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93
宴,往后几年都只稍稍逗留。
今年也是一样,和老一辈聊了两句有的没的,老太太便把场子交给尤氏乘轿回府。
荣国府内同样的张灯结彩,朱红大高照,如同一条长龙点亮了荣国府。
鸳鸯提前一步候在荣庆堂外,搀扶着老太太回了后院换下朝服,又稍事歇息,便有后辈子孙以及仆妇小厮前来行礼。
老太太端坐上首,手边是早早备下的压岁钱和金银锞子。
她挨个散毕,等众人退下,到晚间用了合欢宴才各回各院,守岁迎新。
至五更,鼓响烛尽,青烟袅袅。
一溜的鞭炮噼里啪啦,昭示着新年伊始,万象更新。
王氏早早的朝服加身,领了一干女眷在荣庆堂外恭候着。今日不仅要进宫朝贺,还是元春生日的一天,她自是有些迫不及待。
老太太也不难为她,按品着妆后,又用了点好克化的小食,便带着众人乘轿入宫。
这之后领宴祭祖,忙忙碌碌……往后从大年初二到年十二,黛玉归府,又有亲友宴席。一连十来天,都不曾消停。
直到年十三,老太太才算能喘口气。
这日难得能休憩一番,老太太便让人置备了茶水点心,放了丫头们胡闹,自己则在花厅和网友唠嗑。
因她这里热闹,直播间就没断过人流。
不少网友,还给老太太分享了他们那儿的迎新风俗。老太太不时听两句,再看他们弹幕上拌嘴,讨论哪里的春节更有年味,嘴角便不由带了笑。
偶尔听说新生代受她直播间影响,追古溯源,不少小年轻喜欢“仪式感”,让许多传统节日焕发新生,又会让她有一种满足感。
早两年,老太太还会想念她远在他乡的儿孙,如今身处在这国公府中,来来往往,人渐渐融入,有黛玉等娃娃能入她心,又有王熙凤这张巧嘴,热闹了,就不觉得孤单寂寞。
尤其这几日的过年氛围,还有国公府四代同堂、子孙共享天伦的盛况……实在是很让她老人家受感染。
这个时候,她就觉得吧,能守护下荣国府这一草一木,还是很值得的。
毕竟盛世月圆,家国长兴,就是最美的梦了。
当然了,这些想法,没过多久又会被老太太丢到爪哇国。
因为,元宵一过,宫里就传出了老太妃欠安的消息,这则消息一出,便是天大的讯号。至少,曾听林如海剖析过时事的贾宝玉,当是警觉:当今与太上皇新旧间的争斗恐怕不远了。
而事实上,征兆来的很快。
这日,林之孝家的匆匆前来禀告,“老祖宗,甄家来人了!”
“谁?”老太太从贵妃榻上坐正,一旁正给老太太念书的鸳鸯放下《笑林》,接过林之孝家的递来的拜帖看了眼,“老祖宗,是江南甄家。”
江南甄家?
只听林之孝家的道,“甄家老祖宗和甄家大夫人并三姑娘,前日入的京,昨日进宫朝贺,才将到了咱们府门口,便派了婆子递来拜帖。”
老太太很快察觉到了不对劲的地方,“他家老太太也来了?”
“是。”
“那便请进来,等等……”老太太拧眉,“我亲自去,另外,你去请太太和姑娘们,让都来行个礼。”
林之孝家的连忙应下。
老太太虽然不知道甄家的老太太怎么千里迢迢进京了,但她记得网友给她说过,甄家的抄家拉开了红楼抄家的序幕。
因此,她也顾不得其他,拄着拐杖,在一众丫鬟的簇拥下迎了出去。
第63章 穿成贾母的第六十三天
要说对江南甄家, 老太太了解的并不多,兑换的《红楼》也没几个场面。
因此,“江南盐课”一案时, 她搞错了时间节点,又只记得网友说过贾家获罪抄家,有一项罪名, 是窝藏甄家东西。
这在律法上, 十分致命。
于是, 老太太特特叮嘱王熙凤, 不得收甄家的任何东西。
但其实,那时还未到甄家被抄家的时间节点。“江南盐课”一案,可以说纯属蝴蝶的翅膀, 因林如海活着而起的变动。
这就导致了, 甄家虽被当今削了一层,但只要老太妃还在,甄家就不会被连根拔起。尤其,这还是曾接驾四次, 在老皇帝心中圣宠尤盛的家族。
不过,如今老太妃欠安, 红楼中不曾进京的甄老太太也进京了。
一切既回到了原点, 又有了不同。老太太便摸不准了脉象, 她急急来迎甄家老太太, 也是心中不安, 当然, 更想问的却是『甄家, 它还会被抄家吗?』
『怎么不抄, 抄家好处多啊。』
『可甄家不是已经败了大半, 连家主都易位了?』
『关键不在于换不换家主,而是江南那地界太过重要,盐税、粮税,整个国家税收的一半在那,如果不把江南的头头给摘了,龙椅上的那位怎么掌控江南?』
『不不不,小皇帝要抄甄家,应该是想打仗。你想啊,这军饷粮饷,哪有抄家来得快?』
『这都能联系上,楼上想多了吧。』
『还真没想多,历史上多少皇帝是抄家富了国库的,比如:嘉庆。』
『啊啊啊,这题我知道:和珅跌倒,嘉庆吃饱。』
『甄家自身也有很多毛病吧,这种大家族,不是那么清白的。』
『那是内部原因,但是红楼里甄家篇幅太少了,不好定论。』
『哈哈哈,怎么没人猜是小皇帝和老皇帝的博弈?这一山不容二虎,老皇帝虽然退了,依然有话语权。小皇帝想完全掌权,还不是要先向老臣开刀。那么……』
『那么,靠山要倒又圣宠不衰的甄家就首当其冲。』
『bingo』
『啧啧,这回热闹了。』
『吃瓜,看戏!』
『可是,这么一来,甄老太太进京,又有什么用?』
『甄老太太又不知道自家要被抄。』
『所以带着孙女来,是想联姻稳固甄家地位?』
……
老太太一行行看过去,念头渐渐通达,心中也有了底。
看来,甄家还是难逃一劫。
不过也是,想她老人家为了贾家,死了多少脑细胞,又和网友商讨了多久,筹谋了多少,又早早就开始布局,如今才有些成果。
而甄家……老太太摇摇头。
思虑间,一行人行至垂花门,前方莲花池边人头攒动。定睛细看,却是王夫人薛姨妈,与甄家来人遇上了,两方人马并未多寒暄,便朝着老太太而来。
打头的是一位满头银发气质雍容的老太太。
老太太知道,这便是甄家老太太了,果然气度不凡。
她杵了杵檀木拐杖,迎上两步。
思量着甄家和贾家关系不错,贾母应当是认识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