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583


条件差不多的相对容易。

叶存山已经有举人功名,往后能压得住。

现在准备,来年开张,存银手里有间好铺面,用心经营一阵,刚好赶上相看。

等到考完再办,那是什么情况?

是铺面一边准备,存银一边相看。

不说人家图不图铺面,这不寒碜吗。

他这铺子是给存银的,今天又都知道存银还没说亲,再要说这个,虞氏她们就能懂云程意思,跟他继续聊铺子。

做普通百姓生意是可以的,店面位置好,价格不要太高,手艺好点,每月能挣一些。

口碑上去,能挣更多。

这段时间就装修铺面,请人。

掌柜的、小伙计、裁缝,都要请。

掌柜的有,府城那头一起带回来的,他说带自家儿子来做工,当小伙计。

裁缝要重新请,云程没多大把握,“我去过的裁缝铺子,都是自家手艺不外传,老师傅难请。”

程玉蝶说不难,“宫里年年有人出来,手艺好着。”

虞氏说陆瑛请好了人,跟人说好年底年初来活。

“你们要是急,这两天就见见。”

云程愣了下,继而惊喜,“表哥找好人了吗?”

程玉蝶笑着点头,笑着笑着又很无奈,“办事是比从前稳妥,会照顾人了,就这顽劣脾性是刻骨子里的难改。他爹跟我说,他性子好了,沉稳了,我看他一点没变,就会气我。”

因几年来一直通信,陆瑛还跟存银当笔友,云程对他多份亲近,闻言顺着问是不是亲事。

别说程文杰这个被催婚的听着“亲事”二字就头疼,程玉蝶这个催别人的,也听不得这两个字了。

“他是答应成亲,但他给我提什么要求,你猜猜看。”

云程垂眸思索。

这问题太广泛,难猜得很。

但陆瑛回京前,有计划去密林走一遭,写的信里,有对天地的向往与豪迈。

不论从前性格与理想,至少槐城三年待下来,他肯定不会满意盲婚哑嫁。

跟人相处试试看,都是基础条件了,他指不定还说谈不来就散了。

京都民风不比槐城,哪里有哥儿姐儿跟他相处试试。

他没吭声,程玉蝶自己把话说完了,“我让他爹去跟几个部下走动看看了,武将家的孩子要外放些,我寻思着,他要相处试试,那就一起塞文瑞手下去,我还不信了,几个月下来,他没一个瞧得上。”

“真没有,他就是故意跟我作对!”

云程不好接话,就笑着点头。

程玉蝶也不想说这糟心事,跟云程说具体人数,再问问他要请的帅哥美女是什么标准。

美女好懂,“帅哥”她说的很生疏,云程就说是俊男美女,“长得好看,胆子大,嘴皮子能说,打算请他们穿着衣服在门口给人看的。”

这事情不好明着贴纸招工,几人商量着,从家里丫鬟小厮里挑,到时直接送人过去,等到声势有了,再说他们家招人,就好一些。

这事说完,云程心里石头就落地。

虞氏给他递来一张纸,上面写着日子,“请人算过的,这些日子祭拜最好,不会冲撞了祖先,二十八那天又尤其好,祖先还会保佑你们。”

这就要到月底时了,太久了。

迁坟过后,云程一直是祭拜牌位,来京都不能立刻去祭拜爹娘已经不合适。

再为个虚无缥缈的祖宗保佑往后拖延,到时天气更冷,再下几场大雪,这得拖到明年去。

而且叶存山姓叶,没上程家的族谱,有老叶家的祖先保佑就够了,做人不能太贪心。

云程选了最近的一天,十一月初九。

今天过来,最主要的就这三件事,谈妥以后就都是家常。

家常话一开口,各自避开亲事不提,围着小孩儿来。

文瑞文浩两位表哥前后脚成亲,文瑞表哥先有儿子,是个小哥儿,孕痣像云程,眼尾有一抹红。

因程太师的弟弟有悲剧发生,孩子才一岁,家里就开始发愁。

愁教育问题,想正常教他读书识字明事理,又怕他书读多了,不能科举当官实现抱负而心有郁郁。

不教又不可能,教个半吊子,就是故意把孩子养废,文瑞第一个不同意。

虞氏叹气:“愁啊,家家有本难念的经。”

云程就明白过来了,虞氏这皱纹多出来,不全是因为文杰的亲事,还有愁小孙子的。

这个他有经验,他从前愁过圆圆肤色,全程焦虑过来,掉了很多次眼泪,现在能说几句。

说的是叶存山那一套,有些无法更改的事,他们做大人没辙,只能尽所能从另一方面弥补。

要孩子心态好,乐观、豁达,遇事能抗,不脆弱走极端,往这个方向养,到大了,能少一些担忧。

“而且人各有志,也不是所有有才之人都想入朝为官的。我那话本铺子里就有个书生,才识高,天赋好,教他的先生都夸,但他没有当官的念头,就想过好自己的日子。”

这是元墨。

要安慰人,就讲讲元墨跟柳小田的事儿。

这对夫夫吃过苦,现在是苦尽甘来。

普通百姓一生都在一处过,祖上几辈不挪窝,没他俩这样奔波还越来越好的。

云程有写作功底,说起来跟讲故事一样,娓娓道来的平淡调调里,满是生活痕迹与温情。

听完后,虞氏说,“我看川哥儿是有点懒,不爱动,明明他爹娘都是闲不住的人……”

不管怎样,有个方向,她知道后头该怎么做,要怎么引导,心情舒快了些。

冬日天黑得早,圆圆坐榻上玩,暖和了就直打盹儿。

云程往外看看,觉着差不多了,就说他们今天先回去,改天再来。

虞氏差人去书房那边看看,叶存山正跟程太师聊赈灾的事。

说的是雪灾,今年十一月就已经下了两场雪,京都继续北上还有两座城,推算着不会好。

各地消息没有京都快,本地学子能听说点消息,各家长辈都在想法子搜罗雪灾应该怎么办。

救人送粮送棉衣,盖棚子,煮姜汤,还要加强防卫,这都是最基础的。

随便扒拉一个书生,都会这样说。

叶存山没有过赈灾经验,也没亲自看过,目前已有的理论,是彭先生教的,还有京都送去的各类资料做参考,而总结出来的。

基于这上面的改进,则是有跟云程商讨。

云程比他还纸上谈兵,幸而现代有网络就能知天下事,祖国在赈灾上的行动力跟凝聚力都很强,军钰唏民团结,各方面新闻跟科普都有宣传到位,实操暂且不论,夫夫俩结合古今赈灾特点,排除部分设备后,再根据现有条件调整,这些从前看了,会谨慎回答的东西,叶存山已经能脱稿跟人深入探讨。

- 御宅屋 https://www.yuzhaiwu1.vi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