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89
意说了。
苏澜让九阿哥去试试,当然不会真让他空着手胡乱去试,还给九阿哥送了点好东西。
显然九阿哥没察觉到,却还是把事情办妥当了。
刚才九阿哥那么护着自己,生怕苏澜牵扯进来,她自然得帮九阿哥一把了。
这时候苏澜只笑着含糊道:“可能爷气势不凡,把那二当家唬住了。不管如何,这事算是有个不错的进展。”
九阿哥点点头,忽然察觉苏澜看不见,这才开口道:“是啊,没想咱们去吃个饭,居然能找到一年前丢失的那些赈灾银。”
他又好笑起来:“第一回咱们去吃饭,就遇到了缅甸王子,弄了一个金矿回来。第二回就找到了这批赈灾银,以后皇阿玛会不会让我带着你多出宫去那酒楼用饭,指不定还能遇上什么好事。”
还别说,皇帝起初觉得是巧合,如今却认为是九阿哥和苏澜的运气好。
尤其是苏澜,毕竟九阿哥之前单独出宫去酒楼用饭也没遇到这些事。
反倒他带上苏澜去那家酒楼,前后才两次,两次都遇到大好事,让国库又进了一大笔钱。
虽说这赈灾银原本就是属于国库的,但是失而复得,能在线索全无的情况下忽然又回来了,确实值得庆贺。
高元很快回来,还带来了曾公子的一封信。
九阿哥洗完澡,浑身清爽,心情也不错,拆开信笺一看,就递给了身边的苏澜。
苏澜低头一看,曾公子在信里保证一定把事情办妥,又说戏做全套,会让人去铺面那边帮忙收拾东西。
还含糊说这些人可以让九阿哥来安排,到时候从曾家那边出发就行。
摆明是让九阿哥的人假扮曾家的,这样混进棺材铺面收拾的时候,谁都察觉不出这些很可能是官府的人。
这样既能让自己人守着棺材铺,又能有身份掩饰,不惊动那些同伙,还能偷偷不止埋伏,可以说曾家真是十分配合了。
苏澜看完后笑道:“曾家果然很有诚意帮忙,挑人选的事,爷还是得让皇上来。”
九阿哥点头道:“那是自然,这埋伏布置如何,还是得皇阿玛亲自来,我就不掺和了。”
他一来不想再掺和进去,二来也没有人手能够掺和。
九阿哥让高元跑腿,把曾家的信笺送去御书房交给李德全。
李德全自然会把信笺呈上给皇帝,曾家帮忙的事就定下了,商议就由皇帝那边派人私下再商议。
户部尚书得到消息,知道这批消失的赈灾银居然找回来了!
他简直高兴坏了,又听闻是九阿哥带着苏澜出外去酒楼用饭的时候正巧遇上个奇怪的小二,顺势查了一下,哪里想到背后竟然牵扯出这么个大案来!
户部尚书感觉九阿哥这运气不是一般的厉害,要是可以,他真想把九阿哥留在户部,哪怕当个吉祥物也行啊!
再就是九阿哥的心算那么好,有他在,对账简直轻轻松松。
户部核算后,发现九阿哥就没出错过一回!
九阿哥这简直就是为了户部出生一样,就该一直留在这里才是!
户部尚书激动坏了,去御书房找皇帝贪心,委婉想要九阿哥一直留在户部。
皇帝也没想到户部尚书那么喜欢九阿哥,他还是第一次说要留人。
而且户部尚书难得把九阿哥夸了又夸,皇帝听着还是挺高兴的。
毕竟当阿玛的,谁听别人夸赞自家儿子能不高兴呢!
但是皇帝高兴归高兴,该拒绝还是得拒绝。
阿哥们进六部,并非停留在一个地方太久,而是要轮着去,这也是给他们历练的机会。
另外在一个地方呆久了,彼此之间太过熟悉,就有结党营私的可能。
哪怕还没到这个地步,互相之间太过熟悉而利益相交,那太常见了。
所以阿哥们不会在一个部门停留太久,就会转去其他地方。
前头几个阿哥都是这样,九阿哥不可能成为例外。
户部尚书心里也明白,不过是想试一试,万一呢!
不过让皇帝改变规矩是不可能的,户部尚书其实也就是先迈一大步,然后再退后一点。
他就是想让九阿哥在户部多呆一段时间,这个要求不算过分,皇帝就答应了下来。
九阿哥得知自己要在户部多呆一些时间,感觉有点惊讶,却也挺乐意的。
毕竟户部这个地方,对他来说是如鱼得水。
对数字最为敏感的九阿哥,在户部简直太适合了。
可惜阿哥在一个地方不可能长久呆下去,以后还得转去其他地方。
比如四阿哥之前就曾在户部呆过,如今是转去了吏部。
想必过一段时间,四阿哥又要换去别的地方。
户部自然要参与到运送赈灾银的事情上来,入库需要点算,不可能让户部的人都参与进来,免得走漏风声。
暂时另外一部分的赈灾银还没找回来,找到这批银两的事就不能透露出去。
那么户部能用的人就少了,运送的都是皇帝的心腹侍卫,户部这边除了户部尚书和两位侍郎之外,九阿哥就被拉了壮丁。
苏澜其实也很想参与进来,奈何不行。
不说她如今的身份,就是真能参与进去,帮户部点算银两引库,九阿哥也不会愿意。
毕竟在九阿哥的眼里,苏澜柔弱无力,怎么能干活呢!
她就该舒舒服服躺着,手边有吃的玩的,旁边至少两个宫女手把手伺候,想要什么就得什么才是。
这种辛苦的活计,还是交给九阿哥自己吧!
表面上要运送木料,所以白天就是所谓曾家的人在棺材铺面里收拾,另外还给旁边的邻里解释此事。
邻里才知道棺材铺给转手了,其实心里头还是高兴的。
虽说每人家里总有白事需要做,这棺材铺的价钱也不算贵。
但是棺材铺到底还是不太吉利,周围的铺面也就没什么生意,大多就勉强过着。
如今听闻棺材铺不但转出去了,以后也不做棺材生意,邻里心里自然高兴。
他们得知棺材铺的店家病了,起不来,那个义弟也不小心摔了腿,两人都继续药费,才会把铺面卖了。
不过卖给曾家,这买卖也划算。
毕竟曾家在京城里的口碑不错,给的价钱都公道,肯定不会死命压价,给了个不错的价钱,店家两兄弟也算是运气不错。
邻里更是高兴曾家人买了这铺面,不管做什么买卖,肯定也能带上周围铺面的买卖好起来。
不是没人心里嘀咕,怎么那么巧,有人上门闹事,店家去衙门解释,却不回来了,转头却说病了。
那个义弟前几天看着还红光满面回家来,怎么忽然就摔断腿,这也太巧合了。
一时两兄弟一起倒霉,仿佛有人故意害了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