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233
小囡看着顾砚问道。
“我在平江城怎么样,不在平江城又怎么样?”顾砚反问道。
“还是去杭城吧,和符太太她们一起。毕竟是过年,你一个人在平江城过年,就算你觉得没什么,别人看着会觉得你太可怜了。”李小囡劝道。
“这个别人是什么人?你?”顾砚侧头看着李小囡。
“这个别人里没有我,我觉得你肯定觉得一个人过年挺好,挺自在的。“
顾砚再次笑出了声,冲李小囡举了举杯子,“一会儿就去杭城,确实不是因为一个人过年孤单,是为了初一祭祀。还有,”
顾砚一脸苦相,“我要是一个人过年,舅舅这个春节肯定得哭着过,唉。”
顾砚一声长叹。
李小囡笑出声,“肯定还要写一篇春节怜外甥什么的,说不定还能千古传诵呢。”
“初三日我在临海镇宴请那些海外客商,你去不去?”顾砚问道。
“我去干嘛!”李小囡一脸稀奇。
“看热闹。你不想看看那些海外客商都是些什么样人?你不是最喜欢看热闹吗?”顾砚看起来更加稀奇。
嗯!这个机会确实极其难得。李小囡犹豫了,“怎么看?跟在你身边不合适吧?”
“你跟着何承泽。”顾砚笑道。
李小囡拖着尾音哦了一声。
“你别多想,不是让你看什么,就是机会难得,看个热闹而已。”顾砚认真解释道。
李小囡慢吞吞喔了一声,欠身往前,“正好,我也有件事请你帮忙。”
“你只管说。”顾砚笑出来。
“大过年的,你手下,像石磙他们是不是都挺闲的?”李小囡先问了句。
“有什么事尽管说,人手不够那就再挑些人,我这里从来没有因为人手不够耽误事儿的例。”顾砚哼了一声。
“那好吧。你能不能帮我查查,我们家皮蛋作坊里,哪几家有人要写字,或是上学什么的,写字或者上学的人是男是女,多大了。”李小囡下意识的压低了声音。
“出什么事了?”顾砚立刻关切道。
“不能算出事,就是吧~”李小囡上身前倾,“最开始,是有三四块墨头不见了,问哥哥,哥哥说他用剩的墨头也不见了好几回,这事儿奇怪是不是?家里就我和哥哥写字,就算进贼,也不会偷墨头。”
顾砚连连点头。
“这事得查清楚是不是,我就摔了一条墨,磨成墨头的模样,放到哥哥那只筐子里,钓鱼!”
顾砚眉毛扬起。
“我睡觉时墨头还在,早上起来没有了,我跟梅姐说厢房里放着账本,让梅姐看着呢,梅姐说就二阿姐进去过一趟,二阿姐那天一清早就去作坊了,阿武赶车送过去的,说就是从家到作坊,中间哪儿都没去。”
“你二阿姐拿走了?为什么不问问你二阿姐?”顾砚兴趣十足。
“就是因为问了,才托你查一查的。”李小囡郁郁的叹了口气。“晚饭的时候,我说墨头没了,不知道谁拿去了,墨头有什么用呢,二阿姐低着头吃饭,一声没响!”
“这就奇怪了,真要是你二阿姐拿的,把墨头拿给别人用,也没什么不能说的,为什么一声不响?”顾砚皱眉。
“对啊!为什么呢?是不是很奇怪?”李小囡手指在顾砚膝盖上点了几下。
顾砚往下瞥着李小囡的手指,眉毛微挑又落回去。
“这事儿容易,查出来就打发人过来告诉你?”顾砚问道。
“不用不用,初三那天再说吧。”李小囡笑道。
第240章 还是大章
翠叶一大早起来,换了一身新衣裳,兴高采烈的出来,出了家门没多远就迎上了雨亭,听说去不成了,顿时垂头丧气。
雨亭这一天的活多得很,传好话儿,就连走带跑赶紧回去了。
翠叶往回走了几步,站住,往自家院子里看了看,犹豫起来。
要是回去,她阿娘肯定让她把好衣裳换下来,再安排一堆的活儿给她,她心情不好,不想干活。
翠叶转个身,往阿囡家走出几步,掉头往大翁翁家过去。
阿囡家没有能说话的人,还是去找艾叶姐吧。堂姐妹中间,除了阿囡,她最喜欢的就是艾叶姐了。
大翁翁家里已经擦洗得干干净净,院门敞开,院子里安静无人,只有艾叶在厨房里忙着洗刷收拾。
“艾叶姐,就你一个人在家?大翁翁他们都去祠堂了?”翠叶站在厨房门口,先伸头往里看了看。
“阿娘和二婶去对账了,你怎么还没走?你俩昨天不是说要赶早?”艾叶抖开洗好的抹布,晾在细绳上。
“阿囡被那个晚晴叫走了。”翠叶被艾叶一句话问得肩膀耷拉下去。
“阿囡是使心不使力,她操心的很,也忙得很。我忙好了,今天太阳好,咱们坐院子里,说着话儿折元宝吧。”艾叶笑着推着翠叶出来。
两个人坐着院子里说着话,没多大会儿,李士宽背着手回来了,看到翠叶,站住问道:“没去县城?阿囡呢?”
“晚晴把她叫走了。”翠叶忙扬声答道。
李士宽眉头蹙起,片刻,嗯了一声,转身往外走。
李士宽径直进了祠堂,叫出正在忙碌的大儿子李文梁。
“翠叶说,晚晴把阿囡请走了。”李士宽直截了当道。
李文梁一个愣神,“这都年二十九了……”
后面的话李文梁没说下去,哪有年二十九还上门把人叫出去的,有什么急事不能等到年后?
“那样的人家,比咱们懂规矩,也比咱们讲究规矩。”李士宽明白儿子的言下之意,“这个时候,晚晴一个小丫头,她哪敢,肯定是世子爷。”
“出事了?让阿囡陪他过年?”一瞬间的功夫,李文梁就想了很多。
“要是陪过年,一走好几天,阿囡肯定得交代一声,阿囡那孩子,心里有数的很。我不是跟你说这个,明天祈福祭祖这事儿,我想让学栋主祭,陪祭的人里头加上金珠,站你阿娘下首。”李士宽落低声音道。
“啊?”李文梁眼睛瞪大了。
学栋虽然不是辈分最高年纪最大,也不是长房长孙,可他是族长,由他主祭也不算错,可金珠陪祭,这说不过去吧!
“咱们的族规也该改一改了。”李士宽接着道:“囡儿伢儿都姓李,都是李姓族人,都是祖先血脉,都该记进族谱,都该站进这祠堂里给祖先磕头上香。”
李文梁呆了片刻,“是因为阿囡?”
李士宽嗯了一声,“是,也不全是,这事儿我早就有想法,这对咱们李氏一族有好处。”
“要进祠堂祭祖就得上族谱,上了族谱就得算人头,族产一向是按人头算的,这要不要改?还有,要是哪家独女无子,或是李家女携子归家,那李家血脉……”李文梁越想越多。
“论起来,阿囡一家和李氏女携子归家有什么分别?”李士宽打断了儿子的话。
李文梁噎住了。
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