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51
是一片空白,感觉魂终于溜回来。
我调整了下呼吸,回答他:“有人跳楼了,正对着我吃饭的地儿。”
小伍猛地吸了口气,然后又转头把茶杯填满递给我:“那确实还挺晦气的哈,不过现在人压力都大,少东家你也别太害怕,别想太多,坐下缓会儿就好了。”
我喝着茶问他:“你不怕死人的?”
小伍嘿嘿一笑:“我跟着咱东家出去得多了,迁坟掘墓的,什么样的死人咱都差不多见过一遍了,所以对这个的反应不是很大。”
我点点头就没再多问,刚喝到第三杯热茶,小伍就一拍脑门:“哎!我突然想起来一件事,要跟少东家您说一声,咱们店里扫地那个伙计,叫阿云的,他老家出了点急事要回去一趟,让我在您这儿报个备。”
我好像是意识到了什么,立刻问他:“现在人走了吗?”
小伍看了一圈:“应该是走了吧,中午就应该回去了,他家广西的,早上看样子还挺急,那个点儿您还睡着我也没法吵您,都是朋友,我就让他赶紧回去办事儿了。”
话音刚落,外头伙计就拍着身上的雪朝我跑过来:“少东家,不知道是谁寄给你的,刚才塞咱信箱里了。”
他递给我一只薄薄的档案袋,上面只有收件人我的署名,地址准确到了铺子的门牌号,档案袋上应该填的空都没有任何文字,我接过来摸了摸,里面的东西很薄,应该只有两三页纸的厚度。
但我没让人给我寄什么东西。
我心里犯嘀咕,站起身掀开二道门厅的珠帘就去后屋找裁纸刀,结果我才刚拉开抽屉,就看见一只被软布包的完完整整的四方形物件安静地搁置在其中。
这样的事情其实我之前也遇到过,但这次整个人还是抖了抖,我深呼一口气,闭了闭眼睛调整了下状态,平静地单手将那物件拿出来,拆开。
果然,是之前被人偷了的九环玉匣,有人原封不动地给我还回来了。
我用手擦了擦眼,撑住桌沿冷静了十分多钟,然后我的目光移向手里的档案袋,鬓角的汗慢慢滴了下来。
“少东家,你没事吧,是东西寄错了吗,寄错了找邮局给他退回去。”小伍在外面喊我。
我立刻放下档案袋和手里的裁纸刀,抹了汗走到后屋门口,对他笑了笑:“没事儿,我想起来了,这我同学给我寄的东西,你做事吧,我想自己看会儿书。”
小伍信以为真,“哎”地应了一声就去招呼顾客了。
我立即快速将门窗关起来,窗帘也同样拉起来,我挪开椅子坐下,拿起那把裁纸刀开始一点一点把密封档案袋的开口划开
第46章 记录人
拆的时候我还在用手去摸档案袋里的东西,里面有个明显的凸起,应该是照片之类的东西,我用裁纸刀把档案袋划开来,然后将袋子的口朝下。
即刻间几张照片就滑了出来,掉在我手里,仅仅瞥了一眼我就直接吓得把档案袋扔出去了,瞬间心跳得非常快。
我有些难以描述照片里拍摄的东西,虽然我只瞥了眼,但我看得非常清晰,照片里拍摄的是死人面部和身体的黑白照片,拍得很清楚,而且不只是一个人,因为我看到了两张不同的脸孔。
我不能确认他们是谁,也不知道这是什么时代拍摄的照片,但我至少能确定有人死了,死了之后的惨状还被人用相机一一拍了下来,并且寄给了我。
我没见过这么变态的手段,所以暂时把那些照片正面朝下扣在一边,然后倒出档案袋里的几张纸。
这些纸张已经很老旧了,很脆,边缘有些泛黄,还有些被火烧过的痕迹,纸页上记录的手写字体瞬间吸引了我的注意,这些手写字体很苍劲有力,书法造诣应该很深。
“工程第十次记录
记录人:XX
保密等级:一级
工程进度:已由隧道进入一层陪葬坑,无特殊情况,工程持续推进,暂无补给记录
人员伤亡:暂无
工程人数:109
记录时间:1951年3月2日
于甘肃。”
我看得有些云里雾里,只对“甘肃”这两个字起了些反应,我觉得这很像是从整部档案里抽出来的零星两页。
仅从第一页分析,这项工程的保密级别很高,年份跨度也很远,档案的主要内容就是记录下整个工程的进程,但只有这两页,我无法推测具体的前因后果。
于是我继续往后翻。
“工程第十一次记录
记录人:XX
保密等级:一级
工程进度:地表塌陷,工程失败
人员伤亡:109
工程人数:109
记录时间:1951年10月3日
于甘肃”
上面的记录相当简洁,伤亡人数也都是用了几个数字替代,但是这两页上记录人的名字由于时间过长颜色淡化了,看不太清。
我完全不觉得这些纸上记录的东西会是恶作剧,有人给我寄来这些档案,应该是想通过这些纸传递给我什么信息。
内容就这么多,我将纸竖起来,用手指弹了弹纸页,又放在灯光下照了照,怀疑会不会被刷了什么特殊的试剂,有什么隐藏信息,但摆弄到最后我发现这纸已经脆的掉渣,根本不能再刷什么试剂,索性放弃了折腾这些纸的想法。
等我冷静得差不多了,我才敢去掀那几张照片,我把那些黑白照依次排成两列,总共十张,只有两张拍的是面部,其余的全是身体部分撕裂开的伤口。
我一一对照他们的衣着,发现整组照片拍摄的只有两个人,一个穿着深色薄款羽绒服,另一个只穿了一件驼色外套,身上还背了个包,而且其中一个人的脸我莫名感觉有些熟悉。
这个人的脸我见过,但我暂时想不起来,索性不去想它,直接将目光转去解决第二张纸,第二张记录纸上的“记录人”那一栏的字迹非常浅,但能看出来应该是两个字。
我并不知道这个工程的名字,1951年连我外公都还是个年轻人,时间跨度太大,所以去调查工程的名字还不如直接去找这些工程的记录人。
寄给我这份档案的人一定是想让我获取什么信息,而在这份文件中,只有那一栏记录人看不见名字,我不相信这只是个巧合。
其实解决这种字迹淡的问题,我心里早有办法,就是先将文件扫描,再用电脑一层层加深,处理这个我专业对口。
四哥屋子里有台老式的扫描仪,我把记录纸和照片藏进档案袋里,偷偷扒开门,透过门缝看了一眼,伙计们都在前厅迎客,我侧过身钻出门,把门带好后悄无声息地溜进了旁边的小红门。
进了房间我就熟练地开始用老式扫描仪扫描,然后再用电脑一遍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