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73
些难以置信,看向了郑玄,却见郑玄一副得意的表情,看着让人有些牙痒痒。
“陇县大捷,对于身处其他州郡的百姓来说,这只是一场扬我国威的胜仗,但是对于陇县百姓来说,这只是苦难的开始罢了,孤城被围想要取胜谈何容易?如今凉州的流民已到三辅,这些诸位难道都看不见吗?”
曹班的话语掷地有声,那公子身边已经有一人在拉他的袖子,想劝他算了,但是他却甩开伙伴的手道:“那,那段宁,是如何能在万军之中取贼首级的?”
这话其实也道出来在场许多人心中的疑问,他们不一定都是想得到一个准确的答案,但是看热闹就是要这样才精彩,人们又纷纷看向曹班。
曹班看向身旁,趴着一动不动,一点声息都没有的江芜,又转头看向那位公子。
“五步射面,除了长期的、专业的射艺训练外,还需要速度。”她的声音冷静,已经听不出任何的情绪。
“速度?”公子表示不解,“何种速度,能让经验丰富的羌贼都无法察觉?”
在所有人都没有反应过来的时候,一支凉凉的手,带着寒气,突然从后面攀上了公子的脖颈。
“像这样——”一个幽幽的声音,出现公子的耳畔。
摸着他脖子的手没有用力,只是若即若离地上下滑动,仿佛是对待某种极为脆弱的东西。
“这样的,速度。”
公子惊惧地扭头,对上江芜入深渊幽邃的黑瞳。
第52章
第二日, 正是马融门下一年一度弟子考核的日子。
早上一出门,曹班就感觉自己右眼皮狂跳,心里总有种不祥的预感。
曹班和郑玄现在是初级弟子, 需要经过两次考核,才能升为卢植那样的高级弟子。
“初级”班的授课, 和曹班在太学蒙学接受的课程内容差不多, 都是经典的品读和背诵,这对曹班和郑玄来说都太浅了,也不是他们拜入马融门下的目的。
“中级”班的授课,才开始真正触及马氏族学核心,课业涵盖君子六艺,马融治学与其实众多儒家门派不同的一点也在这里,他认为除了文治,武功也是极为重要,不可荒废的。
至于卢植这样的高级弟子,其实不太存在“班”的说法了,他们在马融门下求学更为自由,有些已经举了孝廉, 不久就要去各地任职,有些继续留在扶风郡,与慕名而来的各路名士交流切磋。
这种培养模式有点类似曹班上辈子的准毕业生, 可以找实习,也可以继续留校做课题。
这样的分班听起来有背“有教无类”的儒家教育主旨, 但其实放在马融这里, 自有他存在的合理性。
作为当世大儒, 想来求学的弟子何其之多?马融既不能全部接纳,又要打出名号, 就必须尽可能收纳学子。
因此这样分班之后,若只想来刷个“马氏门生”头衔的,就可以在初级班待一遭跑路,出去也可以说自己是马融的学生,两方受益。
若是真正有志于学的,那么通过这样两次考教,进行学问和价值观的双重筛选,将志同道合的人才留下,再对其进行资源倾斜。
这么一盘算,自己的格物院如今人数逐渐扩大,也必须找个时间统筹规划一下才行......
卢植目前无官在身,平日就是走访各位名士,没事的时候陪着好友在马氏上上课,顺便刷一下作为学长的存在感。
见曹班面露不安,卢植以为她是担心考教不过,安慰她道:“君实兄尽管放心去便是,不过是初级弟子到中级弟子的考课。”
他招手,示意郑玄也凑过来,四下望了望,随后小声道:“实不相瞒,负责考课的高级弟子,我已经打过招呼了。”
郑玄和曹班同时瞪大了眼睛,看不出来啊,这卢子干不是最为刚毅的吗,还能愿意做这种事?
卢植见二人这般看着他,不由地有些面热,轻咳两声道:“就算不走门路,相信以你二位学识,成为中级弟子也不成问题。”
“不对,要我说,就是有些高级弟子,学问也在你们之下呢。”
将二人送到了平日授课的地方,卢植就先行离开,去约定好的酒肆等他们。
曹班和郑玄一同入了正堂,掀开厚厚的门帘,里面已经有一些提早来等候的弟子了,隆冬时节,不少人耳朵鼻头冻得通红,离火盆进的席案已经有学子占了,曹班他们只能在窗边有些漏风的地方坐下。
将升班考放在这个季节,其实是照顾了不同家境的学生。
毕竟像曹班他们这样能脱产学习的还是少数,尤其是能来学习的都是家中男丁,如果不是世家子弟,往往是要一边学习,一边给家里帮忙的。
冬日万物归寂,反而是这些寒门子弟奋发追赶的好时节。
学生们被一个个叫上去问问题,当着众学子的面,通过与否大家心里基本都有数,因此某种程度上说,能不能过,就看这问题出的简不简单。
轮到郑玄的时候,高级弟子问他如何理解《左氏春秋》中,“一日纵敌,数世之患也。”
这是出自秦晋崤之战时,晋国统帅先轸与大夫栾枝关于是否应该攻秦时,主张攻秦的先轸驳斥栾枝的一段的话。
若是单纯回答这个问题,其实很简单,因为两方争论,最后晋襄公采纳的是先轸的意见,因此只要从支持打秦国的角度分析即可。
但是马氏考教这个问题,在这个特殊的时间,就有些耐人寻味了。
首先相邻的陇县才刚刚打了一场对羌胡的胜仗,而这批羌胡,又恰巧是之前镇守凉州的张奂打赢之后放走的那一波。
如今羌胡还有万人大军如剑一样悬在三辅的北方,马氏用这个问题来选进入核心圈的门生,不得不让曹班怀疑,马氏也和段颎一样,在对羌问题上,是强硬派。
再有就是,晋当时正处在晋文公的国丧期间,因此栾枝认为此时攻秦,是对国君的不尊重,虽然说先轸最后还是反驳的了栾枝,但是巧了,他们如今不正也是在汉桓帝的国丧期间吗?
想来虽然家乡是前朝古都所在的三辅,但是屡屡遭受外族的侵略,作为东汉名将马援的后人,马融重视武功也可以理解了。
果不其然,郑玄先是完整的将原文争论双方的观点背诵了出来,结合崤之战进行了分析,肯定了先轸的观点,随后结合最近的陇县大捷,以及进几年凉州和三辅对羌胡的战役进行了分析,得出了“羌胡之乱,宜早为之”的结论。
曹班在下面听得津津有味,好吧,老狐狸果然还是老狐狸。
这“早为之”,可以有两方面解释,若是强硬派,可以理解为应该早日彻底消灭,若是怀柔派,又可理解早日从根源上化敌为己,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