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235
了眼。
“何其荒谬!”
他连所谓的“天人感应”都难以接受,更无法想象这“君权神授”。
始皇帝扪心自问,即使是当年尚且势微力弱的秦王政,也未曾想过自歪门邪道夺得大权,更何况如今执掌天下的始皇帝?他甚至连皇后都不立!
“虽说如今咸阳及周边的方士已尽数投入研究院,但天下胆大包天之辈只怕数不胜数。”始皇帝一想到后代之君可能会被忽悠着搞出一个“国中之国”、“王上之王”就觉得头大,“凡禘、郊、祖、宗、报,此五者国之典祀以外,皆为淫。祀,当禁断、尽除之!”
。
汉武帝时空。
搞出来“天人感应”的刘彻也笑不出来了。
“国家将有失道之败,而天乃先出灾害以谴告之,不知自省,又出怪异以警惧之,尚不知变,而伤败乃至。此为董仲舒天人感应之说。
天子乃昊天上帝之子,代天牧民,便是世间至尊,怎能让凡人凌驾其上?”
这一刻,刘彻对于西方那些宗教的警惕性达到了最大。
。
明太祖时空。
朱元璋也是狠狠皱眉骂道:“这个丕平糊涂至极!”
网?址?发?b?u?y?e?ⅰ???ù???è?n?Ⅱ?0???????.?c????
他乍听之时也是不能理解,但转念一想:“此人阴谋篡位,又无唐太宗一般的德行与功绩,只得走这歪路子。”
马皇后附和道:“他为一己私心开了先河,留下后患无穷啊。”
朱元璋点了点头,下定了决心。
“待到来日咱们大明的海军出使西方,可要警惕这教会的渗透啊!
煌煌华夏,可不能让这番邦邪。教祸害了!”
。
许多时空的皇帝心中都提高了警惕,即使是史书留名的昏君,毕竟——
有些人能够接受领土变少带来的权力缩减,但不能接受王权之上还有神权。
第174章 世界(十三)
【“当基督教的福音生根发芽的时候,维京人也乘着海盗船登上了欧洲大陆。
在北欧的语言中,维京这个词语有双重含义,其一是旅行,其二是掠夺,这两个含义也被切实维京人践行着。
维京人远航的足迹遍及整个欧洲,当他们第一次在当地百姓面前出现,就是以海盗的身份抢劫掠夺。洗劫英格兰、围攻巴黎城、掠夺意大利、剑指君士坦丁堡,其船只曾南临红海,西到北美,东至巴格达。他们与强大的对手做生意,当面对弱者时,商人就成了盗贼。”
地图又回到了东方。
“而在大唐,对于绝大多数的人来说,盛世的终结来得猝不及防。
开元年间,唐朝在各方面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鼎盛时期,国力空前强盛,社会经济空前繁荣,人口大幅度增长,商业十分发达,国内通达,城市繁荣。但随着盛世而来的,是整个社会风气发生了改变,初唐时期朴实理性、风朗气清的氛围逐渐被贪图安逸、纸醉金迷的风气替代,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人物就是一手缔造了盛世的皇帝——李隆基。
李隆基在位的前二十年,干了一个明君应该干的所有事情,包括但不限于建制谏官,恢复谏议制度;完善法制,删辑律令格式;静民劝农,检括户口,开垦荒地,提高亩产;设置四监管理官府手工业,促进手工业发展;改革兵制,开疆拓土等等。
延续了大唐特色玄武门继承制上位的李隆基以太宗皇帝为目标,而在达成这个目标之后,他飘了。”
PPT上出现了一个经典的熊猫头表情包,配文是——“我辛苦了这么多年,享受一下怎么了”。
“从李隆基执政后期的作风来看,我大胆推测,他的本性应该就是作风奢靡、喜好享乐,但前期他有一个太宗皇帝作为立在前面的目标追赶,又有贤臣良相在侧规劝,所以他能够为了目标压抑自己的本性。
而当他一手缔造了大唐盛世的同时也完成了个人权威确立、高度集权,再没有人能够制约他的时候,他的本性就暴露出来了。
上一个长期压抑天性,掌权后大肆报复性、补偿性享受的,是隋炀帝。
李隆基开始骄奢。淫。逸、沉湎酒色的同时,又抛弃了继承至奶奶的人才卡池,换下了玄宗朝最后一位贤相张九龄,反手掏出了李林甫这张留下经典成语‘口蜜腹剑’的一代奸相卡,李林甫为相十九年,是玄宗朝在位时间最长的宰相,其大权独握,蔽塞言路,排斥贤才,祸乱朝纲,又重用胡将,使得安禄山势力坐大,被认为是使唐朝由盛转衰的关键人物之一。
这里就引出了安史之乱的核心人物之一——安禄山,这个三百斤的胖子一路高歌猛进,从边镇的一介牙郎混成了三镇节度使,节制平卢、范阳、河东三镇,天下十镇他占其三,手握十五万精锐,又兼任闲厩使、陇右群牧等都使,掌握了大唐的马政,上等好马都任他挑选。”】
。
明成祖时空。
朱棣回想起郑和下西洋带回来的消息,暗暗想道:“郑和几度下西洋,所呈报的各国虽风俗迥异,但少有如这维京人一般掠夺成性者,可见其行不远,大明当举国之力,组建船队使团远航探访。”
但如何在得到他国消息的同时,尽可能地减少他国对于大明的觊觎呢
朱棣思前想后,最终还是认为:“两国往来,互通消息必不可免,瞒,肯定是瞒不住的,那便只能示其以国盛、军强,让其虽有贼心却不敢有所行动!”
。
唐玄宗时空。
李隆基面色青白交加,又气又怒之下,心底竟然生出了一丝羞恼和心虚。
“朕若是缔造盛世,自然是足以胜过太宗皇帝的圣君,既是盛世之君,享受一下又怎么了?朕身为至尊、富有四海,再如何奢靡也是承得起的。”
他低声的喃喃只说给了自己听,声音越来越大,仿佛是要说服自己。
“只要朕仍然用张九龄一般的贤臣,有贤臣相助、良将相辅,自然不会重现那安史之乱!”
。
汉武帝时空。
刘彻被安禄山所掌控的权力惊得目瞪口呆。
看看天幕上备注的节度使的权力,除了原本置节度使是给予他们的军事权力,渐渐又有了财政权、行政权、人事权的三权合一。
——这跟如今封国诸王有什么区别?
“这安禄山是李隆基的爹吗?”
不然怎么会给他足以动摇国本的权力?三分之一的边军就算了,还有天下马政?
刘彻扪心自问,即使是卫青,他也不会给他这么大的权力,这既是对于王权的维护,也是对于将帅的保护。
。
唐太宗时空。
除开那些对于后人的恨铁不成钢、担忧制度崩坏而带来的恶果之外,李世民的脑中久久回荡着的,是云青青所说的“玄武门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