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296


还有花生,白豆,黄豆的绵软清甜……

口感层次丰富鲜明,实在是粥香味鲜,好吃极了。

沈华筝也用调羹舀起一勺鱼茸粥,送入口中。

绵密香浓的粥水滑入口中,如同润物于无声的细雨一般,侵占了口腔的每一处。

粥里的食材各司其职,咸鲜甘香瞬间在舌尖绽放。

笋本就是素中至鲜,历来为文人雅士们所称颂。

《诗经》里就提到:“其籁伊何,惟笋及蒲。”

正如林语棠先生在《生活的艺术》一书中所说的:“肉借笋之鲜,笋以肉为美。”

笋的味道虽然鲜美,却是刮油的寡物。

沈华筝很喜欢吃竹笋,不管是文笋,甜笋,还是苦笋。 w?a?n?g?阯?F?a?B?u?页?????ǔ???€?n???????2??????????M

可她不喜欢单独吃竹笋,而是喜欢吃跟肉食一起烹煮的笋。

但相比起竹笋炒肉,焖肉,沈华筝还是更喜欢鱼茸竹笋粥。

冬笋比春笋更加脆嫩鲜美,这个时候用来煮鱼茸粥最合适了。

这道粥看似简单,实则隐藏了不少”小心思”。

先以鱼茸海鲜粥为粥底,再加入白豆,黄豆,花生。

并以陈皮提香,最后放入竹笋熬制至少两小时。

鱼肉和各种海鲜配料为粥水融入一份鲜甜,竹笋的加入是“鲜上加鲜”,

正气的豆类能够很好地中和了竹笋的寒凉属性,陈皮则祛除了鱼的腥味。

一道看似普通的粥里,蕴含了许多前人的智慧。

黄大人一口饼,一口粥,吃得津津有味。

沈昭年迅速地吃完了两个手抓饼,也加入了吃粥行列。

三人都安静地吃着美味的早膳,温暖的热意从舌尖到喉咙,一路滑入胃腹,胃里暖融融的,就连心头也是温温的。

第322章 部门搞团建?

司农寺一向只是种一些常见的蔬菜,种瓜果之类的。

如果不是沈华筝说,黄大人还不知道枸杞除了野生采摘,还可以人工培育。

所以刚才沈华筝一提,他就很感兴趣。

如果不是沈昭年和沈华筝劝他先吃些早膳,他甚至想要立刻去看枸杞做成盆栽是什么样的。

吃完早膳,沈华筝就带着黄大人去看她的枸杞盆栽。

这些枸杞,有的才刚长出花,有的已经长出果实了。

沈华筝指着盆栽介绍道:“这些都是我从枸杞果实里面取出种子,然后种出来的。”

黄大人一看,眼睛顿时亮了。

他靠近那些盆栽,仔细地观察了起来。

枸杞枝条细长,植株看着就具有柔韧性,叶片纤细,呈狭长的椭圆形。

上面布满了坚韧的叶脉,看起来充满生机。

在青绿色的叶片之间,还点缀着淡紫色的小花,小巧可爱。

花朵虽然不大,但成簇生长,点缀在枝叶之间,显得格外清新雅致。

仔细一闻,还有淡淡的香气,优雅而含蓄。

还有几盆没有小花的,枝条依旧细长柔韧,带有一些小小的倒刺,在阳光下呈现出暗紫色。

跟前面那些盆栽不同的是,这几盆的叶片之间点缀的不是紫色的小花,而是或青绿色,或红色的果实。

枸杞果实小巧晶莹,仿佛一颗颗小红宝石,在翠绿的叶片中格外显眼,散发出独特的野性美。

沈华筝:“枸杞长出来的花谢后,就会长出这些椭圆形的小果实。一开始是青绿色的,后面随着成熟就会慢慢变成红色或者橙红色。”

在现代的时候,沈华筝也会种枸杞。

除了因为她平时会用枸杞煲汤,泡水喝。

还有另外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枸杞长出果实后实在好看,精致小巧,散发出一种野性的美。

当作观赏盆栽也挺好的。

黄大人点了点头,又仔细地看了看花盆,很快就发现了一些不同之处。

“小沈大人,种枸杞的花盆是不是要选这种底深一些,大一些的?”

之所以这么问,是因为之前种菠菜,生菜和辣椒,选用的都是不同大小的花盆。

相较于菠菜和生菜,辣椒苗的根系更为发达,需要更深的土壤来提供足够的生长空间。

因此辣椒苗的播种深度要稍深一些,需要更大更深的花盆来种植。

沈华筝点头:“不错,枸杞的根系比较发达,要选这种深一些的花盆。土壤最好选用疏松,透气性好的……”

她开始讲起种枸杞需要注意的各类事项,从取种,到后面的种植。

枸杞在取种子的时候,要非常注意。

如果是从干果中取种子,必须先用清水把枸杞泡开,然后再进行取种。

如果是鲜果,直接把枸杞轻轻搓碎便可。

要让种子和果肉完全分离,然后再取出种子。

这个时候必须非常注意一点,就是避免破坏种子。

搓碎后,还要把混合物进行清洗。除去果肉,果皮和其他杂质以后,才是可以用于播种的种子。

野生枸杞是一种尤其耐旱、耐寒,顽强生长的植物。

常见于干燥的山坡,草原和荒地上。

因此枸杞喜干燥,不耐涝,可以适量浇水。

让盆土保持湿润,避免水分过多,不积水。

沈华筝讲的非常详细,她甚至强调,种子可先在温水中浸泡一段时间,然后进行播种。

这样可以提高发芽率。

黄大人全神贯注地听着,还时不时地提出自己的问题,沈华筝也一一耐心地回答。

这一趟来沈府,他可谓是收获满满。

不仅跟沈华筝交流了种菜心得,吃到了一顿极其丰盛的早膳。

离开的时候,还带走了几盆长势不错的枸杞。

来的时候,黄大人把自己带来的那些盆栽蔬菜送给了沈华筝。

沈华筝也挑了两盆枸杞送给他,做为回礼。

黄大人坐在回府的马车上,看着那几盆生机勃勃的枸杞,心里乐开了花。

这一趟还真是满载而归,沈华筝这个下属还真是选对了。

回去后,他要赶紧把沈华筝说的那些都记下来,免得一会儿就忘了。

听说枸杞的枝条长得快,回去后他还得把它们好好地修剪一番。

这样不仅可以让枸杞形态更美观,还能够提高产果量。

*

不用忙公务的时间总是过得很快,沈昭年觉得自己还没歇够,就又回到户部上值去了。

沈恪庭最近也开始忙碌了起来,六部缺人缺急眼了,有些官员甚至开始打起翰林院的主意。

翰林院几个资历浅的一会儿被这个部门借去几日,一会儿被那个部门借去几日,忙的跟陀螺一样。

就连黄大人也没那么多时间往沈府跑了。

沈恪思和沈恪恒也都为了国子监马上到来的岁考做准备,比以前用功许多。

父子几人,每日上值的上值,上学的上学,每日忙得脚不着地。

整个沈家,只有周氏和沈华筝最为悠闲。

周氏每日只要打理沈府的事情就可以了,名下的铺子什么的也不用她操心,最多查看一下

- 御宅屋 https://www.yuzhaiwu1.vi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