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214
乘凉,这天可真热。
“你想呀,十斤藕出八两到一斤藕粉,我们一斤藕粉200文的收,会有人愿意卖。”
“再收点小河虾晒成干,油炸做成虾粉,卖到北地,给那些行脚商当吃干粮和喝开水的调料。”
四月中旬,陆家平价米粉店门口挂出收购藕粉和干小河虾的价钱。
并且写了详细的藕粉制作工序。
泥塘种藕的人家都来问价,小满每天被大家问的口干舌燥。
水稻打花灌浆的关键时刻,俞荷带着小谭小旋风又回到南镇,天天的拿个竹竿,两个人这边敲敲,那边打打,还雇人稻田里一遍遍的赶稻。
盖在地边大榕树下的五间石头房,成了俞荷和小谭小旋风最爱呆的地方。
“小姐,今年吃不上咱家的桃了。”小谭脸上盖着自己做的蒲扇,懒洋洋的说。
“等着吃西瓜,甘蔗,橘子,荔枝和杨梅。”俞荷挪了挪了自己发酸的双腿。
她开始长个子了,每天喝羊奶,干活多了腿还是会痛,尤其晚上睡着能痛醒来。
七月,胡老头再三来说香米得收了,不然二成要损失在地里。
俞荷村里雇了五十个壮汉,一窝蜂的下地收稻,顾嬷嬷抱着算盘来地里监工,收好的稻谷马车拉进县衙大院晒干后一袋袋垒在后院的私库。
鸟儿和小孩老人跟着地里拾稻穗,捡田螺,抓漏网之鱼。
俞荷穿着清凉的棉布短袖短裤木屐,戴着防晒大草帽天天和小谭提着桶,混在人群里。
“小姐,田螺做臊子浇头也好吃,很鲜。”
“今晚用猪油清汤煮米粉,青菜要先烫一烫。”发现一个大田螺,俞荷连忙去捡,泥里又发现一个大个的,纯属惊喜了。
地边的瓜时不时被顺走一两个,小谭眼尖都能发现,下次那人再来,小谭眼神吓得他回去能做噩梦。
九月,陆家的船搭着李二娘成文成城俞梅从白水县回来,买走了俞荷种的香米和收来的藕粉和鱼虾干货。
留下的张豪存看了俞荷地里的二茬稻,进了石头房正堂,笑着说:“小掌柜,今年我们往北方运了三百多万斤米粮,粮食店帮忙卖出去了一百多万斤。
村里的米粉卖出去10万斤,你家的洋芋粉有六千多斤,也是一斤半两银子的收购价,我们都卖到了盛京各地,你阿奶说,钱都给你。”
顾嬷嬷旁边接收算账,和张豪存结了账。
“张大哥,你们的船能到吕宋岛吗?”
“小姐说的是南海,距离琉球附近的岛屿吗?目前只在家主书房见过大概的地图。”
“是的。”俞荷肯定道。
“那我回去留心一下。”张豪存把这件事就记在心里。
顾嬷嬷收下四千两银票。
俞荷请张豪存县里最大的鸿运楼住了几天,带着他周边转了一圈,现在秋天,风景如画,一步一地一景。
“小掌柜,有没有兴趣去盛京玩?我的船去盛京送货,我们在仙江县汇合。”张豪存要走了,来辞行,笑着说:“大公子明年二月要去盛京参加
殿试,小姐不想去打个头阵,先买个院子安顿一下吗?”
俞荷心动点头,交给他两千两银票,说:“劳烦张大哥在城中买一两间房,给我大哥和小哥以后考试住。多谢了!”
俞荷说完郑重的行了礼,送张豪存上了陆家的船。
“小姐,你不想去盛京看看吗?”小谭不解的问道。
“想去。等我再玩两年,我现在太小了,去了盛京,我害怕第二天就横着抬出来。”
想一想,盛京大街上走的左一个魏国公,右一个凉国公,这个侯,那个爷,一众王爷,郡王,公主,郡主,就算是看似平常的一个马夫出来,身份都能压死人。
小小的她,就先不去凑热闹。
“听说,旁边象郡,真的有大象群,等我再大点,我带你去骑大象,买一个回来给你当坐骑,怎么样?”
“好啊,好啊,小姐,你可要记着自己说过的话。”
俞荷皱眉,她什么时候在小谭面前不讲信用了?想了想,没有。
大大方方回家。
这一年,俞有地大力鼓励商户将县里的茶叶鱼米卖到外地,用收来的商税,购买水牛,并且鼓励农户五家一户养牛。
又组织了春秋两次半工半劳役,对辖区的农田水利进行了休整,鼓励大家沼泽地开荒,免税三年。
另一方面鼓励生育的同时,增加了教育投入,在十三个乡镇开设了公办学堂,凡是适龄儿童,不论男女都可以免费进学三年。
教书先生都是村里品德优秀的老者,女童由女先生授课。
所有学堂先生,每年腊月,都要参加他亲自组织的考试和面试。
文化不过关,人品不过关的,取消下一年的教授资格,绝不姑息。
因为施行新政策,俞有地从年初忙到年尾,脚不沾地,俞荷回家了,他都不见人。
俞荷把藏在地下室的最后五个西瓜搬上来,切成果盘,做了烧仙草的红豆奶茶,凉鱼,冲了红糖坚果藕粉。
“阿娘,阿姐,顾嬷嬷,出来吃下午茶啦。”俞荷院里桌子上摆好吃食,才叫大家。
又叫来小张哥给前院阿爹和大哥一人送了一份,回来,李二娘几个都等着她一起吃。
“阿娘,你们先尝红糖坚果藕粉,这个多吃对女子好,可以美容养颜,排毒瘦身。”
“谢谢俞荷。”李二娘端起小碗,尝了尝,甜味刚好,藕粉爽滑,坚果香润。
俞荷笑着问,“是不是很好喝?”
“顾嬷嬷呢?”
“好吃。盛京那些贵妇人们都喜欢这玩意儿,不过她们没有小姐心灵手巧,味道做的很一般。”顾嬷嬷笑笑说。
“以后都这样搭配着卖。”俞荷吃了一口藕粉让给小谭,端起红豆奶茶。
小谭更喜欢吃鲜红的大西瓜。
吃过下午茶,李二娘单独叫顾嬷嬷进屋。
“顾嬷嬷,俞梅许了白水镇赵家的五公子,明后年就要成婚,劳烦你教教她规矩,帮忙看着准备一套嫁妆。”
“好。不过,夫人也知道,我管着小姐的生意,还要夫人多提点。”顾嬷嬷不便推辞,答应了。
“有劳您了。我会和俞荷说。”李二娘希望俞梅能风风光光嫁进赵家。
“大小姐说亲,怎么没听小姐提起。”顾嬷嬷随口问道。
“俞荷还不知道呢。”李二娘生怕小女儿拿出小时候要养着大女儿一辈子的气势。
“二月回去,两家长辈碰了头,打了个照面,小辈们也见了一面。两家一个村里,一个镇上,知根知底,俞梅嫁的近些,我们也放心。”
“赵家,是书香门第,老婆子也略有耳闻,是个良家。”
顾嬷嬷想了想没想起五公子的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