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86


还没干透的水泥地面上。

别人家门口的水泥地面,难免会有个鸡脚印或者狗脚印、猫脚印,他们家的地面一个都没有,只有为了防滑,划上去的横纹。

宁时夏看到家里还剩下的材料爸爸妈妈都用不上了,就说自己想要。

宁绍明想着这孩子跟在他们身边,干活这么多天,对这些东西非常熟悉。

她力气也不小,这种红砖抬起一块很轻松。

应该不会把水泥之类的东西,胡乱往嘴巴里塞、往眼睛里糊,就点头了:“你拿去玩吧,需要爸爸帮忙就说一声。”

宁时夏豪迈地小手一挥:“不用,我自己能行。”

她一本正经地在门口的角落,选了个不挡人走路的地方,在哪里开始搅和水泥。

宁绍明在旁边看了一会儿,确认女儿没问题,跟在院子里种菜的赵如月说了一声,就出门找人订羊去了。

今天四月十五号,明天十六号要订的东西太多,能提前一点订的东西,他今天都要提前去订,以免明天事情太多太忙乱。

宁绍明订好羊回来,就看到门口已经垒砌起一个四四方方的东西。

看着不大,高度只比坐着的小孩膝盖高一点,长度目测不到一米,宽度大概有他小臂那么宽,有一小块地方估计是砖不够,是用水泥和一些小石头补上的。

看起来像个鱼池,不过太小了,只能养一些小鱼,用来哄孩子玩倒是不错。

“我回来了!”宁绍明走进家门。

看到女儿蹲在地里帮赵如月点种子,他笑着问道:“小夏,你在门口做的是水池子吗?想在门口养鱼?想养鱼的话只用砖可不行,得在里里外外再糊一层水泥,水才不会漏出去。”

他已经想着要不再买点水泥回来,给女儿把那个小池子糊好。

宁时夏抬头,然后摇头:“不是哦,现在不能告诉你们,我要等哥哥回来,我跟他说好了的。”

“行,那爸爸不问了,等你们揭晓的时候再看看是什么。”

傍晚宁时秋放学回到家,两个孩子回老宅吃饱饭,一个骑着自行车、一个滑着滑板跑到新家。

赵如月跟在他们身后,走到地方就看他们俩蹲在那里,对着今天宁时夏在角落砌的那个小矮池子比比划划、嘀嘀咕咕的。

赵如月也不管他们做什么,兀自走进院子里,给院子里种的菜和花浇水。

浇水到一半,听到两个孩子高声道:“妈妈,我们回家了。”

赵如月头也不抬,应了一声:“路上注意安全,别走路中间。”

听到他们回应:“知道了。”就放心地继续浇水。

宁时秋和宁时夏带着量好的尺寸,跑去找爷爷:“爷爷,你能不能帮我们做一个这么大的铁网?”

嘴甜的宁时夏为了让爷爷答应帮忙,更是张嘴就画了一个大饼:“等铁网做好,我们给你尝尝特别特别特别好吃的东西!”

“好好好,咱们家小夏最乖了。”宁达笑眯眯地夸小孙女一句,才拿起他们给的纸,看了一眼纸上的画和尺寸。

就一个四四方方的网,做起来很容易。

他也不问两个孩子做这个干什么用,就点头应下了:“着急要不?不着急明天再给你们做,着急要,现在就能做。”

“不着急,明天后天再做都行。”

他们的灶台还没晾干呢,做好了也暂时用不上。

第63章

温居酒前一天,赵如月和宁绍明到处去订购明天要用的东西,确认明天的菜。

忙忙碌碌的两人根本顾不上孩子,好在宁时夏终于愿意去学校了。

中午兄妹俩回家吃午饭,宁达已经把他们要的网做好了。

他特地找没用过的不锈钢钢丝,以为两个孩子是要拿这网去玩过家家抬东西玩,还在两边做了提手,方便他们玩的时候提着走。

宁时夏拿到网后,一连串好话不要钱似的从嘴里蹦出来,哄得她爷爷眉开眼笑,又应下了给他们削竹签的活。

他在干活的间隙抽空做,一天下来也做了不老少。

今天是星期五,为了方便住校生能在天黑前赶到家,学校下午的课只上到三点半就放学了。

他们镇上留守儿童越来越多,有些村子离学校远,村里孩子少,没有设置村小,或者村小只能上到三四年级,孩子要继续上学就只能来镇上的中心小学住校学习。

宁时秋先把妹妹送回家,然后骑着车去镇初中接同样住校的堂姐宁丹萍。

镇上只有这一个初中,小学还有走读生,但上了初中后,不管是家在街上的学生还是附近村子的学生,全都要住宿。

星期五初中的放学时间跟小学一样,所以宁丹萍放学后还得在校门口等宁时秋骑车来。

路过的同班同学知道她有人来接都很羡慕,即使来接她的不是父母,只是堂弟。

没人接的话,得自己花钱坐车到镇上,有些学生到镇上后,还要再花一份钱坐车回村里。

如果家长不给坐车的钱,就只能从学校走着回家,离得远的学生甚至要走两三个小时的山路,求学之路十分艰辛。

宁时秋骑车接近初中校门,远远地就看到堂姐在对自己招手。

自从开学后,宁时秋就开始每周接送堂姐,之前他来的时候,学校的人都走得差不多了,只有他堂姐站在校门口跟门卫和值班老师边聊天边等他。

这次堂姐身边却多了两个人。

等宁时秋在她面前停下。

宁丹萍试探着问道:“小秋,能不能跟你商量一下,顺便把我这两个同学也送回家?她们家也在镇上,只是离学校比我们家还要远。”

宁时秋被问了个措手不及:“可是我年纪太小,没办法来回骑那么多次。”

如果他现在也是初中生的年纪,力气更大,他就一口答应下来了,毕竟也不是什么很难办的事,多送两个人而已。

宁丹萍咬咬牙,拉着宁时秋走到旁边悄声说:“我同学答应给四毛钱车费,我跟你平分行不行?”

宁时秋看了堂姐一眼,心想:以往看堂姐在家被大伯娘骂也不会反驳,特别老实巴交的样子,没想到还挺有心眼……

要是他刚才一口答应下来,用他自行车挣的这钱,是不是就不跟他平分了?

宁时秋现在怀疑,堂姐同学答应给她的车费不止四毛钱,他觉得堂姐同学至少也会给她五毛。

因为从初中坐三轮车或者摩托车到镇上要一块钱。

镇上有车的人少,所以这一段说长不长、说短不短的路,坐车比在镇上吃一碗米粉还要贵。

公交车倒是也会在初中校门口停下载客,但是坐公交车不管距离远近,上车就是两块钱,不如三轮车和摩托车划算,学生一般都不坐公交车。

她同学想省车费,能

- 御宅屋 https://www.yuzhaiwu1.vi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