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314
一包方便面,比起国营饭店和食堂里的鸡汤面还要贵上一毛。
但听了大半年的良心方便面和周围人都在议论的高级点心,谁能买到谁就立马能成交际圈里最受欢迎和瞩目的人。
再说旁边还有记者扛着相机拍照随机采访。
多花一毛钱,不但能吃上大家都想吃的高级点心,说不定还能被采访上报纸,这股新鲜劲让同志们全都选择拿着粮票和钱排队抢购!
即便有那不知道情况的人,看着售货员穿着的军绿色大褂,
面对顾客时,口袋上方缝着良心方便面五个白色小字。
转过身,背后还和外面的墙上一样,印着“良心方便面,面里有良心”十个大字。
再看拿到良心方便面的客人喜不自胜的模样,便什么都清楚了。
各地联营点的负责人,知道良馨一定有头脑和办法,不会让自己付出三倍赔偿。
可是从早上开门排到晚上关门,几天就卖光了合同签订的第一批货,没买到的人还在外面排队等着嗷嗷直叫。
这种供不应求的罕见场面,还是超出了他们预料之外。
简直让他们叹为观止!
不管第一批方便面卖完以后的口碑怎么样,后续还能不能再出现这种供不应求的场面,良馨的赌约已经赢了。
前期做了这么多营销宣传工作,第一批货上市抢手可以说是必然结果。
但能否持续抢手,除了靠质量取胜,拉长营销宣传战线也是必须要做的重点。
火车上,良心方便面厂在谈成餐车合作之后,以慰劳江京铁道总局乘务工作人员的理由,为乘务员和乘警加餐,免费提供一个月方便面夜宵。
于是,哪怕白天硬是停住了沿途良心方便面广告宣传诱惑的旅客们,到了深夜,闻着从乘务员休息室飘散整列车厢的香菇鸡汤方便面的独特浓郁香气,久经不散,终是没能忍住掏钱掏票来了一包!
第113章 我跟你才是我们。
江京第一食品厂冯书记,看着一家家商店门口指定要买良心牌香菇鸡汤面的火热长龙,他私下安排了一名售货员优先推荐江京牌三鲜方便面,结果顾客买不到良心牌方便面,宁愿不吃也不买江京牌方便面,顿时气得一口气差点喘不上来。
旁边李副厂长安慰道:“大家伙就是一个图新奇的心理,等尝完了味道,大家都一样了,良心方便面就不可能再独霸市场。”
冯书记却不相信这话。
知己知彼百战百胜,他第一时间就尝过了良心牌香菇鸡汤口味的方便面。
不论是面还是汤,都和市场上完全两样。
物价局统一两毛五的价格,只要吃过其他方便面,最终依然会选择包装里真的有良心的方便面。
但不相信也没办法,他当下只能期待李副厂长说的话。
一个月之后。
良心方便面第一批货是军区后勤接了方便面厂的单子,帮助送货上门。
不到半个月时间。
各地联营点就提前去上级部门开好了票,主动将卡车开到了江门农场的大门口,等着新货从生产线上一下来,立马交票提货走人。
这是有经验的联营点,没经验的联营点,票子开晚一点,就要多等两三天。
虽然幸运的是,晚拉回去依然能在几天之内就售空了,但比起聪明的人,营业总额还是短了一两位数字。
一直关注良心方便面的江京第一食品厂的领导班子们集体沉默了。
李副厂长再次安慰冯书记和其他领导道:“还是因为良心方便面搞的这些宣传,市场还在新鲜期,但这些宣传标语就和以前上面分配下来的任务一样,看久了也就没人会注意了,等过了这段新鲜期,我们再让已经谈好条件的那些售货员优先推荐江京牌方便面,我们肯定就能翻身了!”
想到头些年墙上的横幅标语,久了确实就一点效应都没有了。
冯书记心里再次升起了期待。
一个星期后,各大报端再度出现良心方便面的报道:【良心香菇鸡汤面向全国征求春晚广告小主角】
在各地商店缺货的情况下,初次海选通过就送一包良心牌方便面,引得有孩子的家庭纷纷把孩子照片寄往江门农场。
如果能选上,孩子就能上电视,还是中央电视台春晚前的广告!
据透露,最终选上的孩子还能得到少量现金酬劳!
? 如?您?访?问?的?网?阯?f?a?B?u?Y?e?不?是?í??????????n?????????????????????则?为????寨?佔?点
即使只能进初选也能得到一包很难买的良心牌方便面,何乐而不为?
冯书记眼睁睁看着自家媳妇和儿媳妇,拉着三个孙子孙女去照相馆重新拍了照片,再当着他的面寄给了良心方便面厂,江京第一食品厂的其他领导干部家属也全都如此,根本不拿他们的脸色和意见当回事。
江京第一食品厂的领导班子们再次齐齐看向李副厂长。
李副厂长:“……”
这一次,李副厂长也跟着集体沉默了,再也说不出一个字安慰的话了。
良厂长,那就不是一个正常人!
一切所作所为全都超出了正常人的认知范围之外!
“真没想到会有这么多人寄照片过来。”
钟雪莲看着铺满会议室长桌的照片,“我听说之前也有一家食品厂想要找人拍广告,根本找不到这么多人,大多数家庭都认为这是不务正业。”
“那是因为食品不受欢迎,才想着打个广告,跟我们这么受市场欢迎,还要继续打广告,完全两样。”
因为看着良馨这一年打广告的宣传行动,李茅也跟着研究了国外市场营销的资料,“试想如果只是送一个口味一般的东西作为报酬,耽误你一天上班时间,再耽误孩子学习时间,一分钱都不给,你会不会带你家孩子去拍这个广告?”
“有点道理。”
钟雪莲难得没抬杠,“还得是我们的方便面好吃又难买,再加上酬劳,才能吸引来这么多报名的人。”
良馨正在一张张看着收到的应征者照片,有独生子,也有一家三五个孩子寄了三五张照片,还有厚厚一沓的照片,这是各地少年宫和学校推荐过来的学生。
钟雪莲看良馨看了半天不吱声,好奇问:“有看中的吗?”
“有几张面对镜头表情也很自然的孩子,感觉不错。”
良馨挑出了几张,“你们再让职代会投票选择,具体定下来还得看试镜的即兴表演和台词怎么样。”
“你要看真人,怎么不在基地先选?”
李茅道:“基地这么多家属,就是我们厂里也有这么多孩子,不能拍吗?”
不等良馨说话,钟雪莲就道:“在基地和厂里选好了,怎么打广告?”
李茅一拍脑门,“忘了,人还是不能有私心,我觉得我们家三个孩子长得挺俊的,又那么皮,挺符合你说的条件,要是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