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681
姜舒兰想到弹幕说的,以后经济会越来越好,做生意也属于正规的不会被抓。
她思忖道,“我觉得可以但是你最开始步子不要迈大了。”
“成,我听你的。”
第263章
姜舒兰挂了电话后,陷入沉思。
“舒兰?怎么了?”
好久没等到舒兰回去的,马凤霞跑了出来,招呼她。
姜舒兰笑了笑,“没事,就是我家也在问,家庭联产承包制的事情。”
这下,马凤霞眼睛一亮,“你怎么给他们回答的?”
姜舒兰,“我觉得这个可行,就让我家人,直接去生产队承包土地了。”
马凤霞,“能跟我说下为什么吗?”
“因为,跟着组织政策走,总是没错的。”
这话一落,马凤霞迅速有了决断,“成了,我知道我家人来找我,我要怎么回复他们了。”
姜舒兰嗯了一声,“大家现在都是摸着石头过河,只能说是慢慢往前走。”
“但是我想,国家总不会坑老百姓的。”
姜家。
姜家三哥挂了电话,一路就往家里跑,才十月份的天气,他们东北这边就已经穿上了棉袄子了。
他双手揣着棉袄,免得漏风,一路气喘吁吁地回家。
全家人都在等着他结果。
“舒兰怎么说的?”
姜家三哥一回来,家里人就紧跟着问了起来。
“舒兰说,可以承包,既然是组织发话了,咱们跟着组织走,总归是没错的。”
这话一说,姜家人都忍不住跟着兴奋了起来。
“那就行。”
回答的是姜家大哥,他当即站了起来,手握拳,“我要去承包三十亩,不,五十亩。”
对于农民来说,土地是他们最为亲切的东西。
看着姜家大哥这般激动的样子,姜父抽了一口旱烟,吧嗒吧嗒把烟袋锅,放在桌沿旁边,敲得梆梆梆作响。
“五十亩?你一个人种得了?”
“而且,一家一户最多能承包多少,这个还不知道呢,岂是你说要多少就要多少的?”
这——
一下子给姜家大哥泼了一盆子冷水,他瞬间冷静了下来,“爹?那这么办?”
他就一把子力气,唯一拿得出手的活,就是种地了。
对于姜家大哥来说,这辈子的幸运有两件事,第一件事是成了姜父的大儿子,第二件事是娶了蒋秀珍这么一个能干,又识文断字地吃公家饭的媳妇。
姜父没吭气,看向蒋秀珍,“秀珍,你也算是公家人了,这每家每户能承包的土地有限量吗?”
蒋秀珍点头,“最主要的是对土地年限的限制,而不是对数量,但是我想着,不可能每家每户不限制的,到最后咱们公社肯定会按照每户人家来划分的。”
“那就是了。”
姜父抽了一口旱烟,吐了个烟圈,继续缓缓道,“既然是这样,我看实在不行,我们就把家给分了。”
“爹!”
这下,姜家人都跟着激动了起来。
父母在不分家,这几乎是他们这一片土地,祖祖辈辈传下来的规矩了。
“如果政策是需要一家一户承包有上限的话,这个家,是肯定要分的。”
因为只有分家,才能承包更多的土地,这个道理,现在大家都懂。
这话一落,大家都跟着安静了下去。
姜父觊这大家的神色,没有之前那么反对了,这才继续道,“这样算下来,老大家的,老二家的,老三家的。”顿了顿,他目光在姜家四哥身上停留了片刻,“还有老四,分开后就是四户,再加上我和你爹娘单独立户,加起来就是五户。”
顿了顿,他突然想起来个事情,“老大家的,像舒兰这种外嫁出去的,可以分吗??”
他们是一家人,总不能把舒兰单独排除在外面。
蒋秀珍摇头,“不行,外嫁女算入夫家。”
这——
姜父有些失望,“那就先这样按照五户来算,你问清楚,看下每家每户最多能承包多少。”
蒋秀珍很快就打听清楚了,回来跟大家说消息,“还是十亩地。”
“那我们就算是分家后,最多能分五十亩。”
但是,家里真正能种地的,只有大房和二房,老三心思不在种地上,老四身有残疾,也种不了地。
“老三,你确定,你不参与种地?”
姜家老三点头,“我想做生意,我问了舒兰,她也说可行。”
顿了顿,见大家齐刷刷地望着他,他也不尴尬,继续说道,“你们看看咱们生产队的高水生。”
“他们高家以前可是最穷的人家。”
现在的日子可是一肉眼可见的速度好了起来。
外人不知道,但是姜家老三却是清楚的,他去过几次黑市,都遇见高水生,和自己的小打小闹比起来,高水生在黑市才做得更大。
这——
“老三,你有把握吗?”
姜家老三连忙点头,“绝对有,而且现在的情况也不像是之前查得那么严格,爹,我想试下。”
不然,他会后悔一辈子。
“那成,姜家三房不参与种地,承包的土地,由姜家大房承担,姜家四房承包的土地,则是有姜家二房承担。”
“等届时收成了以后,大房和二房只需要给老三和老四定量的粮食就好了,至于给多少,你们双方自己讨论,我不甘于。”
“大家有异议吗?”
姜家人齐齐地摇头。
这个已经很好了。
“就是,爹,能不能分家不分开?”
姜父摇头,“分开吧,等逢年过节大家在聚在一起就好了。”
这——
姜父在姜家就属于一言堂的地位,他决定的事情,下面的人几乎很少能反对的。
当然,姜母和姜舒兰除外,她们两个算是唯二能改变姜父想法的人。
像姜父这般果断的到底是少数。
在不少人家都开始起了纷争。
而姜家这边因为协商顺利,在第二天就去了公社大队部,分到了五十亩地,并且挨个按手印。
姜家算是一个表率,也是第一个按手印选择承包土地的人,给后面的人起到了不少示范作用。
等回到家后,看着那摁了手印的合同。
姜家大哥忍不住深吸一口气,激动道,“我们也有自己的土地了。”
以前是给公家种地,如今却是给自家种。
倒是,蒋秀珍没那么乐观,她直接道,“承包这么多地,种粮食,还是种什么?”
这一下把大家给问住了。
种什么?
“我想种粮食,还是种大米和小米。”
姜家大哥瓮声瓮气道,对于种地的人来说,白花花的大米,他们没有任何抵抗力。
“我们一家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