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6


不错的跟在众人中间。

新科生员们排着队,依次登上大成殿台阶,从尉学政手里接过两部新书,再由尉学政往幞头上簪一枝红绒花。

顾砚站在尉学政身边,晃着折扇,漫不经心的打量着诸新科生员。

李学栋紧张的一额头细汗,从尉学政手里接过新书,垂着头深鞠躬下去。

尉学政刚掂起一枝红绒花,李学栋这一深鞠躬,尉学政往前簪花的手簪了个空。

尉学政失笑出声,“李学栋,别紧张,抬起头。”

李学栋忙抬头看向尉学政。

李学栋没有幞头,尉学政只好将红绒花插在李学栋发髻上。

顾砚仔细打量李学栋。

确实和他妹妹有五六分像。

差不多的眉眼口鼻,他妹妹甜美灵动,他就是一脸憨傻,真是神奇。

午末前后,李学栋夹杂在诸新科生员中间,刚转过影壁,伸长脖子挨个看人的李文华急忙挥着手大叫:“大郎!这儿这儿!”

李学栋抱着新书,小跑过去。

………………………………

尉学政穿过号房,站到顾砚身边,顺着顾砚的目光往前看。

“看什么呢?”

“民风民情。”

顾砚从李小囡身上收回目光,用折扇点着不远处抱着孩子的几个妇人。

“你看这些妇人,孩子还抱在怀里呢,就已经在教导:要好好念书,也要这么风风光光的考个秀才出来。江南文风鼎盛,名不虚传。”

“嗯!你能这样细看细察民风民情,十分难得!”尉学政欣慰无比的看着他外甥。

“我打算明天启程,去平江府看看。”顾砚岔开了话题。

“我正要问你,你舅母说你南下这一年,要住到平江城?”尉学政问道。

顾砚嗯了一声。

“为什么要到平江城住着?这杭城哪儿不好了?”尉学政皱起了眉。

“杭城当然好,我去平江城,是因为舅舅在杭城。”顾砚笑道。

“舅舅在杭城,你不是更应该住在杭城?难不成,你这么大了,还怕舅舅看着你念书写字?还要躲着舅舅?”尉学政半真半假道。

“小时候念书写字,我可从来没躲过舅舅。”顾砚看着李小囡一行人走的看不见了,转过身。

“舅舅这个学政,也领着份观察民情的差使,我这趟来,也是观察民情,你我都在杭城,岂不是差使摞了差使?这肯定不合适。你在杭城不好移动,那就只能我去平江府了。”顾砚看着尉学政笑道。

“这叫什么话!”尉学政失笑,“体察民情是要四处查看,江南两路和两浙路就这么大,你这样自小习武跑马的,往哪儿去不都便当得很?你这是借口!”

“阿娘要是听到舅舅这话,指定要教训舅舅。”顾砚用折扇拍着他舅舅的胳膊,“跑马走一趟,走马观花,能看到什么?这民情,就是要居住其间,每天采买看菜价粮价布价油盐酱醋的价钱,每天在酒楼茶馆之间,看民风听闲话,这样才能看到真正的民情。”

“你这是借口!”尉学政斜瞥着他外甥。

虽然不知道他这个外甥为什么要住到平江城,虽然他外甥这一番话冠冕堂皇无可挑剔,可凭着直觉,他觉得这是鬼扯!

“你舅母不放心你一个人住到平江城,你舅母说了,你要是非要去平江城住着,她就带着你妹妹跟过去照应,把你舅舅我一个人扔在这杭城!”尉学政换一个方法劝顾砚。

“舅母是有点儿不放心,不过,舅母可没打算到平江城照应我。”顾砚笑道。

“就算你舅母没打算,我也得让她过去照应你,要不然,我肯定不能放心,”尉学政紧拧着眉。

“我跟着文家舅舅,在北边打过五六年的仗,有一两年,身边连个小厮都没有。

“舅舅你呢?赴任渭南县,舅母晚去了两个月,听说你见了舅母,抱着舅母放声大哭,说舅母再晚到几天,就见不到你了。

“舅舅这样的,竟然不放心我?”顾砚用折扇拍着尉学政的肩膀,笑眯眯道。

“你看你这孩子!净瞎说,你娘也真是,跟你说这些干嘛!那时候太年青。

“不说这个了,你就算要去平江城住,也用不着那么急。高帅司蒋漕司他们,天天打发人过来问我,你哪天得空,他们总得给你接个风……”

尉学政顾左右而言它。

“就是因为他们要接风,我才要赶紧走,明天我就不过来跟舅舅辞行了。舅舅去忙,我先走了。”顾砚打断了尉学政的话,拱手告辞。

第17章 喜报比人早

李学栋竟然被点到了府学,大家都没想到。

李金珠一直以为这县学府学,是按照离家远近分派的,李学栋和李小囡也不知道县学和府学的分别,书上没有,也没听人说过。

李文华虽然不知道府学和县学的分别,可他觉得府学更好,因为说起来,在平江城上学肯定比在昆山县光彩么!

至于李金珠担心的平江城吃穿用度贵费用大这事体,他不怎么关心,他们家秀才公的用度,以后肯定是族里公中出,公中的铜钿,多点少点,他是无所谓的,他甚至觉得多点儿更好,他跟秀才公多亲呢,差不多就是一家人。

李金珠做了一路针线,愁了一路。

凭着直觉,她觉得府学的课肯定比县学难,别说府学,就是县学里,那些功课,学栋一个人能不能学下来,连学栋自己都不知道。

万一学不下来,让人起了疑心,再扯出阿囡替考的事儿,那可不光是他们一家子的大罪,还要牵连不知道多少人!

让阿囡跟着去吧,这俩小的从小儿就没正经干过活,到现在,阿囡连烧锅都烧不好,总是烧的火大一阵小一阵。

再说了,上学耗心费神,阿囡自己要学,还要教学栋,再做家务,肯定要累坏的。

让学栋做家务吧,阿囡是打着照顾她哥哥的旗号跟在她哥哥身边的,反倒让她哥哥做家务照顾她,这事体可说不过去。

她和老二老三得跟过去一个,老三毛毛糙糙,肯定不行,要么老二,要么自己。

老二性子闷,从小儿起,凡事都听她这个大阿姐的,听惯了,没自己拿过主意,小阿囡胆子太大,心气儿又太高,什么都敢想,老二又太疼她,让老二跟过去,她不放心。

自己跟过去,让老二和老三留在家里吧,她俩肯定斗不过三堂伯。再说,家里只有两个人,那三十几田肯定顾不过来,五口人分两处,费用肯定比在一处多。

都跟过去吧,在县城还敢想想,到平江城,唉,平江城里的东西太贵了,她们肯定住不起。

唉,到家再看吧,先去问问高先生,能不能从府学挪回县学,要是不能,再看看宽老太爷的意思。

唉,这桩事体难就难在学栋上学的难处讲不得!

李小囡挨着大阿姐,看着她做针线,看着她发愁。

照她原本的打算,是先到县城,摸

- 御宅屋 https://www.yuzhaiwu1.vi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