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89
人垂泪,陪坐的侍女无不掩面,仿佛早有预谋一样七嘴八舌劝说源氏完成妃子的遗愿。
源氏本就是个多情的性子,就算心中有些旖旎,面对生死大事,也只会哀叹,于是当即立下誓言,成为秋好的保护人。
“荻花动人肠,只因君怜望。”
六条夫人态度上十分感激地说着好话,哄得源氏打定主意,要让秋好一世荣华。
六条妃子:记住了你的誓言哦,我会一直盯着你的——
(眼睛)(眼睛)(魂魄)(眼睛)(眼睛)
(好像有什么奇怪的东西混进去了呢)
直到出了六条院的大门,看着询问自己是不是要回家的惟光,源氏才拍脑袋反应过来。
——不对啊,来的时候想给自己的两个孩子,也就是逐渐长大、要回到父亲身边谋求官职的夕雾和即将回京的小女儿找养母。
怎么回去的时候,自己又多了个孩子?
现在要给三个人找养母了啊啊啊啊!!!
“主君,主君?”
在惟光的连声呼唤中,
源氏裂了。
第80章 母亲啊母亲
经过橘典侍的润色和淑子的一再修改, 这本歌颂母亲的功绩、正视母亲的苦难的《英母集》正式发行。
在权势滔天的尚侍的名号下,在当今圣上的含泪倾情推荐下,淑子再一次引领了平安纸贵。
甚至是全国纸贵。
不少进京述职的国守为了讨上位的欢心,专门带着技艺娴熟的说书人和学富五车的学者, 将淑子的故事连说带写地带回了当地, 并学着陛下在地方大力推行。
如今, 和歌版本的《英母集》已经渐渐和其他诗集一样,渐渐成为了儿童的启蒙读物了。
“最爱旧巢殷殷鸟, 风雨护雏梳羽毛。”
这样的诗歌传遍了大江南北,启蒙的懵懂孩子们也跟着复述母亲的伟大。
潜意识中,对母亲的尊敬被缓缓建立。
也许这只是洒下了种子,但那么多种子, 总有一些会长成大树,然后继续播撒新的树种。
有些小一点的孩子还不太懂家中母亲或者姐姐的疯狂:
她们要么亲自上阵去书店疯抢, 要么找了一堆古代版黄牛帮忙代购,大户人家的女人还会联系枪手, 为她们按照喜好定制质量最好的手抄本。
“你不懂啊, 那是十几年前的事情了,看过这位淑子大人的故事, 我才知道我们也能那么勇敢。”
“咱们家的小店就是这样到了我而不是你入赘的父亲手里的。”
“母亲身为寡妇,把你们养大,靠的就是这张被尚侍保证不被抢走的房契。”
无数祖母、母亲或者姐姐揽着孩子或者家中的弟妹,讲述新书中的故事。
有些顽皮的孩子不爱读书,跑到了一边玩耍。
有些却听得眼泪汪汪,抱住母亲:“原来当初您孕育我那么辛苦, 我一定好好爱护母亲。”
“母亲爱你们。”她回抱着孩子,暂时被放在一边的书籍见证了她们的温情。
。
宫中的冷泉帝已经n刷了。
他就是那种互动性超级好的天使读者宝贝。
不仅在朝堂上宣传、在公卿子弟面前品读、亲自下场写评论批注、将中国纸抄本的故事作为赏赐、还无师自通地搞出了亲签。
“虽然很高兴, 但是有点难为情……”看着热情的冷泉,有些小心思的淑子难得有些羞耻。
“来啊姨母,这几本是落了我的朱批和印章的;这几本是落了母后的法号和印章的;另外几本您也留下名字印章,之后我要珍藏在殿司和书阁,剩下的哪个大臣有功劳我就赏赐一份。”
“还有宫中所有女官的签名版本,咱们也珍藏起来。”看到冷泉这么高兴,淑子也放下羞耻,带着小伙伴们一起搞。
拿到了签名的冷泉兴冲冲离开。
一贯热衷绘画爱好并且画得相当不错的文艺小皇帝准备召集全国的画手大触,给故事集加上绘画版本。
本土流派、朝鲜画作、唐国风格;工笔的、写意的;彩色的、黑白的;作为文字的插画版的、单独图集版的、甚至木雕陶雕瓷画的……
他通通都要有!
十二岁的作业不太多的中学生冷泉陷入了全国太太捧着他一人、自由周边制作的快乐,沉迷其中不可自拔。
这边的热血小孩在搞二创,那边驴都踢不清醒的腐朽脑子源氏看完了这本书之后,除了怀念记忆中模模糊糊的桐壶更衣外,就是感叹母亲的重要作用。
他只赞同被立在功德碑上的“母亲”的形象伟大,却不愿意分出心神看看真正为他生儿育女的人。
“优秀的母亲影响深远……所以,我的孩子们到哪里找养母呢?”
情到深处,父皇的好宝恨不得跑到亲亲老爹的坟头哭一场,让他再托梦解决自己的难题。
桐壶帝:赎罪攒功德呢,好宝勿cue。
原来的养母候选人中,紫姬只说等明石姬来了再议,这里就僵住了。
淑子忙着帮冷泉写圣旨呢,不想理会这个糟粕。
而源氏之前想要薅羊毛却反被薅的六条妃子,还是没有熬过这个冬天。
六条院的鲜花败退、枫叶散落的时节,淑子携带女官们,去六条院祭奠了妃子。
作为前斋宫的母亲,桐壶帝十分礼遇的前皇太子妃,六条妃子的葬礼极尽哀荣。
无数公卿贵人穿着丧服,像一群灰鸦一样匍匐在在六条院;他们的夫人们也裹在深色的衣服中,为这位被他们因为感情之事议论笑话过、之后又不敢置喙的女人哭泣。
人人都是势利眼的富贵场上,最重要的真心却最不重要。
带领侍女们礼貌接待女官后,秋好将淑子一人带到了内室。
“我总想着给母亲荣耀,谁知最后,还是她为我找了权势显赫的养父、和神宫那边打了招呼,让我未来能有体面的生活。”
秋好的眼睛像是桃子一样红肿,此时沙哑嗓子,几欲失声。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注)
拍拍后背安慰秋好后,淑子在内室的灵位前再次为妃子上香。
不同于外面刻着“皇太子妃、斋宫之母”的灵位,这个由手上缠着厚厚纱布的秋好亲手制作的木牌上,深深刻着妃子的名字。
藤原贵子。
汉字端方、深深凹陷,在名字的上面犹有点点血迹。
熙熙攘攘的人群之中,只有秋好记得母亲长久未被人呼唤的名字,将她篆刻在伤痕累累的灵位上。
那是她脱离丈夫的依附者的称号,是家中长辈对她一生富足圆满的祝愿,也是女儿对她的最后念想。
“在回光返照的时候,母亲还听我们讲了您的新故事。”
“她问我想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