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29


脑袋上缠绕了什么东西,头很重,很沉,他恍惚回忆起昏迷前发生的事情。

他去曹班治下的不其县借粮,借到了吗?借到了……然后他带着粮草,返回泰山郡,却被一股流民……

流民……粮草……

粮草!

他推开门,屋外的景象步入眼帘。

官吏搬着大卷文书在房间之间来回奔走,身着甲胄的士兵从正门匆匆跑进一旁的正堂,炊烟从隔壁院子的东厨升起,府衙外能听到整齐的马蹄,和响亮的口号声。

仿佛一夜之间,因为疫病而丧失生机的五脏六腑,又因为这些人的到来,活了过来,散发着蓬勃的生命力。

这样的场景,诸葛瑾不是第一次见到了。

是的,就在不久前,不其县国相府衙,也是这般的忙碌而有序的景象。

他想到了父亲的话——有人,就有希望。

正堂内,曹班手下武都尉、情报部、农都尉、医都尉、测图尉齐聚,召开紧急作战会议。

这是基于格物院体系成立的全新的部门架构,各部都尉同时领汉廷地方官职,目前到县一级。

其实关于西进还是南下,姐妹俩有过短暂的争执。

当时曹班意图南下,考虑到不其县在徐州,南下可以参考“即墨模式”,复制一批沿海港口,争取早日与交州队伍联通。

但是姐姐却建议往西,绕过徐州,直接占领兖州泰山郡。

“泰山郡三面环山,易守难攻,你不趁此机会控制那个位置,以后再图,恐怕就难了。”

“而且我怀疑,你说的青州黄巾,恐怕就发自泰山郡。”

青州黄巾和颍川、汝南等地的黄巾不同,起兵没那么迅猛,但是却一直持续到曹操打过来,甚至在部分被曹操收编为“青州军”后,也没有消停。

“怎么说?”且不说黄巾起义是否真的会“再次”发生,姐姐现在打仗打多了,曹班靠着上辈子查资料的军事知识老本,在姐姐面前已经有些不够吃了。

“你想,往北往南都是河流的冲击平原,黄巾要是占了泰山郡,你怎么攻城?而且附近几条山脉,躲起来也很容易嘛。反之,你在他们之前掌控这个战略要冲,到时候洛阳乱起来,至少西面你不用太担心。”

但是如果要占领泰山郡,还使用原来格物院和即墨军事学院这种“学院人才”培养模式就不行了,因此制度改革在去年被姐妹列入“三年清单”——即三年内必须要完成的重点工作之一。

但是动乱的时代,事情并不总会按照计划发生。

黄巾起义整整提前了十年!

曹班刚刚带人进入泰山郡,还未能站稳脚跟,阳翟的格物院势力还未能培养出足够自保的军事力量,姐姐的兵马被困在并州无法南下支援……

还有京师洛阳,姐妹的生母还在皇宫内,黄巾之后,一系列连锁反应导致的宫变,朝廷下令各地选将,各方势力的角逐征伐,她们该如何抉择?

时间,时间,曹班想,为何偏偏就在这个时候?

哪怕多给她一年,至少让她能够拿稳手里这枚太守印……

这时,负责通传消息的士兵将一份情报送到曹班面前。

和情报部常用的矾水密信不同,这份情报使用的是木浆纸——经格物院研发部改造,对内已广泛使用,但对外仅在部分世家大族内流通的高档纸张。

“是截自琅琊王氏的密信。”

能在这个时候被送进来,足以说明信件内容的重要性。

曹班接过情报,上书内容,让她面色一沉。

——告不其县国相曹班不臣。

第91章

琅琊王氏如今的当家人王融没有官职在身, 这个不惑之年的文人,最近迷上了“清谈”,一种据说是洛阳城中的世家贵族们流行的社交方式。

但是现在流民和瘟疫四起, 城内大族都闭门不出,他只能叫上家中门客们, 一边煮茶, 一边议事。

如今的王氏,还没有积攒到两晋时期“共天下”的权势,但也是累世公卿的大族,王融的名字不太出名,但是他有个“卧冰求鲤”出名的儿子王祥——这会儿还没出生。

此刻,王融的手里揣着一只铜制的“暖宝” ,这个冬日实在太漫长,家中得了两只,他稀罕得不得了,一只给了父亲,一只自己留用。

“暖宝”是王氏的一个门客献给他的,门客名唤张寿,这两年自称有学问而来投奔的寒门子弟很多,张寿操着益州口音,这种蛮夷往年王氏是不可能收的,但后来张寿再次登门,献出来“暖宝”这个据说是从交州贸易来的“海货” ,再加上张寿早年随家人南北往来,见多识广,带着他出门和其他大族的公子们“清谈”,很长面子,因此王融就收下了这个门客。

“你们说,这算时间,朝廷应该收到消息了,为何还没有听到风声?”这是近来最令王融焦虑的事情。

王融的父亲王仁几年前刚刚从青州刺史的位置退下,致仕归家,对付不其县国国相曹班,正是父亲建议的。

只不过“对付”的方式不太一样。

“当年伏氏向我们求助,我不知曹君实底细,不过是晚了几天,没想到酿成大祸,追悔莫及,如今他胆大包天,敢打泰山郡主意,伏王两家世代交好,就算是为了报仇,我们也要让他个黄口小儿有来无回!”

“阿融,你带上部曲,他!”

王融其实不太认可父亲的想法,在他看来,之前曹班在青州不其,属于父亲治下,父亲在任时还有理由去管,如今曹班去了兖州的泰山郡,王氏世代经营琅琊王国,琅琊国在徐州,兖州的事兖州自己不管,他们徐州人去插手,又比曹班他青州人插手高贵到哪里去?

但是父亲毕竟当家多年,不光是作为青州刺史统领一方,又作为大家族的话事人,在琅琊国王室和一些本地势力之间充当调停人的角色,父亲这么说,他也只能这么干。

他绝对不会承认,他是在害怕曹班手下的私兵。

“哪里需要使君动手呢?我们只需要写信给朝廷,告他谋反,他曹班又不是朝廷任命,有再多的兵力,也只是把谋反坐得更实。”门客们看出王融的犹豫,安慰道。

“可如果信被人截下……”且不说竹简千里迢迢能不能送到,他听说曹班的父亲可是九卿之一的大司农,万一信被他父亲发现,再让曹班得知此事……

“一次不成,我们就送十次,他还能次次拦下不成?”

王融一想,觉得门客说得有道理。

主要这写信比父亲建议的干架听起来更靠谱,也更安全,左右试试也没什么损失,于是王融立刻安排人去做。

“就怕这不是唯一的一封信。”王融的方法确实奏效,果真截下密信的曹班,陷入

- 御宅屋 https://www.yuzhaiwu1.vi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