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67


,让人宣读了宋氏勾结宦官,意图谋反的罪名。

百姓们还在为灵帝服国丧,这朝廷内一波接一波的动乱,都让人有些麻木了,一条条血淋淋的罪状念下来,人们这才想起了曾经宋氏和宦官们鱼肉百姓做的恶,似乎也对斩杀他们的袁氏有了改观。

然而,百姓对袁氏的看法,不代表朝中,有兵权的将领们的看法。

大将军在世时,几乎统揽朝廷军务,许多部将都受大将军提拔,或者本身就是宋氏亲族。

这些人中,有忠于旧主的,不是在宫变当夜,就是在这几日,被袁绍带兵,屠了个干净。

剩下的将领虽然归附了袁绍,但也难免兔死狐悲。

如今得知金市宋氏尸身惨状,本就不安定的人心,立刻骚动起来。

袁绍没想到,自己在家里受气、在军营里受气,到了朝廷,也不得安宁。

侍御史孔融,自己曾经的同学,居然直接在朝堂上弹劾他!

“天子居所,神圣弗侵!左中郎将袁绍大逆不道,视纲常法纪如无物,罪不可赦!”

袁绍气得当场就把手里的笏板砸了出去,正中孔融额头,给人官帽都砸歪了。

好你个孔文举,真是没话找话说是吧,怎么不弹劾他杀外戚和宦官,就弹劾他不尊圣居?

就你读过书是吧!你尊礼法,那你倒是给我找出一个既尊重圣居,又能除掉外戚宦官的办法来啊! ?

孔融身边的御史中丞护犊子,将见血晕倒的孔融交给了旁边的人,撸起袖子,踩过案板就要和袁绍干仗,袁绍也不怕他,挥着拳头就要冲出去,被身旁一人拉住了。

曹操劝他道:“本初,你又不是不知道孔文举,他就是这个性格,查举朝中不正之风,这也是他作为言官的本分。”

然而袁绍气得不是孔融不讲同学情面。

宫变曹操没有参与,现在和他的老爹一样,独善其身,在这里做好人。

他出了最大的力气,现在反而处处被人针对。

袁氏血洗宫廷,这事谁不知道?袁氏怕别人知道吗?不怕,因为正常来说,朝廷内大家抬头不见低头见的,迫于太傅和袁氏的压力,谁敢把这个放到明面上呢?

可他孔文举,就不能按正常人的脑回路去理解啊!

果不其然,检举揭发这种事,有一就有二,有孔融这个不畏强权的言官打先锋,朝中弹劾袁氏的奏章如雪花一般来到了尚书台,尤其针对袁绍个人的,占了绝大部分。

袁绍看着尚书台传给他的奏章,就纳闷了。

管理尚书台的叔父在做什么?他就这样放任别人,来攻讦自己吗?

***

除了舆论攻势,贾诩的第二个建议,是让董卓直接去找袁逢。

“使君可以向太傅开价,提出要求增加一万兵力。”

“一万?”

贾诩的“舆论战”计谋是否奏效,董旻在朝堂感受最为直观,因此也是第一个从心里开始接纳“士邑”的董卓部将。

但就算如此,“士邑”每次说话,他还是有些跟不上思路。

“兄长直接去找太傅要兵,会不会引起怀疑?”

“正相反,若是使君不去找太傅要兵,太傅才会有所怀疑。”

董旻听完愣了一下,随后反应过来。

确实如此,董卓三千兵力,哪里具备拥立新皇的实力?一般人接到这个任务,也会向太傅要点好处的,只是——

“一万会不会有些太多?”

为什么是一万?难道这里面还有士邑的奇思在?

“三万也行,二万不亏,太傅肯定会给,我们就往大了要,免得回头后悔。”

于是董卓来到了太傅府。

“袁太傅,你也是知道我的,我们并州人不喜欢那些拐来拐去的弯弯绕绕,我诚心追随太傅,也和太傅说实话。”

袁逢这几天心里不大好受,他对董卓会接下这个任务是毫不怀疑的,他难受,主要是因为这几天,袁绍那边闹情绪了。

考虑到还有三天,就是他们袁氏最关键的日子,袁逢虽贵为三师,对待这个手握重兵的“侄子”,也只能先顺毛捋,拖字为先。

——这就导致,袁绍不满的情绪愈发难以遏制了。

好在董卓能来找他,主动提出要兵,就说明他有欲望。

有欲望,不需要仰仗自己的人,便是敌人,有欲望,却需要依仗自己的人,才可为我所用。

自宫变以来,就莫名心神不宁的袁逢,难得在董卓身上找到了安全感。

“你说吧,要多少人。”

“五万。”

“噗——”袁逢一口凉汤喷了出去。

董卓连忙改口:“三万?”

“……”

“二万?”

“额,一万?袁太傅,你也知道,这事儿不好办,国之大计……”

袁逢伸出五指。 ??????阯?發???????ǐ????????é?n?????????5?﹒??????

“……”

“太傅实在不厚道。”

“……六千,不能再多了。”

这六千,其中四千是他早谋划好的,可以直接拨给董卓供他差遣,另外两千,还是只能从袁绍的降兵那儿抽。

估计这小子知道后,又要闹了……

太傅头疼地挥手,董卓得到了六千人,加上之前贾诩的二百人,他手上一下有了近一万的兵力。

但是还不够……

因为先帝驾崩,皇后身体不适,邓太后被朝臣们从长乐宫请了出来,主持朝政。

在宫外等待的时候,便有官员和同僚耳语。

“连着上了三日朝,竟感觉比从前三年还多。”

同僚吓了一跳:“慎言!”

“你说,这又是一个'邓太后',会不会……”

同僚连连摇头:“不能不能,这怎么能比呢,你看邓太后,哪有关心政事的样子,这三日来,几乎没说过什么话,我们还是要赶紧推举出新皇,这才是正事!”

事实上,邓太后主持朝政三天,朝廷上为了拥立一事,就吵了整整三天。

如今朝堂上难得“清净”,没了有权势的外戚、吹耳旁风的宦官,身份地位尊贵的太后也不发言……

太傅便是现在最有发言权的,但可惜的是,太傅这几天也没有表态。

于是心思活络的朝臣们立刻就明白了,太傅这是在看站队呢。

那从哪里可以看出太傅的站队呢?

——凉州刺史,护驾有功的董卓。

大家都知道董卓是袁氏叫来京城的,如今听说袁氏又将一部分兵权交到了董卓手上,聪明人很快猜出来,这是要推董卓到台前啊!

于是乎,董卓府上一时往来宾客络绎不绝,大家都想提前站队,好能在事后,分一杯羹,至少,不要被列入清算的名单里。

董卓看着门客递上来的拜访清单,羽林校尉、城门校尉等几名在京城有兵权的将领也在其中,心中一块

- 御宅屋 https://www.yuzhaiwu1.vi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