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211


昭皇帝就是先立了太子,但几年过后得了一个小皇子,一腔慈父心血都给了小皇子,以至于前朝后宫动荡不安。”

皇帝会是一个贤明的君主麽?

“朕常常把六皇子叫去勤政殿问功课,与他相处时间长了,在朕心里,旁人都比不得他。”感情也是相处出来的,皇帝对于其他不看着的皇子便不怎么上心,“至于以后,如今四妃已满,往下的贵嫔们即便有生育,身份算不得高,即便朕疼爱她们的孩子,她们也难与贞贵妃对上。”

太后却不赞同这番话,“皇帝,你别忘了,哀家也是贵嫔,而且在贵嫔之位一坐就是三十多年,可最终,当太后的是哀家,不是先帝宠爱至极的皇贵妃,也不是生有两个聪慧皇子的昭贵妃,更不是诞下龙凤胎的灵妃。”

先帝的后宫风波不断,着实危险。

“朕知道,自六皇子在朕身边长大,朕再也没有宠爱过其他皇子,为得就是防着他们的心变大。既然朝堂都想要立太子,等再过些时候,朕会与朝臣们商议,下旨册封储君。”皇帝说,他也属意于六皇子。

勤政殿事多,皇帝没有多留,太后叹了一口气,“这样也好。”六皇子不是那等昏聩无能的皇子,各方面挑不出错处。

“若是八皇子还在……”檀溪嬷嬷小声说,“也不必陛下与娘娘操心这些个了。”

“那可未必。”太后摇摇头,八皇子要是雄才大略还好,若是并不出众,前头出色的哥哥,后头有不甘屈居人下的弟弟,只怕坐不稳太子的位置。

立了太子,风波会少一些麽?

第113章 成为太子又是一……

日请安,妃嫔们齐聚寿康宫,今儿是三月十五,每逢初一十五就要给太后请安。

太后许久不曾见过静贵嫔,问了她几句,静贵嫔沉默寡言,问一句才回一句,完全没了以往的心气。她却更为满意,合该是这样,要是还像从前那般上蹿下跳,她可容不下。

“哀家不留你们了,你们都还年轻,多花些心思在皇帝身上,别总是顾着自己,如今皇帝膝下皇子不多,你们得努力为皇室开枝散叶。”教导了妃嫔们,太后就让她们退下了,“皇后与贞贵妃留下。”

“母后。”皇后亲昵地替太后揉额角,“太后昨儿睡的可好?头还疼不疼?”

“后宫安定,又逢福安的好事儿,哀家睡得不知多香。”太后拍了拍皇后的手,又问她,“福安的婚事有了着落,福庆的呢?也可以开始相看了,毕竟两姐妹差不了多少岁。”

“陛下前儿还同臣妾说,如今好儿郎没多少,福庆得再等等才能定下驸马。”皇后说,本朝有规定,驸马是不能入朝为官的,故而那些想要在朝堂上当官的郎君们大多不愿意当驸马。

所以驸马爷只能是那些有背景但本人能力不如何的青年,而且样貌品性还不能太差,纨绔子弟要不得。

这般一挑选,范围就窄了。

“沈嫔最近又犯病了,你们两个管着宫务,多看顾一些,没得让她受了委屈。”太后说,她终究会在意沈氏女,尤其是沈嫔,如今只差临门一脚就能成了贵嫔。

“太后只管放心,皇后娘娘宽厚待下,隔三差五就会让人去长春宫看沈嫔,又会召了太医去细细问过。”李安宁在一旁夸皇后,把太后与皇后逗得十分尽兴。

见着太后面带疲倦,皇后与李安宁就出了寿康宫。太后独自静默了许久,问檀溪嬷嬷,“你说,沈嫔能成为贵嫔麽?”

若是贵嫔之位多空缺,太后能直接下懿旨晋她位份,可如今只剩下一个,她若是这般做了,会让后宫不宁。

哲嫔诞育了皇子,比沈嫔更有功劳。

“罢了,随她去吧,不成器的人,再如何扶持也无用。”太后自言自语,不谈这事了。

*

“内务府那儿培育出了许多菊花,有不常见的绿菊,后宫妃嫔们少见,本宫想着办一场赏菊宴,让后宫热闹热闹。”两抬轿撵一齐在长街上走着,皇后的略前,李安宁的在后。皇后说完自个的想法,又问李安宁,“贞贵妃觉得可好不好?”

“自然是好的。新人们入宫一年了,好似还没有参过娘娘办的席面。”李安宁奉承,“娘娘,福安公主快要出宫了,宫里多几场宴席也能让她高兴些。”

皇后笑着看向了李安宁,没说话,但很满意贞贵妃的善解人意,她虽然扯了借口,可真正的目的是为了让福安公主在嫁人之前逍遥自在。

到底在自己膝下养了几年,她对于福安公主是有感情的,也愿意为她考虑,“作少女时轻快一些,当了妇人要操心许多事,再也没有那等无拘无束的时光了。”

赏菊宴在承乾宫举办,皇后把这事交给了福安公主,既是让她松快松快,也是为了让大家都瞧瞧她的能力。

三月下旬,赏菊宴便开了,只作邀了后妃们,福安公主忙前忙后,得了贞贵妃以及四妃们的赞誉。

福安公主落落大方地朝着她们行礼,安然接受了她们

的赞赏,“儿臣前些日子与母后商议,公主府在四月中就会打理出来,届时,儿臣想邀请妹妹们一同去玩。”

出宫到底麻烦些,有些公主还比较小,三四岁的年纪,后妃们不大放心,养着九公主的慧贵嫔便是如此,她素来直来直往,当即就回了皇后,“娘娘,九公主太小,没得出去了给福安公主添乱,她就不去了吧。”

“本宫正要说,五公主还不足六岁,她往下的那些公主更是了,这几位公主就不去了。福庆,康乐,康定,你们三个一起去散散心吧,老是呆在宫里怪闷的。”皇后很是宽容,体谅公主们作为女子的不易,“人少些也好安排,福安,到时你看着办。”

“是,母后。”福安公主兴致勃勃地应了。

*

四月初的早朝,皇帝在朝上谈及了立储之事,“近日不少大臣都上折子,言立太子能安定国本,诸位肱骨之臣以为如何?”

“陛下,臣以为,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您还年轻,大可以不必那么早落定。”这是陆家的一位大人,还认定皇后能生出嫡子,不想让旁人占了太子的位子。

“启禀陛下,皇子们暂且太小,看不出日后天资,不如……”

朝堂上的大臣分了几个派别,有保皇党,皇帝属意谁他们就站谁。有站陆家的,坚决不同意现在立太子,还说皇后身健体壮,诞育嫡子只是时间问题。

也有中立派,老老实实站着不掺和,任凭前后左右的同僚吵得天翻地覆也没有一丝表情。自然也有支持皇帝的,直言六皇子才德兼备,有孝悌之心,立其为太子是个不错的选择。

整个大殿吵得像集市,沸沸扬扬得让人头疼。皇帝就端坐于高台,看底下的臣子们各

- 御宅屋 https://www.yuzhaiwu1.vi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