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9
代秦君的时间去完成呢?
李世民曾平息过乱世,也曾开创过治世,他自信有足够的经验和智慧,去助力他的父亲解决一个个摆在面前的大难题...所以,他必须先成为让秦王满意的储君!
只有这样,他才能利用手中权力把这条通往绝境的道路扭转改道,才能让七国百姓混居的大秦帝国,在两代君王的手上逐渐融合同化、直至亲如一家。
大唐能做到的,秦国一样能做到!
如今虽是早春二月,空气中却还透着料峭的寒气,透过车窗望去,街上仍有许多衣着单薄的百姓瑟缩着脖子在匆匆行走。 网?址?f?a?B?u?Y?e?ǐ??????ω???n???0?????????????
李世民眼含悲悯看着他们,寒冷和饥饿,在每个时代都是紧随底层百姓的两座大山。
享受万民供养的君王,自当竭力助万民挪开这两座大山。
他不禁喃喃自语道,
“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1)
这时外面起风了,刮得车帘咣当作响。
蒙恬忙伸手去关车窗,又忍不住讶然问道,
“二公子,这是荀子《王制》里的一篇,你竟然...你也会背吗?”
李世民哀伤地收回眼睛 ,点了点头,
“嗯,是阿父教我背的。”
必须尽快想办法一步步为秦国自救,也为救天下万民!
蒙恬懵懵“哦”了一句,眼中闪过一道迷惘。
大父不是说,王上最推崇法家之道,最喜欢读韩非子吗?
他怎么会教小公子背儒家的荀子呢?怪哉!
...
当车队越来越接近咸阳城门时,行驶速度渐渐慢了下来。
蒙恬狐疑,正想唤人来问是怎么回事,一名百夫长已经小跑着上前,停在车窗处气喘吁吁,
“禀五百主,城门那边全挤满了人,我们暂时出不去,还请您和二公子在此稍候片刻!”
五百主,顾名思义就是统领五百人的首领,就算破格提拔,以蒙恬初入官场的资质也是当不了的。
但他此行肩负保护小公子安全的重任,必须管得住这两百卫卒,所以秦王特授他为“假五百主”。
在秦国,所有临时委派的代理官员,都会在官衔前冠以“假”字。
蒙恬听完紧紧拧起眉头,下意识把怀中的李世民抱紧了些,
“什么叫暂时出不去?卫卒没有清道吗?”
李世民却努力探起身,想打开车窗看看。
在律法严格的秦国,竟有人敢堵住城门而不怕惩罚?他不太信。
百夫长一脸为难,嗫嚅道,
“我等原是想清道通行的,可是,相国的私兵也在那边...”
在秦国,封侯封君者都能合法豢养私兵,言下之意,卫卒并不敢得罪对方。
这时,车内一个奶呼呼的声音,抢在蒙恬前面先发问了,
“城门处,究竟发生了什么事?”
百夫长悄悄挠了挠头,言语间透着不敢置信的语气,
“回二公子,小的方才打探了一番,是有人在相国挂在城门上的书上挑错,咸阳城的人听了这事,才会全都涌到城门去围观的。”
李世民听着不由心中一动。
吕不韦命门客编纂《吕氏春秋》悬挂于咸阳城门,并许诺有人如能增损一字的,赐予千金厚礼。
可秦国四海之内,又有哪个博学之士敢为了千金,而得罪一手遮天的相国?自然是没有的。
※ 如?您?访?问?的?W?a?n?g?阯?F?a?布?Y?e?不?是?í????ù?ω?ε?n??????Ⅱ????.???o???则?为?屾?寨?站?点
只要一日无人敢上前挑错,在世人眼中,相国就一日比秦王更值得敬畏。
可见吕不韦此举,一来是向世人炫耀权势,二来,更是为了震慑即将行冠的秦王。
身居高位而不知自谦,辅佐幼主而狂妄自大,换成谁来当这个秦王恐怕都忍不了。
他非常想知道,究竟是谁敢这么大胆,公然跟吕不韦唱反调?
蒙恬听完,立刻兴奋得腾出一只手用力拍了拍车厢边缘,
“好哇,此人真勇士也!”
他并不担心吕不韦会赶走这挑错的人,众目睽睽之下,堂堂相邦如果公然出尔反尔,他这名声以后也不用再要了。
他立刻低下头,满眼希翼地看向李世民,
“反正暂时也出不了城,二公子可想去看看热闹?”
他一个武将上卿之后的身份,自然不能去城门挑错,可这不代表他不想看旁人打吕不韦的脸。
李世民眨了眨这双澄净明亮的眼睛,
“当然想去,可我们还挤得进去吗?”
蒙恬咧开嘴笑了,
“我有王上赐的传符,让相国的私兵行个方便还是可以的。”
李世民伸出小手击了击他的手掌,
“好,我们去看热闹!”
...
吕不韦的心腹门客拿着传符,急忙亲自来到马车前恭声拜道,
“不知二公子今日要出城,是小人怠慢了,小人这就让人驱散庶民为您开道...”
李世民急忙让蒙恬打开车窗,一把扯开帘子露出张软糯可爱的小圆脸,
“不了不了,反正我也不急,我们先去看看热闹!”
门客目光闪烁了一下,如果不是亲眼所见,他还真以为相国夸大了二公子的聪慧...
李世民探头看向前方乌泱泱的人群,担心会惊马伤及无辜的百姓,就执意让蒙恬抱着他下车了。
在私兵的开路下,他们来到了队伍的最前方。
一名须发皆白、身形高大的布衣老者,正指着巨大的竹简侃侃而谈,
“这处,分明是鸠占了鹰的巢穴下蛋,又岂能说‘鹰化为鸠’?谬误也。”
他继续看了看,用手中竹杖指向另一处,声音洪亮道,
“‘文信侯曰:尝得黄帝之所以诲颛顼矣’,哼,一个臣子竟敢自比黄帝,还想去教导秦王如何执政,这是臣行君权的僭越之举!”(2)
这时原本还算安静的人群,顿时爆发出阵阵惊呼,这样的话他也敢说?是不要命了吧!
有善心的咸阳百姓,已经开始大声劝他快离开了。
蒙恬听得浑身热血沸腾不已,就是这样的!
吕不韦就是这种藐视君王的不义之臣!
老者却无视众人的劝告,仍在滔滔不绝继续挑错,不过短短一段时间,他竟挑出了十来处错误。
门客抬袖擦了擦额上的冷汗,给旁边的人使了个眼色——
再去请相国!
只盼相国能速速前来,把这猖獗的老匹夫先迎去府上再说。
李世民不动声色打量着老者,暗暗投去赞赏的目光。
此人并不是哗众取宠之辈,他挑的每一处错处,都是有理有据的。
而且,老者言语间明显极擅儒家之学,绝不会是寂寂无名之辈,他究竟是何人呢?
等老者挑了二十多处错误时,吕不韦终于在侍卫的簇拥下匆匆赶来了。
他面上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