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213
外面不用你伺候了。”
外面不用萧犇伺候,那就是让他离开王府去跟踪该跟的人?
萧犇当即心领神会,抱拳无声退下。
夜里,梆子响过三声,正是所有人都熟睡的时辰,负责巡夜的更夫拎着铜锣走街串巷,然而刚刚到清平坊附近就听见一阵急促的马蹄声从远处传来。
他心中一惊,连忙藏到巷子拐角,却见一名身着青衫浑身是血的男子正跌跌撞撞四处奔逃,而后方跟着一队策马疾驰的士兵,为首者恰是负责值守坊门的不夜司副指挥使燕东楼,刀剑鳞甲碰撞的动静在黑夜中格明显:
“快追!别让他跑了!”
“留活口!”
“不必!诚王殿下说了,此人乃是反贼,抓到直接格杀勿论!”
巷口狭窄,骑队难免受限,燕东楼眼见前方的那抹身影即将逃入小巷之中,冷冷一笑,直接从马背侧面取出一张角弓,张弓搭箭对准逃跑那人射去——
“咻!”
羽箭划破黑夜,发出一声尖锐的鸣响,然而还没来得及射中目标,一抹寒冷的剑光就忽然闪过,硬生生将羽箭斩成了两截。
与此同时,一抹身穿夜行服的身影从屋檐上方利落跃下,落地无声,直接横隔在了燕东楼与那人之间。只见他长剑一挥,上面还带着蜿蜒的血迹,仿佛不久前才刚刚杀过人,声音低沉,古井无波:
“这个人,我保了!”
他虽未做什么,但刚才斩箭时利落果决的一击已经充分证明了是个当世少有的高手。
燕东楼见状脸色一变,当即勒马示意队伍停下,他惊疑不定打量着这个中途杀出来的高手,只觉得对方露在面罩外面的那双眼睛格外眼熟,有些像自己见过的某个故人,几经思量,最后抬手抱拳,皱眉问道:
“在下不夜司副指挥使燕东楼,敢问阁下大名?”
第108章 贪吃蛇
若是换了旁人定然不会自报家门,然而面前的黑衣人好似并没有打算掩藏身份,他低沉平静的声音在众人耳畔响起,犹如惊雷炸响:
“九衢司正四品指挥使,萧犇!”
萧犇?凉王的人?!
燕东楼闻言瞳孔微微收缩,他勒紧缰绳按住躁动不安的坐骑,沉声道:“萧大人,虽然我不知道你深夜出来有何贵干,但你护着的那人乃是诚王指名道姓要的死囚,身犯株连之罪,你莫不是要与朝廷作对?!”
“诚王恐怕还代表不了朝廷。”
萧犇语罢拉下脸上的面罩,转头看向那名被追杀的青衫士子,只见对方身上满是斑驳的血迹,此刻正痛苦捂住右手蜷缩在地,细看已经断了一根食指,将来恐怕是再也不能写字作画了。
萧犇淡漠开口:“崔先生,又见面了。”
崔琅为了躲避追杀早已筋疲力尽,此刻更是被疼痛折磨得浑身颤抖,他闻言艰难睁开双眼,这才发现救了自己的人是萧犇,忍不住错愕出声:“萧……萧统领……?”
萧犇料定了燕东楼等人不敢阻拦,语气有恃无恐:“随我走,凉王命我带你入宫面圣。”
崔琅又是一惊:“为何?!”
萧犇静静注视着他,那双眼在漆黑的夜色中亮得惊人,轻描淡写的一句话却让崔琅心中积压多年的山石瞬间轰塌:
“凉王已向帝君阐明元安十五年科举舞弊一案,带你入宫,自然是要还你公道。”
虽已春至,夜色犹寒。
一阵急促的马蹄声踏过长街,朝着皇城的方向而去,寒风刮过面庞,犹能闻到雨后的泥土腥味,仿佛预示神京即将掀起一场前所未有的风雨。
换做往常这个时辰帝君早就歇下了,今夜玄华殿内却是处处点灯,彻夜长明,只见他身着常服坐在高位,内侍宫女站立两旁,玉阶下方跪着泾渭分明的三拨人。
一拨是早已致仕的内阁老臣陈孟延和其子陈朗。
一拨是草草处理过伤口的崔琅以及陪同在旁的萧犇。
另外一拨则是诚王楚圭……不,说是一拨也不恰当,毕竟只有他一个人。
“哗啦——!”
有宫女心惊胆战上茶,帝君却看也不看,脸色阴沉的拂袖一挥,茶盏瞬间落地碎裂,让下方跪着的众人愈发噤若寒蝉。
最后是陈孟延率先支撑不住,拖着老迈的身躯膝行上前,向帝君颤颤巍巍哭诉道:“陛下,老臣为西陵尽忠职守数十年,从未有过私心,如今无凭无据,怎可听信崔琅的一面之词便断定老臣当年徇私舞弊,恳请陛下明查呀!!”
他尚能沉得住气为自己辩驳,身旁的儿子陈朗却早已是面色发青,大脑一片空白,毕竟谁也想不到数年前的旧事还能被重新翻出,崔琅一个寒门书生居然也真的有本事上达天听。
“查?朕自然是要查的。”
帝君威严低沉的声音在大殿之中响起,引发阵阵回音,就如同暴风雨即将来临前的海面,看似平静的表象之下是足够吞噬一切的汹涌暗潮,冷笑着道:
“朕不止要一个个查、仔细的查!还要将当年经手此事的官员一个个挖出来,将当年参加科举的落榜士子一个个寻回来,看看你陈孟延是不是真的吃了熊心豹子胆,居然胆敢行此株连之事!!”
随着最后一个字音落下,帝君“砰”的一声重重拍在御案上,隐忍多时的怒气终于忍不住在此刻爆发,厉声命令道:“速命户部将元安十五年负责主持会试的官员名单悉数调出,致仕者重新召回,在朝者连夜进宫,就连那些士子也一个都不许落下,哪怕散落在天南海北也必须给朕全都找回来!!”
科举,那是什么?那不仅是皇权对抗世家门阀的手段,更是替朝廷筛选治世之才的根本,如今却被这些所谓的天子近臣暗中操控,徇私舞弊,不知有多少英才被酒囊饭袋所替!
帝君先是震惊,随后是愤怒,更多的却是无尽的心痛,如今西陵外敌未平,尚有内忧,自己身边亲近的臣子居然就敢做这种毁国乱政的事,并且还是元安十五年的旧事,焉知这些年又有多少像崔琅一样的举子被权贵所害?!
此刻没有任何人敢承受高座上那名帝王的滔天怒火。
夜色尚且浓稠,宫门便已大开,先后有数百名鸿翎急使手举火把策马离京,扬起烟尘滚滚。户部尚书孔道明,太常寺少卿独孤涯,内阁大学士江镜堂,另还有六部之中当年经手主考事宜的大小官员尽数被宣召入宫,一时间风声鹤唳,惹得人心惶惶。
那些尚在睡梦中的王公贵族也被这阵动静惊醒,纷纷派出家丁仆役前去打探,然而皆是一无所获,只能坐立不安等待天明,暗自猜测宫内莫不是发生了什么大事。
元安十五年的春闱共有三百一十五人上榜,答卷皆在东华楼内封存,然而那年参加会试的举子共有上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