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39


,“我估摸着他会从你开始,所以叫叶粮叔明早跑一趟蔚县,带个郎中回来,到时候你后娘要是不舒服,就直接把人请过去。”

说从叶存山开始坦白,也有依据。

叶存山这次批命,直接被家里分出来,从富户人家的长子,成了没田没地的破落户。

别说继续读书科举了,养活自己都难。

横向对比,其他人被批条坏命,都有回旋余地,至少当前生活没受影响,保持原样,就叶存山这里太狠,断了前程。

不凑巧,叶存山从小到大,都不是个软和性子。

他皱眉,“行,明天我也盯着点。”

送走叶旺祖,叶存山回屋。

云程捧着《三字经》坐灯下温习,他今日一天没有写字,怕忘记,就睡前看看。

叶存山叫他背几句听听,云程就背。

他有现代的习惯,上一句音调上扬,下一句音调下降,听着很有节奏,朗朗上口。

叶存山夸他两句,摸出给云程准备的簪子,以防万一,他送出去之前,还问:“你有没有学你的名字怎么写?”

云程摇头。

叶存山又问,“我的名字呢?”

云程继续摇头。

他也不好意思叫叶延教,叶存山之前也只带他念过两页书。

叶存山放心了,把簪子递给云程,“你的。”

云程还以为他没有呢。

他喜滋滋接下,拿手里打量,在花簪尾部,看见了三个小小的字:存朵云。

云程当即红了脸,心说:叶小山,你还挺会哄人的嘛。

难怪送之前还要问他学习情况。

今天肯定也问过叶延了吧?

云程就很懂事的配合他,“你刻的这几个字是什么?”

叶存山眼也没眨,“娇气包。”

云程笑容僵在脸上,“什么?”

叶存山重复了一遍。

云程简直不敢相信他的耳朵,“我识字少,你别骗我。”

叶存山还笑,“你就说是不是吧?”

云程:“……”

你这样,会失去老婆的。

他笑眯眯收下,完美表现出了一个“文盲”媳妇的开心样。

当晚就给叶存山用上了手脂,用细纱布包裹一圈儿,给他做手膜,去去手上的糙。

叶存山还不乐意,“我一大男人,做这个干吗?”

云程理直气壮,“你手太糙了,摸得我不舒服。”

叶存山不高兴,“你这是嫌弃我?”

“瞎说,我明明是心疼你。”

云程顺毛哄他一句,他就心满意足缠着细纱布睡了。

一天刻上几十只木簪,说出来轻巧,实际看他手上的裂口,就知道不容易。

后来造纸也一直泡水,伤口结痂后,外面也留了茧。

一层叠一层,云程都替他难受。

隔天,他俩也搬家回到山上。

如叶旺祖所说,大谷村那边,李大道经过一晚的思索,绞尽脑汁把这些年里批命过的人都一一排除,最终定到了叶存山身上。

张口就是:“我不是故意这样算的,是陈金花说除了批命钱,再给我五两银子,我才这样算的。”

陈金花因此动了胎气,叫公公婆婆,还有叶大都没办法发作,存银憋着气,都得围着床榻伺候人。

嫁出去的女儿李桃,也急忙回来看,哭哭啼啼说她娘不可能这样,要跟李半仙对峙。

等到郎中过来,他们家才暂时清净下来。

云程听说后,知道他前阵子没白忙活,喂鸡时都多放了两把鸡食,深藏功与名。

由于叶存山那几天跟船去了府城,被反馈回大谷村以后,李大道只能又坦白了一个。

他说的全是静河村的,因为画纸源头就是静河村。

大谷村的人不干了,这么多人假的,那他们还有人是真的吗?

李大道是没办法继续做算命先生了。

还得罪了一批人,在大谷村都要受排挤。

叶大下午过来给叶存山送树,树是在村西边的树林里砍的。

那边树的年头大,村里谁家有孩子出生就会种几棵,有孩子要成亲,就再砍了做房梁。

都期盼着多子多福,树林越种越大。

叶大要跟儿子求和,昨天特地挑了根好的香椿木砍了。

他这会儿送来还庆幸,还好他是在李大道坦诚前找的叶存山,不然还没办法说清楚。

但是叶存山没有合家的想法。

有条件的话,他还想把存银接过来。

也给叶大说:“分家又不是以后都不往来,就是住的地方不一样,以后就这么着吧。”

总不能把云程放回去伺候人,叫家里奶奶看见他干活不利索,再来一顿□□。

没必要。

叶大本来只想要他一句准话,不是跟家里断绝关系,以后也尽孝管他,其他随便。

如愿了,反而心里怅然若失。

亲父子,叶存山太了解他,没因老父亲露出沧桑样就心软。

这一天,村里很热闹。

惯会挤兑他俩的刘婶都“呸”了陈金花两句,“要分家也不能批这么恶毒的命吧?克亲人,不利兄弟,这是要把人逼死?”

氏族村落,都是亲人,同辈里,全是兄弟姐妹。

别说本村都姓叶,就是附近的其他村落,都有不少人因姻亲往来有亲戚关系。

也就是李大道批命不会四处宣扬,不然这命格传出来,叶存山在村里要过得比那些外姓懒汉还惨。

唯一没被影响到的,就是叶旺祖跟刘云。

刘云造过几次纸,关键步骤她都知道,今天煮树皮时,她也见缝插针的教叶旺祖抄纸晾晒。

纸浆是家里新攒起来的废稿纸,重新碎了泡水。

刘云还说以前确实苦了延哥,现在家里纸多了,才知道正常读书学习是需要多少纸。

云程早已看透。

那些纸都是叶延坚持撕得碎碎细细,泡过了水以后再拿来教人的,生怕被人看见上面写了什么。

那就只能说明,叶延还是没有放弃写小说,也不知道现在写得怎么样了。

叶存山在处理香椿木,云程坐他旁边织毛衣,问他叶延还考不考秀才。

“他怎么不去书院呢?”

叶存山就跟云程讲了下书院的事。

蔚县就这一家书院,是一位老秀才开的,杜先生回乡以后,也被聘任,并且开了一间很照顾寒门学子的书斋。

书院里,分了几个层次。

有些孩子是启蒙,有些孩子是考童生。

最多的一批人就是考秀才的,年龄参差不齐。

“蔚县考举人的少,考上秀才还有想往上考的,会去府城的府学念书。”

他们这里穷,差距没拉开,最大的就四十来岁,有些地方六十了,还在上学考试。

也是穷,一套教科书走完后,很多书生

- 御宅屋 https://www.yuzhaiwu1.vi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