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603
满头白发,不见一根青丝。
当年他们离家的时候,老人还有黑头发的。
不止如此,他们脸上也没那么多皱纹,相反,他们精神抖擞,还带着几分傲然。
如今却成了垂垂老矣的老人了。
唐敏华忍不住擦泪道,“瞧你说的,我们都有白头发了,爹娘能没有吗?”
“我瞧着爹娘精气神不错,明显在海岛的日子过的舒心。”
人若是过的不好,脸上是最能体现的。
旁边的周义坤拿着照片,瞧了又瞧,“确实不错。”
“快看看俩孩子。”
这么一催,安安和闹闹的照片,就跟着掉了下来,他们两个足足拍了十几张。
有的是在家门口拍的,有的是在床上拍的,有的是光着屁股趴在海滩上拍的。
俩孩子都一岁多了,正是最好玩,最漂亮的时候。
白白净净的奶团子,好看到人心都要化了。
“这俩孩子真俊儿。”
唐敏华摸着照片,仿佛这样就能摸到孩子的脸了一样。
周义坤也跟着点头,“确实好看,挑着了小锋和舒兰的长处来长的。”
他推了推眼镜,把照片举高了几分,“我瞧着活泼点的这个是闹闹?安静点的是安安?”
两人虽然是双胞胎,但是从在照片也能看得出来俩孩子的区别。
“应该是的。”
唐敏华一翻照片,就看到了照片背后写的名字。
分别对应着孩子。
她忍不住感慨道,“舒兰可真细心。”
周义坤也好奇起来,他接着翻看了全家福,果然,在全家福背后的地方,每一个人影都跟着一个名字。
他仔细地看起来全家福,“这是舒兰的爹娘吧?瞧着还挺年轻的。”
唐敏华探头看了过来,这还是他们第一次见到亲家。
“还真是,挺年轻,我怎么瞧着,舒兰像是挑着这两口子长处长的。”
儿媳妇有多俊儿,他们早已经从照片上知道过了。
漂亮的跟花骨朵一样。
“还有这个,这个应该就是舒兰的侄儿子?叫什么来着,之前信里面说是叫铁蛋儿?”
周义坤从装饼干的铁盒子里翻出以往寄过来的信。
果然找到了铁蛋的名字。
“是叫铁蛋儿,我瞧着这孩子,眼睛透着一股机灵劲儿,是个聪明的孩子。”
老两口拿着手电筒,对着照片,翻来覆去的看。
看到最后。
唐敏华突然问了一句,“老周,你说咱们什么时候能回去?”
她想孩子们了。
这话一问,周义坤瞬间沉默了下去,半晌,他听见自己说,“快了,快了。”
至于是什么时候。
他不知道,唐敏华也不知道。
但是他们却知道,等到国家强大的时候,他们便可以回家团聚。
东北。
鹅毛大雪下了三天,地上的积雪足足有到成人膝盖上方的位置。
人一走进去,就像是陷入了雪窝子里面。
到了年关跟前儿的姜家,都躲在屋内猫冬,有些人钻在炕上暖和,有的人则是在堂屋搭了一个火盆子,柴火烧的噼里啪啦作响。
红彤彤的火苗窜的老高,传来丝丝的暖意。
蒋秀珍围着火盆织毛衣,一边织毛衣,一边比划,“也不知道舒兰是胖了还是瘦了,我织的这件毛衣,她能不能穿上?”
这话一落。
原本闲着聊天的大家顿时安静了下去。
“不知道舒兰那边冷不冷?爹娘还好不好?孩子还好不好?”
提起这个,大家都跟着叹了口气。
连带着先前热闹的气氛都跟着消沉了几分。
直到——
姜家的屋子门,突然被推开了,外面的北风呼啸,连带着鹅毛大雪也跟着飘了进来。
冷风往骨头缝里面灌着了,大家被冻的下意识的倒吸了一口气。
“老三,你做什么?快把门关上。”
姜家老三身上的斗笠上,已经厚厚的一层雪花,足足有半尺高。
他站在门口,取下斗笠,抖掉了大片的积雪。
这才走进屋去,跺了跺脚,下意识地说了一句,“好冷啊。”
搓着手,就站到了火堆旁边,大家也都下意识的给他让出个道子。
姜家老三烤了好一会,只觉得冻僵的双手慢慢活泛了过来,能活动了,这才颤颤巍巍的从怀里掏出一个信封。
“舒、舒兰寄回来的信。”
这话一落,大家瞬间眼睛亮晶晶地看过去。
“写了什么??她是不是说过年要回来了???”
不识字的人,忙催着识字的人去读信。
大家都跟着巴巴地望了过去。
姜家老三轻咳一声,在大家的注视下,打开了信封,一下子掉出来一沓子的照片。
这——
屋内瞬间安静了下来。
第245章
“这是舒兰?还有孩子的照片啊?”
露在最上面的两张照片,可不就是舒兰和孩子们的吗?
“还真是,你看着孩子真俊啊!”
蒋秀珍一张张捡起了照片,捧着照片,一张张看下去,颇有些爱不释手。
不止是蒋秀珍,姜家其他人也是一样的。
看完孩子,看舒兰,看完舒兰看铁蛋儿,以及姜家二老。
“舒兰还和以前一样,没变化。”
“铁蛋儿长高了,也壮实了。”
“还有爹娘,我怎么觉得爹娘似乎年轻了一些?”
以前姜父和姜母在老家的时候,总归是要帮忙地里面的活计,春耕秋收夏除草,挣工分喂猪养鸡,这是少不了的事情。
还要操心一大家子的吃喝拉撒。
而他们去海岛之后,每天就只管负责俩孩子吃好喝好就行了。
家里没有大片的地,就一个小菜园子,也不用风吹日晒挣工分。
这时间久了,可不就显年轻了?
这话一落,旁边的人都跟着安静了下去。
他们不得不承认一个现实,那就是小妹的条件比他们好多了,所以父母过去才能有这种照顾。
“爹娘,在那边显然过得不错。”
姜家老三感叹道,“咱们也可以放心了。”
这话引得蒋秀珍一个冷眼,“你怕是忘记了,养儿防老,你见过哪一家的老人,让出嫁的闺女养老的?”
也不怕说出去了被人戳脊梁骨。
姜家老三顿时讪讪说道,“大嫂,我没那个意思。”
蒋秀珍道,“行了,我瞧着照片寄回来了,大概率舒兰他们今年过年是不会回来,咱们光收拾自己吃的就好了。”
家里原本把舒兰出嫁前的屋子,已经收拾干净了。
就等着舒兰他们回来住呢,但是瞧着照片上的孩子,还太小了,又是在南方长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