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684
来实在是太难了。
她已经参加过好几次了,但是考试的结果都不理想。
好在,今年政策下来了,知青们可以陆续办理返城了。
她没有在当地结婚生子,所以返城的第一批名单里面有她。
只是,返城明明是她渴望了多年的事情,但是在姜学民从外面回来的时候,一切的欢喜仿佛都被打碎了一样。
这才有了,她来找他。
姜学民抿着唇,低声道,“还行。”
“你呢?”
“我——”
李知青苦笑了下,“我要回城了。”
气氛一下子安静了下去。
姜学民愣了好一会,才真心实意道,“恭喜你。”
回城是李知青多年以来的愿望了。
李知青抬眼看着他,带着几分她自己都没有的期盼,“没有别的了吗?”
这——
姜学民顿了下,他摇摇头。
他们之间,从两年前那一场告白开始,就再也没有别的了。
李知青看到他这副反应,还有什么不知道呢。
她脸色惨白一笑,“姜学民,如果我的当初答应你,我们之间会不会,不在是这个结果?”
她当初是有喜欢过对方的,但是那一丝春心萌动的喜欢,不足以让她放弃回城。
李知青一直都活得很清醒。
她也一直庆幸自己的清醒,可是如今,看到姜学民彻彻底底的,把她给抛到脑后,心里面到底是有一丝丝钝痛的。
姜学民看着她,脸色极为平静,“李知青,没有结果了。”
两年前,就没有结果了。
也没有如果。
话还未落,后面的车子,传来一阵急切的喇叭声。
姜学民朝着李知青点了点头,“祝你一路顺风。”
话落,随即,跟着上了车子,这车子是找运输队租的,每一天都要钱。
他们在这里耽误得越久,就越耗钱。
李知青眼睁睁地看着姜学民上了卡车的驾驶座上,她踉跄了下,往后退了一步,扭头就跑。
仿佛这样,就能保住最后一丝颜面一样。
只是,那从眼眶里面如同断线珠子掉下的泪,彰显著她的难过。
她不后悔坚持回城,她只是后悔,或许当初,不该利用对方。
她在利用对方的时候,同时,也产生了几分喜欢。
可能,这就是报应吧。
姜舒兰在上课,这几天她有些频繁走神,因为,不知道学民那边怎么样了。
好在,姜舒兰没有等太久。
在一周后,就等到了结果,所有的大米都顺利运往海岛,海岛是以两毛五一斤的价格收购的,这四吨货足足卖了一万块钱。
在抛去路费,油费,人工费,租车费两千后。
还剩下八千,光姜家他们一家就能分到四千。
这对于乡下的农民来说,这简直是他们从来不敢想的收入,但是在换个角度,这五十亩地,姜家足足出动了数十个人,全年无休的在地里面忙活。
这才有了这四千的结果,也就是说平分到每个人身上,是四百左右的收入。
但是,不要小看了这四百的收入。
一年一个人能挣四百块,这对于乡下人来说,是简直不敢想的,也只有城里吃用供应粮的人,一年才可能挣到那么多钱。
饶是,姜学民在外面见过世面了,在拿到这收入的时候,也不由得有些激动。
甚至,比他自己挣钱了好高兴。
一拿到钱,他就给姜舒兰去了电话,“姑,大米都卖了,刨去成本,咱们家是四千的收入。”
姜舒兰听到这电话的时候,一颗心也彻底放下去了。
“那爹娘,大哥二哥他们知道了,也会高兴的。”
她思忖片刻,“这样,你回去的时候,别空车跑不划算,趁着下一趟回去,从海岛再拉一批罐头和海货回去,到东北的时候,你看着出手。”
她观察了很长一段时间,自从改革开放的消息放出去以后。
现在下海的人变多了,连带着首都这边的鸽子市,都是人满为患,到处都是小摊小贩,连带着以前负责检查的人,也都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所以,姜舒兰才有了这个提议。
那边的姜学民若有所思,“那,姑,我能从羊城带一批电子货回去吗?”
因为是跑运输的,他发现南北差异很大,在羊城那种很洋气的电子手表,才卖一块五两块一条,但是拿到他们东北老家去,一条能卖到二十块,三十块。
甚至更多。
姜舒兰没想到,外出的姜学民如今有这种眼光了。
她沉吟片刻,“可以,但是你要注意安全。”
到底不是公家生意,一切以安全为准。
“我晓得。”
“钱够吗?”
“够的,我打算把我这次的获利,全部都买上电子手表带回去。”
他们这种跑长途的人油水多,像他们这次,四个人分了一千二,就可想而知这里面的油水有多高了。
刨去吃喝拉撒,姜学民还能攒下来三百多块,再加上之前攒的工资,有五六百了。
他打算全部都投入进去。
姜舒兰听完对方的计划,她微微拧眉,“会不会投入太大了?”
对方可是投入了全部身家。
姜学民压低了嗓音,“我不止想采购点电子手表,若是有机会的话,想买一台收音机带回去。”
收音机不便宜,一台要一两百呢。
按照他现在的资金量,也就买得起一台。
这些东西带回去后,就可以给三叔拿去偷偷卖出去了,刚好能让三叔的生意,慢慢做起来。
对于三叔他们这种倒爷来说,货才是顶顶重要的。
姜舒兰听到姜学民这般头头是道的分析,她忍不住感叹一声,“学民长大了。”
不再像是之前在家那个畏畏缩缩,内向的孩子了。
仿佛出来历练了两年,一下子脱胎换骨了一样。
姜学民有些不好意思,他抓了抓脑袋,“姑,你觉得可行吗?”
他自己也不确定,需要找到人来认同他。
姜舒兰,“我觉得可以,但是这一切有个前提,你安全最重要。”
“我晓得。”
在要挂电话的时候,姜学民突然说了一声,“姑,谢谢你。”
不是对方,他根本不会是现在这个样子。
更不敢想象,他有一天会这么大胆。
姜舒兰愣了下,她捏紧了话筒,“谢什么,都是一家人。”
根据弹幕里面透露的消息,上辈子他们整个姜家,没有一个好下场。
而这辈子,看着他们一个个都越来越好,姜舒兰比谁都高兴。
等挂了电话,姜舒兰也忍不住笑了下,连带着那冬日的阳光,都跟着明媚温暖了起来。
转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