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263
旁边看着的时候,他差点要看哭了。还以为这局没戏了,结果森宇南开始发力。
从9年前,这个来自大陆的球员到球馆里面来试训的时候,很多教练都不看好他。
觉得这小子的横板打的不像横板,直板打的不像直板。
但是只有他看中了森宇南那股不服输的劲儿。
他曾经问过森宇南一个问题。
“你觉得天赋和努力哪个更重要?”
森宇南当时的回答让他记忆犹新。
“天赋决定了下限,努力决定了上限。”
他没有正面回答教练这个问题,因为他知道自己不是天赋型选手。
既然不是天赋型选手,自然就会用努力来弥补自己跟天赋选手的差距。
当时的港队教练也不知道森宇南能坚持到什么地步,但是这些年一步步走来,森宇南确实用努力来填补空白。
他想要赢。
朱淇也不想输。
朱淇突然发现自己的思路出现了问题。
突然就开始跟对面这个港队的男球员较真了。
得分的关键并不在于能不能接住对方的球,而在于对方能不能接住自己的球。
“你干嘛老是盯着对面那个男的啊,嘉嘉才是你主要进攻对象啊!你这个糊涂蛋!”朱淇喝了一口水,嘴巴里面嘀嘀咕咕地开始骂自己。
宋临州没听清,抬头问了一句:“什么?”
朱淇回过神来,看了一眼裁判面前的记分表,那个醒目的【3:2】让她突然冒出来一句话。
“刚才那局不算。”
宋临州擦汗的手停了下来,眼睛看向朱淇,汗水沿着他眼角的“听安排”表情滑过。
朱淇又补充一句:“刚才那局不算,我们当【3:1】来打。”
第89章 莫斯科世运会-混双小提琴的球拍。
徐冬在听到朱淇说这句话的时候,一时没忍住差点儿笑出声来。
其实在这种场合里面,场外指导最重要的一个任务就是要开导球员。
但是朱淇好像完全不需要任何开导,只要徐冬给她提供情绪价值得分了喊一喊就行。
朱淇从15岁进国家队,今年21岁。
不知不觉她们两个人竟然要比朱淇和何千路在江淮省队相处的时间还要长。
四年前带着朱淇第一次打东京奥运会的时候,徐冬觉得是自己占了一个大便宜。
这个小“武曲星”打得好,是因为省队教练教得好,底子打得足,跟她没关系。但如果朱淇打得不好了,那才是她没带好的问题。
所以才知道朱淇要跟自己的时候,徐冬其实也挺有压力的。
作为国家队里的新教练,徐冬在带朱淇的时候,也是一边带一边摸索。
但好在朱淇自己争气,而且自我管理能力很强,除了训练之外几乎没有任何需要自己操心的地方。
在国家队的这6年。
朱淇长大了,徐冬看着朱淇一天天成长。
徐冬才觉得这个球员的荣誉,和自己才有了这些关系。
朱淇刚来国家队的时候,说她选择自己做主管指导是因为何千路。
但是在前段时间有报纸
采访朱淇的时候,问她在国家队的这六年里面和自己的主管教练相处得如何,朱淇说了一段让徐冬非常感动的话。
——“徐指导是我见过最有耐心、最细心、最体贴、最会为球员考虑、最懂得球员需求的教练。徐指导在我的人生当中扮演过很多角色,有的时候会像大姐姐那样站在我这种小孩的角度来考虑问题。有的时候也会像老师那样,在我需要进步的时候给我指点方向。有的时候也会变成家人,为我考虑很多训练之外的事情。我觉得徐指导以前是运动员的时候为国争光,做了教练之后也兢兢业业,我有很多地方要向她学习。”
何千路对朱淇也很好,但何千路太糙了。
他只管朱淇训练上的事儿,朱淇以前在省队生病或者吃得不好,都是自己调理。
但徐冬负责得就广泛得多,吃喝拉撒基本上一样不落,包括朱淇之前脚扭了,也是徐冬天天带着她去看医生。
※ 如?您?访?问?的?w?a?n?g?址?发?b?u?Y?e?不?是??????????ě?n???????????????ò?M?则?为????寨?站?点
整个莫斯科周期,徐冬也完全把朱淇当成大满贯来培养。
三大赛的女单名额,是首要冲击的目标。
徐冬对朱淇有信心……
在这种大型比赛里面,除了技术之外,最重要的就是球员的心态。
如果任心华听到朱淇说这句话,肯定也会感慨这个孩子的自我调节能力真出色。
这种调节能力并不是朱淇天生的。
其实在之前打直通赛的时候,朱淇就很喜欢自言自语嘀嘀咕咕一些话。
这种习惯,其实很多国家队的球员都有。
因为直通赛是不具备场外指导的,全靠球员们自己打比赛。
所以球员们打直通赛的时候也很喜欢自己指导自己。
朱淇不一样的地方在于,她还有以前在俱乐部里工作的经验。每次自己指导自己的时候,会把自己当成了教练的角度来看待刚才比赛过程当中出现的问题。
所以会出现一人分饰两角的现象。
朱淇觉得自己没精分就已经很不错了。
听朱淇说完,宋临州能明白她的意思。
这是朱淇想要进行的一种心理暗示。
其实他们第二局,第三局和第四局打得都特别顺。
第五局主要是被森宇南的反手拧拉回了节奏,被港队追上一局。
所以第六局的时候,他们唯一要做的一件事就是把节奏重新拉回来。
忘记丢分的大比分,保持第四局的手感。
看台上的观众们在等待比赛进行的时候,看到四面八方呈现的巨大荧幕里,中华队混双球员不约而同地深吸一口气。
他们明明没有看着对方,但是呼吸的频率却莫名其妙非常同频。
深呼吸、深呼吸……调整完毕。
港队其实也忘了一件事。
他们的前三板主动进攻能力虽然很好,但是论打相持的话,基本功不如麒麟组合。
第六局开始。
比赛突然像被谁按了二倍速键似的。
麒麟组合的变线、挥拍、交叉跑位……在以一种让人眼花缭乱的速度运转。
港队教练们看得眼睛瞪圆,心中暗叫不好。
他们知道麒麟组合搭混双的时间不短,而且上一届世运会还是混双冠军,再加上这两个球员都是中华队响当当的1号人物,个人水平自然不必提了。
但是听说整个莫斯科周期,他们两个人一直都专注个人赛事,搭混双打比赛就四五次。
按理来说,时间过去了这么久。
在默契上面来看,应该会打一些折扣才对。
但是,中华队的这两个人就像是从来没有分开过似的,完全不需要给对方任何眼色,只要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