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81


多荣耀的事情啊, 一下子把知青们昨天的鬼虎狼嚎给遮掩了过去。

应村民们的要求, 韩景和花菲菲大声念报纸上的故事,有徐飞或花菲菲的,当然也有其他优秀作者的。

当然,村民们最关注的还是“王家沟”三个字出现在报纸上。

其次,便是文章中出现与王家沟相关的人与事,虽然都没有使用全名, 但有些人物形象一听就知道是谁, 被写的人除了王老三一家外都感到既开心又骄傲。

连村会计都发出感叹:“我们王家沟生产队真的被全国人民都看到了呢,指不定还有什么不得了大领导。”

“大领导啊。”

听得村民一阵心热。

识字的人都要凑个热闹上手摸一摸, 不识字的也要请知识的人,或者知青,帮他们指出来,也跟着蹭一蹭。

还有人建议把文曲星写的这几张报纸贴在村社展览的。

甚至有人小声嘀咕,若不是王氏祠堂已推倒,在过去这可是要烧一份给老祖宗的,这可是光宗耀祖的大事啊, 但这话也只能小声嘀咕,现在可不兴搞四旧。

“嘿嘿嘿,哪里有那么好。”花菲菲被夸的乐开了花儿,她说,“这次的报纸没有多买,下次去镇上邮局重新买几张再贴,而且指不定我们新投递的文章又上报了。”

就是这么迷之自信。

“你们上报纸咋这么容易呢?”一个村民忍不住问。

“不容易啊!”韩景笑着指了指自个儿,说,“你们看我写了上万字,投了好些报社,但一家慧眼识英雄的都没有。”

花菲菲吐槽:“还慧眼识英雄呢,你也不羞,先把开头结尾练一练再说。”

徐飞趁机说:“上报纸还有稿费拿,多写多投多得。” W?a?n?g?址?F?a?布?Y?e?ì??????????n???????2????﹒??????

“稿费?”村民们又学会一个新鲜词汇,忙问徐飞得了多少稿费。

得知他领到十来块时,更是惊凸了眼睛,这写文登报咋还有钱拿呢?零散这么多,他们辛辛苦苦干一年也存不了几十块,知青随随便便动一动手指就有这么多。

要么能干活儿,要么能动笔竿,难怪知青都很有钱!

看来这读书识字儿也是有点用处的,能够挣钱呐。

“当然有用!”韩景趁热打铁强调,一系列例子张口就来,“读书不仅能开阔视野,让我们懂得更多,还可以和徐飞他们一样写字赚钱,有了更高的文凭,才可能被城镇工厂录用,哪怕去当兵这不识字的和识字的也有差,远的不说,就咱们的日常生活中,学好语文可以读报纸读红书看公告,学好算术供销社花钱买东西也更方便,不怕被糊弄。”

有人听着心动,也有人犹豫,他们的犹豫点都差不多:“读书太贵了,又要学费又要口粮的,我们怎么承担得起。”

徐飞抓住韩景递过来接力棒:“咱可以在村里先建一个小学啊,我们这些高中生知青且不说,村里读过初中小学的也不是没有,不费口粮不费钱,用工分换算也不是不行,学生们省去来回路上浪费的时间,上学完后还能帮家里多多少少干点家务活,遇见双抢这样忙碌的季节也能统一放假。”

“对啊,对啊,”花菲菲狂点头,“大学也没有完全被取缔,这不还有靠推荐上的工农兵大学嘛,被推荐的人有知青有工人也有农民子弟,但总归不会是打字不识的,若是真幸运被推荐入学,出来可是干部级。”

一套组合拳下来,村民们不心动都难,大队长也说针对王家沟建设小学的事情,明年开春会征集全村人的意见。

他是出村当过兵的人,也知道知识是很重要的,他明白这些知青一开始炫耀登报事情的目的,这对王家沟来说不是坏处。

大队长本来还打算把自家小孩到了年龄送去红旗大队读书,现在倒是有更好的选择,他相信能登过报的知青学识应该都不错,教小学生肯定没有问题。

韩景他们见几个村民还在商讨着这小学要不要建立的事儿,相视一笑,他们这宣扬教育的这第一步算是达到了。

感激出这主意的人。

叶榆:

……闲人勿扰。

今天下工也很早。

除了轮值岗位外,上午工作结束,其他人下午便不用来了。

今天的午餐异常丰富。

其他人即便不像是叶榆一样,有水煮鱼与鲜锅兔,从镇上和红旗村的收获足够他们做一道麻婆豆腐或干煸四季豆,这次知青点不仅有辣,还有花椒的麻香。

香飘四溢。

知青点顿时摇身一变川菜馆。

现在信息传播落后,村民们并不知道什么是八大菜系之一,辣椒他们知道,当地种的并不多,主要因丰富的麻辣菜肴真没有。

这辣子闻起来可真带劲,搭不管是馍或红薯都是绝配,少数人被激发某些隐藏口味基因,寻思着也不知道这辣椒还有什么花椒种起来麻烦吗?明年要不要也在自留地种上一圈?关于这个知青他们了解吗?

知青们带来的不同信息也在逐渐侵入人们的生活。

午饭过后,韩景、徐飞、花菲菲有大把大把的时间锻炼,尽管他们个个苦瓜脸,但还是老老实实复习第一招,却发现单靠自己,动作还是很难达标。

只是当叶榆帮忙纠正时,“痛痛嗷嗷啊啊——”,高亢的惨叫声再次响起。

鬼哭狼嚎后,他们发现自己终于可凭借身体记忆点完成第一个动作,但过程中,还是时不时发出抽气声。

只是学习第二个动作的时候,比第一个动作好不到哪里去,甚至更疼更痛,连叫都知道呜呜呜叫,因需要配合呼吸调整肌肉。

等学会第二个动作,将两个动作连贯起来难度又增几倍。

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

叶榆顶多帮忙前两个,连贯需要他们自己熟能生巧,有他们学习两个动作的时间,她已经修炼八百遍。

飞上屋顶。

花菲菲敢发誓真的是飞上去,她亲眼目睹叶榆跳了四米多高,双手伸直,抓住屋檐边沿,一使劲儿,把整个人拽上去。

叶榆上房不是为揭瓦,在上来之前,她先把扫帚扔了上来。

是的,目标扫雪。

知青点的房子建得很牢固,但主要还是平屋顶,倾斜幅度不大,这意味着当下大雪时,为避免雪压倒房屋、堵塞烟囱,还是需要定时清理屋顶。

扫雪挺好玩的。

更准确说是雪挺好玩的,叶榆堆雪人的技术可是没事练过的。

真的是“没事练的”,字面上的意思。

低温天气的时候,人类连集中供暖都供应不起时,甚至不得不住雪屋,靠着雪屋的低热导率艰难熬过寒冬。

那个时候周围能烧的都烧掉,睡过去很有可能真的睡过去,人们为了转移注意力什么没干过,玩雪不过是常规

- 御宅屋 https://www.yuzhaiwu1.vi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