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378
是一介外臣,你明白了吗!”
宋叙抬起眼眸,看着坐在自己对面,与自己相知相识三十余载的至交好友。
“你说的对也不对。我确实只是一个臣子,但陛下敬我为老师,我就不能不为他多考虑几分。
“而且,正如你所说,陛下也是君,大义名分是在陛下身上的,太后能摄政掌权,也是因为她是陛下的生母。
“母子之情走到今时今日这一步,你有没有想过,这样下去,陛下该如何自处?”
丁景焕与宋叙对视:“你本就认可娘娘的才能,如今去羌戎走了一趟,应该更清楚娘娘的布局有多深远。陛下不如娘娘,能够带领大燕光复燕云十六州的人只有娘娘,莫要执迷不悟了。”
宋叙眼中流露出一抹痛楚,他惨笑一声:“如果你认为支持陛下,便是执迷不悟的话,那很抱歉,我只能做一个在你眼中执迷不悟的人。”
丁景焕别开眼,也知道自己方才说得过分了些,可要他眼睁睁看着宋叙固执己见,他又做不到:“那你的抱负呢?你知道这一步踏出,就覆水难收了吗?”
“我不能背弃我的道。”
当年太后用母子之情来争取他,任命他成为陛下的老师,就已经注定了他的立场与太后有所不同。
丁景焕深吸一口气,尽可能平静地宣布道:“那你过些日子就去羌州任职吧。朝廷需要派遣能臣宣抚羌州,在当地进行教化和移风易俗,你熟悉羌州的风土人情,又不畏艰辛,很适合这个职务。”
“这是你的意思,还是太后的意思。”
“自然是太后的意思。”
宋叙道:“我明白了。派我去羌州任职,确实是太后的旨意;为我接风洗尘,试图劝说我回心转意的,则是你自己的主意。”
丁景焕咬牙:“我真是多此一举。”
第173章 一个人,会真心疼爱她……
丁景焕和宋叙两个人,注定是无法说服彼此的。
因为他们都是聪明人。
对于聪明人来说,权衡利弊实在是太容易了。
根本无需旁人点破,他们就知道每一个选择代表着什么,每一个选择会带来怎样的结果。
在明知结果的情况下,还是坚持同样的选择,可以说是固执己见、执迷不悟,但那也正是宋叙心中所愿。
“宁在直中取,莫在曲中求。景焕,我与你所求取的东西并不同。”
“你是想说,道不同不相为谋?怎么,你还要和我割袍断义不成?”
“私交是私交,政见是政见。我不欲与你生分,你也莫要因我为难。”
丁景焕在宋叙这里碰了一鼻子灰,更令他生气的是,明明他都和宋叙不欢而散了,他还得让宋叙坐着他的马车回府!
早知道当时来接宋叙时,就派两辆马车来了!
……
使节团众人刚回京,自然不需要那么急着回衙门,可以好好休息几日。
宋叙是个闲不住的,在家中略作修整,就开始在京师的大街小巷里穿行。
中午最热那会儿,他会去瓦舍看看新出的戏曲,或是去茶馆听说书人评书。
越是到处走下来,宋叙越是心惊。
因为光他所见到的,他所听到的,几乎都与太后有关。
甚至某一日在酒馆里,宋叙还碰到了从羌戎过来的商人。
这些商人背后大都有羌戎贵族作为支持,在李宜春他们进京时,这些商人带着大量的货物远远坠在他们后头,跟着他们一起抵达了京师。
商人不仅带来了西域的奇珍,还带来了有关那块“天降神碑”的传言。
短短几天时间,“天降神碑”在民间传得越来越广,越来越玄乎。
许多百姓茶余饭后都喜欢凑在一起讨论那块神碑的来历,以及参悟那块神碑上的天书文字。
这无疑是有人在背后推动和刻意引导的。
就在这种舆论的声音越来越大之际,太后的千秋节终于到了。
天未拂晓,文武百官已穿戴整齐,或是乘坐马车,或是骑马前往应天门。
待到百官齐聚,肃穆静候,一声“圣人到”传遍应天门。
众人齐行大礼,恭迎两位圣人。
象征着摄政太后身份的礼服最先映入朝臣眼底,然后才是象征着天子身份的衮服。
“众卿平身。”
太后的声音从上方传来。
“宣羌戎王李宜春觐见。”
太后话音落下,一旁的内侍高声喊道:“宣羌戎王李宜春觐见。”
礼部尚书李寒松出列,展开手中的祭文,将吞并羌戎一战的始末敬告上苍,敬告大燕历代先皇。
华美漫长的祭文声中,李宜春一步步走上祭坛。
在他身后,是两辆囚车,分别囚禁着野利族长和拓跋族长。
李宜春单膝跪倒在霍翎面前:“羌戎王李宜春,代表羌戎子民,拜见圣人。愿以叛臣贼子之首级,祭大燕与羌戎百年之好。”
野利族长和拓跋族长被从囚车上带了下来,拉到一旁临时搭建起的刑台。
青铜鼎里燃烧着熊熊烈火,李寒松念完最后的祭文,将手中的书稿投入鼎中。
刀落血起。
血液泼溅在炉鼎里。
火光有一瞬寂灭。
下一刻,火焰以更猛烈的方式卷土重来。
野利族长和拓跋族长的身份没有前任羌戎族长李向笛那么尊贵,野利部和拓跋部的势力也在羌戎内乱中被铲除了个七七八八,所以对待他们,自然无需像当年对待李向笛那样荣养起来。
跟随李宜春一起前来的羌戎官员出列,取出早已准备好的礼单,念出羌戎给太后准备的寿礼。
从玉石器物到金银珠宝,从西域奇珍到汗血宝马。
在琳琅满目的寿礼中,最引人注目的,当属最后一件“天降石碑”。
四名力士以人力艰难拉动车架,神碑第一次在文武百官面前亮相。
所有人的目光都下意识汇聚到神碑上,想要看看它是否真如传闻中那般神异奇特。
李宜春再次跪倒,嘹亮的声音从祭坛之上,传遍祭坛之下。
“羌戎在我的带领之下,始终没有祥瑞现世,但就在我决心向大燕称臣,向圣人称臣以后,立刻天降祥瑞,想来是冥冥中的天意。
“我以羌戎王的身份,献出羌戎王印,以及加盖了王印的称臣文书,愿圣人笑纳。”
霍翎挥退正要上前的内侍,亲自接过羌戎王印和称臣文书,然后将它们一一高举过头顶。
“从今往后,天下再无羌戎,只有大燕的羌州。”
就在霍翎话音落下之际,天边那轮大日骤然爆发出璀璨夺目的光芒。
大日昭昭,其光耀人。
***
天降祥瑞一说,在李宜春
献上称臣文书那一刻,彻底被坐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