧着柴火熏制腊肉腊鱼,还有人坐一旁灌血粑。

屋里晾的辣椒、玉米、都是真正的食材而不是装饰,墙边上还搁着酒坛子和菜坛子。

烧火的灶是最传统的柴火灶,屋里四处堆着长长的木头,作烧火用。

这种偏僻的农家乐,看起来浪漫美好,但有时候也特别容易踩坑。

不说别的,阴阳餐牌听过吧?

山高皇帝远的,叫天天不应,坑起人来一坑一个准,但这家石头屋却不会让人有这种顾虑。

店里点餐不按菜名店,而是按食材点。

每种食材的价格都在大堂的黑板上写着,一进屋就能看见,明码实价。

像腊肉、排骨,炒肉之类的普通荤菜,根据份量大小,价格35~68不等。

整鸡整鸭,或是鱼这一类的大菜,则是88~128左右。普通炒青菜,汤菜,是15~25。

所有菜的菜量都偏大,人多来吃更划算,像前些天沈姐领着禾嫒尺来那回,人均消费还不到60。吃得饱饱的,最后回去前大家还买了些土猪熏的腊肠腊肉。

石头屋日常便有客人来往,不过比起饭馆,这里其实更像一个项目。

店里所有工作都由附近务农的妇女们操持,主人

- 御宅屋 https://www.yuzhaiwu1.vi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