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41
今在黄老将军身边任裨将,官位不高,故而营房之中尚有其他几名同僚,也跟着起身向祁风行了礼。不过他们打了招呼就结伴离开,倒是给祁风留了方便说话的地方。
“靖之,眼下并无旁人,我有些私事想问你。”
贺绥知道方才那几人必然是误会了什么,可事已至此他也无法,只叹了口气道:“祁兄问便是,我若是知道必不隐瞒。”
“燕郡王看见我去寻你了?”
贺绥皱了下眉问道:“祁兄缘何如此问?”
祁风将事情原委照实说了,原是他今日收到了京中的家书。不过与其说是家书,不如说满篇都是父亲的责骂指责之语,通篇都说了一件事,那便是他同贺绥亲近被萧恪偶然间瞧了个正着,并且燕郡王隔天就去他家中敲打,他父亲丢了面子,这才洋洋洒洒写了一长篇信来骂他,并反复叮嘱让他一定离贺绥远远的。
不过祁风素来和执迷于权位的父亲不同,他并不认同祁太尉的为官之道,这才躲到京畿大营中来。
自然,祁太尉叫他远离贺绥的话也被祁风当做了耳旁风,只是祁风尤为关心贺绥身体是否有恙,这才匆匆赶来。
“父亲信中说燕郡王到府中斥责了父亲,还说瞧见你我一处说笑甚为烦恼,我怕你遭人虐待,所以听到底下士兵说你回营了才急忙来看。怎样?没伤着哪里吧?”说着便要上手查看贺绥身上各处有无淤青血痕。
贺绥一个闪身躲开了。
“靖之,你我都是男子。就算是你……”祁风将贺绥引为知己挚友,自是十分挂心他身上伤势,只是情急之下险些说了错话,还在话说一半才反应过来,忙把后面冒犯之语咽了回去,转而道,“我是担心因为我的缘故害你受伤,于心不忍……才一时情急,靖之勿怪。”
贺绥知道祁风不是故意的,更何况祁风此人并不见有断袖之癖,他躲只是单纯不习惯除萧恪以外的人如此举止亲密,倒不是因为忌讳和廉耻。
“祁兄多虑了。允宁同我无话不说,自是不会有你担心的那些。”
“那……”
“祁兄若指的是太尉大人心中所说,多半是允宁小孩子脾气,还是有些吃你的醋,偏那日被我拦下了,这才孩子气去向令尊发火,并非刻意为之。”
可祁风听了这话却直皱眉,贺绥心中萧恪自然是千般万般好,至多是孩子气爱酿醋罢了,可在旁人眼里却并非如此。
? 如?您?访?问?的?网?址?F?a?B?u?页?不?是??????u???ě?n??????2?????????????则?为?山?寨?佔?点
“靖之,我说这话可能不中听。燕郡王行事乖戾,离经叛道惹朝廷非议,只不过是为着陛下回护偏宠,纵然他年不过十六,我却觉得你将他想得太单纯了些……”
“祁兄。”贺绥少有主动打断旁人说话,只是这次祁风话说一半,他却皱起了眉,脸上露出不悦的神情,“我确实与兄相见恨晚,但事关允宁为人,我却不能认同兄方才所言。世人对允宁多有误解,此事我早已心知肚明,但允宁与我情分不同,我们同生共死十余年,他是什么样的品性没有人比我清楚。我见不得也听不得旁人折辱污蔑他,所以还望兄慎言!”
“靖之……”祁风从来没有见过动怒的贺绥。
这一个多月来他亲身接触,贺绥一直都是豁达从容的模样,几乎不曾见过他有慌乱或是大喜大悲的模样。所有人或事,哪怕是贺绥出来军营事,有不少将士拿他给男人做妻的事来讽刺挑衅,贺绥也只是用自己的本事说话,蛰伏军中上下,这是祁风头次看到贺绥真的动怒,而究其原因,却是为了那个名声极差的燕郡王萧恪。
“对不住,方才是我失言……不该肆意非议他人。”祁风不解,但他也知道自己方才的话有些失言,果断向贺绥致歉。
“祁兄也不必过于自责,我只是…亲眼所见,所以更不忍心旁人误会允宁。他有他的苦衷,只是旁人不能懂罢了。”贺绥也迅速收敛了自己外泄的怒气,说起萧恪的种种苦衷及好处来,连语气都缓和了不少,最后还道,“若有机会,祁兄可亲自见见允宁,同他聊一聊便知我所言非虚。”
“唉……恐怕是难啊。”祁风却叹了口气,对上贺绥疑惑的神情,他解释道,“父亲信中说燕郡王是动了气,恐怕今日要发作,京中又不知会闹什么事。我怕到时候父亲羽燕郡王闹僵了,白白辜负靖之今日盛情。”
“祁兄多虑了。允宁向来是非分明,不会无缘无故迁怒旁人。”
“但愿如此……”祁风却苦笑着摇摇头,毕竟他不是贺绥,实在不能将贺绥言语中的正直忠正之辈同那个行事无常的燕郡王视作是同一人。
而祁风一语中的。
京畿大营对于朝中轻视知之甚少,殊不知此刻京中天翻地覆。
最初不过是京兆府的巡卫抓到了个入室偷窃的贼人,偷得也不是什么豪门权贵,不过是个寡居的小妇人罢了。偷得也是些稀罕的珠宝首饰,虽说确实值不少银子,不过在京兆府也就是个芝麻大小的案子。珠宝银票归还给那寡妇,再将那窃贼重则几十大板丢到大牢里个把月也便了结了。
可谁也没想到,那寡妇回去不过半日,便由一个男子带着又折返回了京兆府。
原本寡妇带着男人再上门便已经是稀奇事了,偏巧这男子也并非寻常布衣,而是刑部侍郎范圭。京兆尹再一查,才发觉这寡妇是范圭孀居多年的寡嫂,范家人丁稀薄,家中就兄弟两个。弟弟范圭拜入太尉门下留在京里做大官,哥哥一家便搬来京中寻亲,只是一直并未与弟弟同住。后来范家大哥病死,便只剩下了范圭的寡嫂带着个年幼的女儿,为了方便照顾,范圭卖了哥哥原来的宅子,换了个不露富的小宅院给寡嫂和侄女住着,没成想这次竟遭了贼,偷了不少好东西去。
二人折返回来告知来由,原是那小贼还偷了个镶宝石的匣子未归还。
京兆尹此前未当回事,只做寻常案子审理,又命人将那小贼从狱中提出来审了一番,追问那匣子的所在,范圭和他的寡嫂也在一旁。
只是问着问着,京兆尹却发觉出些许不对劲来。
虽说那寡妇在外不善言辞,由小叔子代为答话询问倒也合乎情理,可发觉那小贼一问三不知之后,范圭却先有些急了,将那匣子的细节说得清清楚楚,而那份急切之情……倒像丢了东西的是他范圭自己。
但若真是范圭的东西,那这事便更匪夷所思了,窃贼是在范圭的寡嫂家中偷盗。可范圭的东西为何会在他寡嫂家中?
为着如今自己上头还有个燕郡王在,京兆尹素日被敲打得多了,今日便长了个心眼儿,眼见那小贼问不出什么,再用刑下去人就先扛不住了,便劝了范圭一句道:“范大人无需着急。这贼子眼下只剩一口气吊着,嘴这么硬,怕是一时半会问不出同伙,若是贸然将此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