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245
有一两个人的成绩是班里的中游水平。
可惜,自己的名字没在上面……
唉,本来已经稍稍恢复的心情感觉又变差了。
“沈妙?”
听到有人叫自己的名字,沈妙回头循着声音看去。
是曹玉兰带着她的女儿一起来查分了。
曹玉兰的成绩过了
线,等过几天拿到证,她就可以完成心愿,成为一名正式的中医大夫,开起自己的小医堂了。
“是出了什么情况吗?你咋会没过?”曹玉兰试探地问道。
沈妙的实力曹玉兰很清楚,如果没有意外的话,她是绝对能顺利拿到医师证的。
沈妙苦笑着叹了一口气,“考号写错了,理论题没有分。”
“这样啊……”
曹玉兰惋惜地拍了拍她的肩膀,温声安慰她说:“没事儿,一点小意外而已,以你的实力,就算这次不过下次也会过的!”
沈妙点点头。
余光看向另一侧公告栏上的光荣教师,沈妙倏地想起了那天晚上秦效坤对自己说的话。
他说希望自己这次沉淀沉淀,等到下一次再考试,当时她还不解,心想一定要考个高分让他看一看,这下可好……不仅没让他刮目相看,还丢了很大的脸。
唉,早知道就该听他的,下次再考了。
既然来都来了,和曹玉兰聊了几句后,沈妙便又走进学校的报名处准备报下一期的复习班。
还好在秦效坤的帮助下拿了奖学金,这么一来一回的,尽管要再浪费半年的时间,但起码还赚了几千块钱。
和上次报名不同,这次在报名的时候会有助教询问,如果之前在杏林医辅报过班,可以先去楼上找老师咨询然后直接报名,这样就能节省排队的时间,也算是给老生的一些福利。
来到班里时,沈妙在班里等待的十几张面孔中看到了好几个熟人。
看到沈妙出现,他们纷纷惊讶地睁大了眼,怎么都没想到平时成绩这么好的沈妙,也会有要“复读”的时候。
负责咨询的老师还没来,大家都坐在位置上各自忙着自己的事,沈妙还是像平常一样找了个最后排的位置坐下。
班里陆陆续续来了不少的人,在见到熟人时,都像是老友重逢一样地相互打招呼,庆幸着未来几个月的学习路上还能有相熟的朋友。
只有沈妙,望着外面的枯树枝,脑子空空地没有半点情绪。
“姐?姐!”
是陆鑫的声音。
回过头时,他正站在另一侧走廊的窗户外面,兴奋地朝着自己挥手。
他还是像平常那样,是一颗散发着热烈光芒的小太阳,甚至因为在考试拿了高分后,他身上的光亮还变得愈发耀眼了几分。
兴冲冲地来到屋里拉开她身旁的椅子坐下,陆鑫像小狗一样,弯下腰后又抬起头看着她,“刚才我爷的教秘说你来报名了,我还不信,没想到你真的来了!”
能见到沈妙,他很高兴,可等到迟钝的反射弧反应过来是怎么回事后,扬起的唇角又耷拉了下来,同时握住了她冰冰凉的手:“听说你的考号填错了,你……还好吗?”
“嗯,挺好的,”沈妙不想把气氛搞得那么悲伤,稍稍挺直了脊梁,她努力挤出一丝微笑,揉了揉他额前的刘海,“还没来得及恭喜你呢,厉害啊,这次又考了第一。”
“还好,也就那样吧。”陆鑫干巴巴地回了一句。
沈妙:“这还算‘还好’?全区第一,市里的第七哎!害,都这时候了,你就别谦虚了。”
“他不是谦虚,是理不直、气不壮。”
前排不知道是谁这么阴阳怪气了一句。
沈妙抬起头时,才发现班里有好多人在看着他们这边。
沈妙:“你什么意思?”
“我什么意思?你问问陆鑫他自己就知道了。”
第95章 无条件相信你
“问我?问我什么?我怎么了?”
陆鑫也是一脸懵,“你也别拐弯抹角了,有什么话你直接说清楚。”
那人也不逃避,直接从座位上站了起来,义正言辞地向他质问道:“你这个全区第一、全市第七的名次是怎么得来的,你敢说吗?”
一时间,教室里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陆鑫身上。
而这一束束目光就像是一把把尖刀,精准地刺在了陆鑫的要害上,让他哑口无言。
在杏林医辅上过课的,都听过他是天才的名号。
名次是怎么得来的?跟大家一样,考的呗。
陆鑫本身就是天才,家里又是世代行医的杏林门第,再加上陆江海这位杏林圣手的悉心栽培,怕是考个全市第七都算是他发挥失常了吧。
但就这么简单的回答,陆鑫却怎么都说不出口,只是敢怒不敢言地盯着他。
“说啊?你敢把黑幕说出来吗?”男人不依不饶地继续追问道。
什么?黑幕?!
目光来回在他们之间兜转,周围的人已经迫不及待地想吃一口劲爆刺激的瓜了。
不止是他,坐在靠近门口位置的男人也跟着站了起来,“陆鑫,有些事不要以为没证据就不代表没人知道。考试的卷子是你自己写的吗?”
“是啊,怎么了?”这句话陆鑫说得底气十足。
刚才那人又说:“那你能不能解释一下,在空了半张卷子的情况下,你的理论考试是怎么拿到96分的吗?”
这句话一出,全班所有人都沉默了。
他……空了半张卷子?
考试的考场和考号是按照考区分配的,除了零零散散单独报名的考生外,桐花区有三个辅导班帮着学生统一报了名,所以几乎每个考场的人员分配都是差不多的。
六七个来自杏林医辅,六七个来自xx机构,六七个来自xxx机构,剩下的就是单独报名的考生。
说来也巧,陆鑫和沈妙分到了同一个考场,一个是11号、一个是14号,坐在同一列的他们中间就隔了两个人。
一班分进3考场的只有他们两个,不过二班和三班也有五个人分到了这个考场。
他们平常在辅导班都忙着复习,虽说对陆鑫的天才名号有所耳闻,却没来没见识过,对他最深刻的印象就是“急”。
只要下课、放学,他都是一班头一次窜出来的,别人天天复习得没时间吃饭,他的包里总是变着法地装零食和饮料,像极了正经学校里那些心思没在学习上的差生。
后来听一班的人说,他不止是课后不复习,上课也从来不听老师讲课。
于是他们在考试的时候,便不由得对这位天才多注意一些。
挑头的男人坐得离他最近,就在他的斜后方,只要抬起头就能看到他的背影,还有耷拉在桌子边缘的半张卷子。
既然说起这件事了,他也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