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375


乞儿深呼吸压抑奔涌的情绪,一字一句:“小民要亲眼看着他们死无葬身之地!”

沈棠倒是对这个乞儿刮目相看。

上告阿翁阿婆,不只要过心里那道坎,还要有勇气面对世俗无穷无尽的辱骂误解。

无人会理解她的选择。

或许污名会伴随她终生。

沈棠道:“你与你阿娘一样勇敢。”

不认命的人,才可能逆天改命。

实在是非常难得。

她道:“现在认字的人也不多,你既然识得几个字,不如留在治所打打下手吧。”

乞儿目光陡然一亮。

语气恍惚:“可、可以吗?”

沈棠道:“自然可以。”

救人救到底,送佛送到西,这个乞儿的勇气,她很欣赏。再者,沈棠骨子里也不是什么纯白之人,只要是她认为正确的、合乎她行为准则逻辑的事情,她就会去做。

至于世俗认可不认可?

Who cares!

说干就干!

沈棠找了人准备捉人归案。

治所人手吃紧,几乎每个人都忙得脚打后脑勺,连不屑职场内卷的康时,再三犹豫之后也学着沈棠开启内卷加班模式。不过,他还是卷不过沈棠这个终极卷王之王。

他只招出一道文气化身,持续一个时辰便要强行收回,工作效率是比之前快多了。

工作效率快了,看着自然也“闲”了。

于是被抓了壮丁。

骤然得知乞儿遭遇,康时颇为同情。

对于此番恶行与陋习,他也有心理准备——其实都不用刻意出门打听,用脚趾头想想就知道绝对不少。穷山恶水出刁民,只有你想不到的,没刁民干不出来的。

此事,迟早会摆在沈棠案前。

时间早晚罢了。

只是有些人会管,有些人会选择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因为那些刁民有了媳妇儿才会安分,不给他们媳妇儿传宗接代,他们就闹事。反正木已成舟,何不粉饰太平?

至于还未发生的?

哎,自然要努力防范。

老官吏如此委婉劝说沈棠。

“沈君,自古以来便有对略卖人施以重刑的前例,但屡禁不止,绝非一两日之功便能杜绝。您根基未稳,不若徐徐图之。若为玉碎不为瓦全……哎,何苦来哉?”

这些事情他们其实都知道的。

此类事情在河尹各处村落少不了。

但不能管啊。

一来,治所落魄,他们这些小官吏没这本事去管;二来,河尹地方小,随便抓两个人往上查查,七拐八拐也能查出一点儿祖上交情,他们不好去管;三来……

沈棠抬手示意他打住。

只说了一句——

“我沈幼梨——自四宝起至浮姑,于城内高台,以七家尸体筑京观,何惧宵小?”

莫说只是一伙刁民,便是这些刁民有公西仇之流的武力,她也不会手软分毫。

再者说——

她是来治理河尹郡的,不是给这些虫豸输送养料,为他们铸造舒适温床的。

※ 如?您?访?问?的?W?a?n?g?阯?F?a?b?u?Y?e?不?是?i?f???????n?????????????????????则?为?屾?寨?站?点

至于以理服人什么的……

道理从来是说给人听的。

因为畜牲听不懂。

路上。

康时见乞儿眉宇间带着几分难掩的激动和雀跃,心下暗道“奇人”,主动挑起话题。

“朱小娘子……”

乞儿漠然道:“小民不姓朱。”

康时疑惑:“可那不是朱家村?”

朱家村基本都是“朱”姓族人聚集的村落,外姓基本都是“嫁”进来的外姓女。

乞儿道:“小民决意随阿娘姓氏。”

既然“阿翁阿婆”是以血脉姓氏划分“自己人”和“外姓人”,迫害阿娘也是为了延续这个姓氏和血脉,甚至将当年年幼的她卖给老鳏夫为妻,也是为了将收来的钱用在延续“香火”上,那她自然不再适合冠以“朱”姓活着。一如阿娘,绝不能遂了他们的愿!

康时问:“那小娘子如何称呼?”

乞儿闻言却恍惚了一瞬。

半晌才声音干涩道:“虞。”

康先生一问,她才倏忽想起来——阿娘在旁人口中的代称永远都是“朱家的”、“朱家寡妇”,无人喊她本来姓氏、闺中姓名,甚至连作为女儿的自己也是偶然得知。

她阿娘极喜一首《虞美人》。

乞儿幼时也曾被她抱着一笔一划撰写。

【虞美人是哪个美人?她很美吗?】

【不是哦,虞美人是一首教坊曲,后为词牌名,不是什么人,更不是美人。不过——偷偷告诉你,这是阿娘的闺名。】

乞儿惊诧:【阿娘是美人?】

寡妇故作捧心蹙眉状,哄骗单纯懵懂的女儿,道:【难道阿娘不美吗?既然是个美人又唤作美人,那有何不可呢?】

乞儿沉思,似乎有些羞耻:【那女儿还小,现在是不是要叫小美人?】

寡妇被逗笑:【那你长大了叫什么?】

【大——美人。】

乞儿被自己的回忆逗笑。

“小民姓虞,名紫。”

她似说给康时听,又似说给自己听,也或许是说给已经不在的人听。

又道:“恶紫夺朱的紫!”

听了这个取名寓意,康时蹙眉。

这位小娘子……

性大!

第306章 力量与野心

以“紫”为名,这本是个好字,但虞紫的取名寓意却不怎么好——恶紫夺朱取自言灵《论语》一篇——恶紫之夺朱也;恶郑声之乱雅乐也;恶利口之覆邦家者。

“紫”,疵也。

非正色,乃五色瑕疵。。。

“朱”为正色,“紫”为杂色。

因此,这个“紫”也被赋予世俗眼中的“异端”、“邪恶”之意。虞紫明知这点却仍以“紫”为名,偏偏那个村落、那对“阿翁阿婆”又姓“朱”,由此可见其倔强和决心。

若说河尹属于穷山恶水,那么这朱家村则是穷山恶水中的“佼佼者”,村落附近开垦的梯田多为肥力中下的劣田,少有良田。

一村几十户居于深山。

村落位置极其偏僻。

因为进出不便利,所以除了出门“做生意”的,普通村人都要等初一、十五赶集才会离村一趟,用自家种的农作物换取米粮银钱或者其他所需,乍一看跟寻常村落无异。

康时带人过来,却见茅屋零散分布的村落正升着袅袅炊烟。放眼一看,有三两衣衫单薄的妇人弯着腰,在田地间拾掇野草。十来个男人正坐在村头聚在一起笑谈什么。

他们远远便看到康时一行人。

众人目光都汇聚在康时身上。

脸上更多的是好奇和打量。

并无畏惧惊恐。

朱家村一年到头都看不到几次生面孔,除非是哪家儿子到了年纪要娶新妇。

何时一次性见这

- 御宅屋 https://www.yuzhaiwu1.vi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