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218
我们是哪一种情况?”
她顿时愣住:“啊?”
话说既然不存在神秘组织,就算存在,也是维护社会秩序的正义伙伴,怎么看他们都不像有机会面对“堕神”的样子,为什么她得知“堕神”存在的第一反应就是防备?
原来,真实的她……内心深处如此“反社会”的吗?
邱燕琳顿时有点怀疑人生。
“只要是异能者,难免会对‘堕神’提起警惕。”还好越殊及时开口,将怀疑人生的她拉了回来,“这是人类自保的本能。”
……只是,没必要过度警惕。不要搞得好像他们什么时候扯起了反抗东盟的队伍啊!
邱燕琳从他的点拨中醒悟,也明白自己是有点紧张过头了。可能是越是见识到对策部的实力,她内心的自保意识就越浓。就好像“火力不足恐惧症”一样,归根结底还是安全感不足,觉得自己的能力不够强。
哪怕对策部的作风还算正派,她却不敢用大家的安全和自由去赌。更不敢想象一旦福利院中这些野生异能者,尤其是天赋强到深不见底的越殊被发现,是什么下场。现在普通而平凡的生活将离他远去,他将成为东盟最强大的武器,而不是一个人。
所以,她总是下意识站在对策部的对面。
直到现在,越殊点醒了她。
对策部并不是没有聪明人,也不见得没有特殊异能者。她总是这么想的话,成见会越来越深,甚至渐渐演变成敌意,万一哪天被人看出什么不对来,可就不好了。
越殊明白她的好意,也明白她没有安全感,开口让她吃下一颗定心丸:
“不用担心‘堕神’,抑或别的什么。能限制我的事物,这个世界从来就不会有。”
对上少年清澈平静的目光,仿佛有某种无形的力量涌入邱燕琳心底。她突然安下心来,用力点头道:“嗯,我相信你。”
这些年来,他说过的每一句话都应验了。无数的事实告诉大家,他说到就能做到。
没有了沈天的校园生活波澜不惊。
一班的同学们只在起初热议过一阵子,很快大家的精力就被投入到繁重的课业中。毕竟本市重点高中的名头不是平白来的。
季青桐每周两节的美术课算是大家难得偷闲的时间。这位新人老师以飞快的速度进步着,这才第一学期,教学已经有模有样。
漂亮、温柔、耐心、细致,画得好,教得也好,渐渐汇聚成学生对她的第一印象。
而事业上的成功或许是最好的医美。学生们只感觉这位漂亮的美术老师愈发美丽夺目了,站在讲台上的时候简直闪闪发光。
对此,越殊最有发言权。
如果不是五年前的除夕夜,亲眼见过那个神情枯槁的女人,越殊实在很难相信,眼前神采飞扬的季青桐与她是同一个人。
闲暇之余偶尔登陆[破晓]论坛,他还看到季青桐的账号在论坛上活跃,不是在为陷入迷茫的年轻小女孩解答迷津,就是在宣扬对点灯人的“信仰”,堪称另类传教。
怎么说呢,就挺不务正业的。
……只是转念一想,兴许人家心中真正的正业是“传教”,美术老师才是兼职呢?
越殊没来由地有些好笑。
“苏蔺,苏蔺!”伴随着噔噔噔噔的脚步声,一身运动服的左远洋像踩着风火轮一样跑过来,一眼就看见坐在院子里刷手机的越殊,今年刚刚升入初中的他身高已经来到1米7,瘦高瘦高的像一株小白杨,“院长妈妈找我们呢,说是有事要说!”
他边说边向院子里的其他孩子招起手来:“走走走,大家集合,院长有事找!”
“什么事这么郑重?”越殊和他肩并肩往里走,就听他说,“好像是出了失踪案,不清楚是失踪还是人口拐卖……我估计院长妈妈担心小朋友们乱跑,叮嘱叮嘱大家。”
第141章 燃灯之人16
◎隐于迷雾之下的都市传说◎
事情和左远洋说的大差不离,邱院长突然召集福利院的孩子,果然是因为失踪案。
作为弱势群体中的弱势群体,没有自保之力的小朋友是最有可能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失踪的。许是怕吓到孩子,邱院长对失踪案一笔带过,只是告诉大家最近有人贩子在附近出没,让小朋友们不要落单,不要跟着陌生人走,不要去偏僻的地方。
总而言之,算是一通老生常谈的防拐提醒。只是,听她着重强调有人贩子出没,并且已经有小朋友失踪,孩子们都被吓得小脸发白,一个个乖乖保证绝对不乱跑。
年幼的孩子们散去后,大孩子们聚到一起,互相对视一阵,大家的目光便默契地落到消息最灵通的左远洋身上:“左远洋你知不知道这什么情况?”
左远洋反问一句:“你们不看新闻的吗?就前段时间,有个镇上一家五口整整齐齐失踪了,好像是一夜之间家里就空了。”
听他这么说,大家有点印象了:“哪天吃晚饭的时候好像在社会新闻上听过……不过这跟人贩子有什么关系?一家五口连夜失踪,万一是外出躲债了呢?我还记得采访里提到,他们家欠了挺多人的外债……”
作为一个眼观六路、耳听八方的收集消息小能手,左远洋有一个特殊爱好,那就是在闲暇之余浏览各种各样的新闻资讯,从娱乐八卦到枯燥的国际新闻都不放过。
他还是本地新闻[白桦之声]的忠实听众,每个周六的夜晚他都会准时收看[白桦之声]。这个习惯与同龄人格格不入。
但很多时候,这个长期养成的习惯能让左远洋比其他人更早得知一些有用的消息。
“问题是之后又发生了几起失踪案……里面就有几个小孩,所以院长妈妈才不放心我们嘛!”左远洋解释起来,“我是听昨晚的[白桦之声]报道的,之前好像是担心引起社会恐慌就一直压着消息,现在大概是案件一直没能解决,明天又是周日了,干脆公布出来,让市民有所警惕……”
“新闻上说这是连环失踪案……”
听他的复述终究不如直接看新闻方便,对失踪案感兴趣的人索性点开手机找到重播,从头到脚看了一遍昨夜的白桦之声。
“还真是连环失踪案……”
大数据推送很懂事,在大家看过失踪案的新闻后,与之相关的报道纷纷涌入首页,把大家的手机浏览器主页挤得满满当当。
有人不厌其烦的一则又一则报道翻下去,从官方和媒体记者的多重视角补全真相。
事情大概是这样的:
第一起案件发生在九月的最后一个周日,一家五口离奇失踪,家里的财物却没有损失。从银行卡存折到金银首饰,乃至五口人晚上还没吃完的夜宵都摆在桌上,仿佛就是在突然之间,一家人就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