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253
晶莹的泪水从他浓密的睫毛上滚落下来,顺着脸颊一路滴到了秦王的衣襟上。
也顺着这衣襟,滴到了秦王的心里。
君王轻叹一声,立马取帕为他拭泪,
“都快长成大孩子了,还动不动就哭,你哭什么?又说什么对不起?寡人问你这话,又不是真的生气...
我只是担心,你再这般恣意胆大下去,往后,我该如何才能管得住你。”
孩子都是债,想想就愁人呐。
李世民听着父亲这宽容而温暖的话语,泪水再也忍不住簌簌滚落个不停,
“阿父,你这么快就原谅孩儿了吗?呜呜我的阿父果然是最好的!孩儿下回再也不自作主张了,我一定会事事都先征求你的意见,就算你不同意,我也会正大光明地坚持原则,绝不会再偷偷逃跑,也不会再先斩后奏了....”
听着孩子这话,秦王已经到了嘴边的劝解之言,又立刻咽了下去,也不知,是该高兴还是该生气。
追上来的蒙恬,鼻观口口观心默默站在一旁。
好消息:太子答应以后再也不会偷跑,也不会再先斩后奏了。
坏消息:太子承诺,以后会正大光明地跟王上对着干了!
这些随便拎出一件都足以彻底激怒君王的大事,也就太子敢一而再再而三地在王上的底线边缘蹦跶,还蹦跶得可欢快了....
...
w?a?n?g?阯?发?布?y?e?i??????????n????0?2???????????
秦王温声细语哄好了孩子,抱着他回到了马车上,又亲自下车迎了王翦进城。
在听完蒙恬的汇报后,他当场下了另一道口谕:
太子带王翦几人以数万秦军灭了燕国,为让民众与国同庆,特赐国中每户两斤肉,一斛酒。
一时间,“王上仁慈”“太子威武”“大秦万年”的欢呼声如涨潮般次第响起。
大部分百姓对灭了燕国一事,其实并没什么直观的感受,他们摩肩接踵跑来看热闹,只是想一睹君王和太子的风采,再顺道悄悄对那些官员评头论足长长见识。
但两斤肉一斛酒这种实惠的恩德,却足以让他们露出真心的笑容,溢满真挚的感动,自发地激动地欢呼呐喊着。
而百官们高兴的,自然是“秦国又灭了一国”这件天大的喜事。
也是在这一刻,他们才意识到自家太子究竟有多可怕。
一个十来岁的孩童,他跑到战场上还真不是为了胡闹玩耍,而是以奇策解了边关之危、又不停蹄带人去灭了燕国!
至于,会不会有人认为“王上宠爱太子,故意使了个计把他打发去边关走个过场,先让他抢了杨端和的大功,又让他抢了王翦蒙恬的大功”?
不好意思,就连那些心底仍旧不喜楚女之子当储君的宗室贵族们,也都半点没往这个荒唐的方向想。
这事如果放在其他国家还有可能,但这是实行军功爵位制的秦国。
秦国将士们一上战场,就奋不顾身拼了命想杀敌立功,为的是挣来爵位土地和家族的荣光。
那么,贵为储君的太子,如果真为了刷名声,跑去抢夺将领的功劳,无疑会成为全军将士的公敌——
他要是开了这个头,以后秦国最厉害的“大将”,岂不是全都会变成“上战场走过场”的王族子弟,秦国还怎么继续维持军功爵位制的公平?
大臣们都知道,王上乃一代雄主,他当然知道军功爵位制对秦国有多重要,纵便再宠爱太子,也绝不会任由孩子这么胡闹的。
所以,这两桩一起到来的大功,只能说明他们的太子,真的是世间罕有的军事天才啊....如此文武全才的孩子,难怪王上慧眼识珠,早早就选择不立长公子而立二公子当了储君。
韩非李斯他们想到这一层,当然是愈发激动兴奋得不行。
至于那些越想越酸溜溜的人,也只能挂起笑脸拼命奉承太子。
没办法,谁让人家有真本事呢!
...
扶苏很想念他的阿弟,这些日子不知偷偷哭过了多少回。
他本想跟父亲一起去城门接回阿弟的。
却被秦王一句“不可,你若坐在敞车上,世人怎知哪个才是立了功的太子”给否决了。
扶苏这才想到这一茬,只好放下了念头,眼巴巴地守在宫门处候着。
等君王的六马金车一出现,他立马飞也似地冲了上去,大喊着,
“世民,你终于回来了!”
李世民忙让人停车,奔上去跟扶苏抱着又哭又笑又跳又蹦。
秦王伸手揉揉眉心,不想看这么幼稚的一幕,而且他也知道,此刻,自己休想把世民从扶苏的手中抢回来。
索性眼不见为净,他径直下车缓缓朝宫道走去。
然而还没走出多远,担任廷尉监的老大臣就气喘吁吁追了上来,
“王上,太子欠下的二十棍鞭笞之刑....”
秦王眸光一寒,沉着脸转身看着他,冷声暗示道,
“今日我大秦双喜临门,如此大好的日子,爱卿何必来说这些事情?”
但他忘了一件事。
当初被吕不韦安排到廷尉署衙的诸人,暗中胡作非为,渎职受贿乱放人,大肆败坏了朝廷的威信。
所以,等他一亲政把李斯换上廷尉的位置后,就同时换上了一批严苛古板、认死理又六亲不认的廷尉下属官吏,好让他们一言一行都按秦律行事。
而现在他面前的这位老廷尉监,可是还牢牢地记得,王上当日命人前来陈述太子偷逃出宫的罪状时,还特意在罚簿上写了行罚的日期——
太子回宫之日。
不就正好是今天吗?
他立刻出声提醒道,
“王上,今日恰逢太子回宫,正是罚簿登记的行罚之日,还请您示下,是把太子带回廷尉署衙行罚,还是臣让人带着棍子跟您回宫?”
对他这种认死理的人来说,太子的功劳自有王上赏赐,但记在他署衙罚簿上的那一笔惩罚,是绝不能被抵消的。
就算他自己违法被记了这么一笔,他也会让人照打不误。
秦王面无表情看着他,目光沉沉,
“太子带人大破三国联军,又趁机灭了燕国,立下如此大功,你是想用鞭笞来迎接他凯旋归来么?”
这时,宫门外的李斯跟韩非谈笑着走来。
他一见那老古板廷尉监捧着个本子,正站在王上面前说着什么,顿时心中一沉,连句“我先告辞了”都无暇抛下,就急匆匆跑了过来。
奈何,他在一旁眼睛都眨得快抽筋了,他那下属就跟没看到一样,依然一板一眼地,指着罚簿上蒙毅的签名和按押告诉秦王,
“王上请看,蒙内史还奉您的口谕特意标记了,’此过不可用任何功劳抵消‘。太子为我大秦立下如此大功,臣对他敬仰万分,但此事秦法无法通融....”
秦王听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