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275
陆承骁和柳晏平的话说,银钱有时候就在身边,端看你能不能发现,三人尝到了贩布的甜头,对于本府各州县都盛产些什么也都起了好奇心,近来三人凑在一处就临近各州县的跑,三五天才回来一趟是常事。
因而陆霜常在柳家出没,还真没什么关系,两家本就是亲戚不消说,等闲和柳家三兄弟也碰不上,没什么避不避嫌一说。
陆霜这般往绣庄跑,跟在柳渔身边,陆洵也乐见,他原本给陆霜备的嫁妆里就有铺子,往后陆霜总要会打理才行,试问问,家里这许多人,跟谁学能好过跟柳渔这个嫂子学?
哪怕柳渔经营的不是布庄,可那份聪慧劲儿,女儿能学得三分就很受用。
还别说,陆洵这一招半点不错。
陆家做了这些年的生意,陆霜从未感兴趣过,如今每天跟着柳渔,倒觉出了做生意的乐趣来,看着布料在柳渔手中裁剪,经绣娘和女工的手成了成衣,又到了铺子里,为人所喜欢,被人买走,这样一个过程是极有成就感的。
姑嫂两个常在一处,柳渔和卫氏商量生意上的事也不避陆霜,陆霜耳濡目染的,倒是也学会了些东西,比如,她意识到了做什么生意都会有竞争。
到了县里的第六天一大早,先没跟着柳渔去绣庄,倒是出门逛了半上午,把安宜县的布庄、绣庄给通逛了一遍。
这一逛,还真就给陆霜逛出了个大发现来。
安宜县有绣铺在抄如意绣庄的款。
陆霜不常来县里,县里晓得她是陆丰布庄小姐的没几个,在绣庄时也大多时候跟柳渔在剪裁房呆着,晓得她跟如意绣庄东家关系的就更少了。
陆霜去逛之时,那些个布铺绣铺只当她是潜在的主顾,接待上不知几尽心,也是这尽心接待,叫陆霜开了眼界。
~
如意绣庄,柳渔和张娘子刚上了新款出来,还在做陈列及和卫氏商量定价,陆霜抱着一个小布包袱回来了。
本是生得极娇艳的姑娘,这会气得脸颊鼓鼓,快成河豚了。
也是巧了,陈氏忙完自家的事,这会儿也在绣庄里,一眼瞧到自家闺女,哟一声:“这是怎么了,出去逛了半上午,怎么还生着气回来了?”
陆霜走到卫氏几人旁边,把手上的包袱往柜台上一放,道:“是被气着了,娘,三嫂做的衣裳被安记绣铺给仿了许多。”
这一下众人皆望向陆霜,就连在另一边挂衣裳的张娘子闻言也走了过来。
卫氏和陈氏神色都有些紧张:“怎么回事?”
陆霜把手中那包袱打开,道:“我这不是最近在绣庄呆得多,昨夜里就想着去别家绣铺也瞧瞧情况,呐,就叫我看到了这个。”
那包袱布一展开,陈氏、卫氏、柳渔和张娘子都望了过去,等陆霜把那衣裳提起展开,几人面上神色就都不大好了。
陆霜脸色也不好,道:“只我认得出来的款,那安记绣铺就仿了足有□□款,这一身我几天前是瞧着它怎么做出来的,刚才就直接买了回来,一贯二百文一套,三嫂你们看看。”
一贯二百文?
柳渔和卫氏对望一眼。
这款衣裳出自柳渔之手,她们如意绣庄这边售价是一贯三百文一套,安记一贯二百文?
这样的定价,难说不是针对着如意绣庄来的。
柳渔眉头皱了皱,这款衣裳陆霜为什么会印象深刻?因为款式极好,陆霜全程跟进了制作,刚做出来时就先上身试过一回,颇为喜欢。
而这衣裳四天前上架,包括尺寸定制的,前后总共只做了五套,因款式极好,上架卖得也快,前天就已经售罄。
如意绣庄短短两个月就在安宜县打出几分名气来,一是因为衣裳款式好,二是因为同样的款不会做太多,保有一定的特殊性,顾客穿着如意绣庄买的衣裳不太容易撞款。
这款衣裳好看也好卖,五套衣裳前后总就三天就没了,现在可好,她们如意绣庄不卖了,被别的绣铺抄了走。
卫氏抿着唇,脸色颇不好看。
柳渔把那衣裳拿在手上细看了看,料子是一样的,至于版型,柳渔只细看了看裙摆和衣袖就知道应该不差。
这套衣裳的特色就在裙摆上,一眼看去不显,穿上身后走动间却是极好看的,为了确定,她让陆霜去换上这身衣裳出来她看看。
陆霜依言进了隔间,把衣裳换好了才出来,柳渔、卫氏、张娘子都前前后后的看,这看过之后,神情就有些凝重。
几乎一样!
若非安记有手艺极好的剪裁师傅,那就是买进了她们的衣裳拆版照抄。
安记在安宜县开了十几年了,若有好的剪裁师傅不至于等到今天来抄柳渔的版,那么就只能是后者。
一样的料子,一样的版型,却比她们卖低一百文。
柳渔和卫氏定价并不算太高,这安记抄款不算,这还针对她们如意绣庄玩起恶性竞争来了。
柳渔问陆霜:“这款衣裳,她那边陈列了几套?”
陆霜早已经观察过,道:“两套,但换了绣花和配色还另做了两套,他们仿了不少款,打外边经过瞧不见,但只要进了铺子,就能看到挂在铺子里边最醒目的位置。”
这是抄款心虚,不敢挂在铺门正对着的明位。
柳渔清楚了,安记买她们一套衣裳,再花工夫去拆,这也是要成本的,安记若是卖得少了自然不划算,这两套恐怕只是挂版的,她的原版样怕是还在安记的剪裁房里,后边一款少说还要复刻出七八套十几套来才觉够。
陆霜见柳渔面色沉沉,气道:“三嫂,你是不知道那安记的掌柜多不上台面,她不识得我,说话上没顾忌,卖衣裳便卖衣裳,拿咱们如意绣庄来踩,跟我说这衣裳一模一样的,如意绣庄可是卖一贯三百文,她们要便宜上一百文。”
偷版还回踩原版,陆霜气得差点没当场把那件衣裳甩那安记掌柜娘子脸上去。
卫氏也气得咬牙,安记她晓得,从前没开绣庄时还在安记买过衣裳的,这作派,忒不要脸了。
柳渔沉吟一瞬,道:“大伯娘,这件衣裳都有哪些人买了,您还记得吗?”
卫氏点头,“知道,就卖了五件,这才几天,我还有印象。”
“那大伯娘想想,那五人中有谁在咱们绣庄买衣裳买得比较多的,近十来个款,应该算是大主顾了。”
这般一说,卫氏细想之下,还真有眉目,道:“有,五人中有个十五六岁的姑娘最近几天买了不少,不过只买了五款,没有十款。”
陆霜在边上道:“我看安记那边抄的款,还有几款像是妇人穿的。”
得,这是派了两个买手过来。
卫氏气了,道:“妇人还不晓得是哪个,但那姑娘的脸我记住了,下回不会再卖衣裳给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