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224
“媳妇儿,明天还出去吗?”
“不了,我明天得去店里换香云姐呢,她要带孩子回婆家。”
说好的,她们每人休一天,明天就不出去玩了。
于红霞侧过身,让姜广军换条腿捏着。
“你今天不在,店里没出什么事吧?”
“没有,早上宽哥过去了,一直呆到中午才走。”
下午不是那么忙,由魏宏盛盯着就行。
平时顾砚宽不参与卤肉店管理上的事,只坐等着拿分红,他也是信任姜广军。
姜广军确实没让他失望,这一年挣了不少钱,两人是不错的合作伙伴。
“媳妇儿,明天晚上去看电影吧?”七月份上映的那部爱情片,到现在还很火。
很多年轻人,尤其是小情侣都看过,姜广军之前没时间,他也不太爱看电影,就一直没陪于红霞去。
他想着明天去买两张票,带媳妇儿去看电影约会,也浪漫一把。
可他问完半天都没听到于红霞出声回应,以为她不想去。
结果低头一瞅,人已经睡着了,姜广军不禁勾唇一笑,扯过被子给盖好,轻手轻脚的下楼去了……
今年的国庆节,很多单位都放假,并且连休三天,逛街的人自然多。
于红霞早上来到店里,先打发走一波拿货的,然后坐到椅子上,看着手里的账本,昨天生意出乎预料的好。
不说批发拿货的,单说零售,昨天的流水是平时的两倍还多,连孕妇装都卖掉好几套,几个服务员一个比一个高兴。
因为卖的越多,她们提成越多。
店里服务员不是拿死工资,都是底薪加提成,这样卖货时才积极,不会躲懒。
于红霞看完账本,起身准备去隔壁看看,“许秋,你看着点。”
叫许秋的女孩清脆的应了一声。
她是店里刚安排的店长,才二十出头,是店里第一批招进来的员工,脑子灵活,嘴皮子利索,形象也不错。
于红霞跟秦香云一致决定提拔她当店长,这样她们若是不在时,许秋可以看着店,开票收款什么的,小姑娘做事很用心。
而制衣间挪到隔壁后改成了加工坊,只制作衣服,不对外营业,所以并没挂牌子。
这边的一楼还是门市,摆满了各种衣服,二楼当库房和休息室,看着跟从前没什么区别。
于红霞从店里出来,几分钟就走到加工坊,是真的近。
她从正门进来,所有人都在低头干活,没人偷懒,因为是计件工资,偷懒就是跟自己过不去。
现在正在赶做一批风衣外套和牛仔裤,还有格子衬衫,已经预定出去了。
“红霞你来了,你看看这面料质量怎么样?”高师傅戴着老花镜,手上拿着块姜黄色的布料,叫她过去。
于红霞过去,上手摸了摸,“这毛呢料子挺厚实的,哪来的?”
“香云昨天弄来的,有三个颜色,可惜不多,就二十匹,我想着做几款大衣试试。”
于红霞点点头,她们还没做过大衣呢。
第124章 于红霞看着前面的两个人,……
高师傅是很专业的,从小在裁缝铺子里当学徒,后来进了国营服装厂,一直干到退休。
她已经六十多岁了,文化不高,但手艺绝对是行业里顶顶厉害的。
于红霞一直在跟着她学习服装设计、打版和制版,高师傅几乎手把手的教。
于红霞现在有了点基础,算是入门了,加上梦的缘故,还有姜广军偶尔的引导,她设计出来的衣服款式都比较新颖时髦。
“这些料子做大衣的话,款式一定要新奇些,不然怕是要卖不动。”价贵是一个,再者百货大楼的毛呢大衣卖多少年了,论口碑她们小小的服装店比不了。
而且她们的制衣水平跟国营服装厂还是有些差距的。
除非两位师傅亲自做。
但根本不可能,两人师傅眼神不好,二十匹布他们得做到猴年马月去?
两人商讨了半天,最后决定打破传统,不做大衣,改做半身裙,正好三个颜色都很不错,适合女同志穿。
“不过天气越来越凉,光腿穿裙子?”一直没出声的邵师傅抬起头来。
秋日的阳光穿过玻璃窗,打在她布满皱纹的脸上,刺目得令她不禁眯起有些浑浊的眼睛,看着对面的于红霞。
于红霞略一沉吟,便想到羊毛袜,不过她没马上说出来,而是问,“邵师傅你的意思是?”
“我的意思也是做裙子,不过要搭配上好看又厚实的袜子。”邵师傅说着笑了,“年轻人爱美,但也要注意身体。”
于红霞跟着笑,“那就这么定了,就做裙子,反正这批料子也不多,活交给那几个手艺好的,做得精细些。”
袜子的话她另外想办法。
两位师傅没意见,听她的安排。
下午,都快四点半了,蒋春燕风风火火的过来了。
她是来拿货的。
这两年她卖衣服挣了不少钱,前段时间和她爱人在外面租了间房子,不住学校宿舍了,实在是不方便,还总担心货被偷。
蒋春燕这次要了五十件格子衬衫,她准备晚上去夜市卖。
她每次都拿便宜又好卖的货,这样不担心卖不出去砸在手里。
于红霞知道她赶时间,也不啰嗦,立马叫服务员给她备好货,然后收款将人送走。
今天比平时晚了半个小时。
姜广军过来时,于红霞正准备换衣服下班,外面天都要黑了。
“咱们去哪儿啊?”坐在自行车后座上,于红霞见不是回家的路,出声问道。
“先去吃饭,我买了两张电影票,吃完饭咱们去看电影,昨晚说好的。”
于红霞昨晚睡着了,没听见,“怎么突然要和我约会了?”
“以前不是没机会吗,再说也不敢张扬,咱们结婚时连酒席都没办,我当时说过的,以后会补回来。”
姜广军不会说煽情的话,他心里怎么想的就直接说出来了。
于红霞没想到姜广军一直记得,这些她自己都忘了,伸手环紧男人的腰,“行,咱们今天也浪漫一回!去哪儿吃?”
“就在前面,不远。”
没几分钟,姜广军将自行车停在一处不起眼胡同里,他记得这里有家小馆子,做的牛肉拉面非常好吃,前世没少来。
锁好车,拉着媳妇儿进了胡同,往前走了几十米,果然看见了,他没记错,是那对中年夫妻。
不过此时两人跟他们一样都还年轻,没有两鬓斑白,腰弯背驼,互相也不认识。
面馆不大,一共就六张长条桌子,男人在后面拉面煮面,女人在前面招待客人。
姜广军跟于红霞进来时,店里客人不少,每张桌都有人,他们只能跟别人拼桌。
拉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