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2
为上面领导下达命令,要求机械厂协助消化定量股票认购证,所以发放下来的工资分为两部分,一半发现金,另一半发股票认购证。
看完这通知,厂里职工们都懵了。
虽然沪市成立证券交易所的这两年里,股民数量翻了好几倍,但这翻倍是针对原有股民而言。这些人分散融入沪市这座千万人口的大城市里,连水花都不会有。
比如机械厂这几千职工,真下场炒股的寥寥无几,所以说起这股票认购证,大家都是满头问号。
股票认购证?那是什么东西?能抵钱?
直到中午吃饭时间,股票认购证的相关信息才陆续传播开,原来厂里这次要发的股票认购证,是沪市在吸取兴业房产新股发行时出现踩踏事故的教训后,为了更安全也更公平地发行今年,也就是九二年即将上市新股发行的有价凭证。[1]
而有了股票认购证,才能参与当年发行新股购买权的抽签。
没错,股票认购证只能让你参与抽签,而非确定的购买权。
中签了,你才能以发行价认购指定范围内的公司股票,如果这家公司上市后股价上涨,你就能借此获利。
反之如果没有中签,你手里的这张股票认购证就会变成废纸。
要是中签率高,大家反应或许不会这么大,但这一年认购证发行不限量,而计划上市的新股只有十几支,不出意外,中签率会低到令人发指的程度。
而就算中签,也未必能回本,毕竟认购证价格不便宜,一份就要三十块,刚上市的新股单股却通常不过几块钱。
所以在大家的认知里,买了认购证左也是亏,右也是亏,区别只有一个大亏一个小亏,是个赔本买卖。
何况厂里一说,就是要用认购证抵半个月的工资,大家自然不乐意。
财务科里的这些也是普通职工,工资没比一线工人多,每月开销也不比一线工人少,工人们会因为认购证抵工资而愤怒,她们心里当然也会不高兴。
直属领导在的时候她们不敢说什么,这会领导去了外面维持秩序,大家就忍不住了,
回到座位的陈玲率先开口:“厂里这些领导真是,他们有钱,不在乎这一百两百的,可我们这些普通职工都是要生活的啊!本来我想着发了工资,给我家囡囡买身新衣服,现在还买什么新衣服呀,喝西北风好了!”
陈玲对面坐着的孙淑兰说:“是啊,其他单位要抵工资,发的至少是厂里生产的商品,就算不值钱,卖掉也能有点钱补贴生活。我们厂里的领导倒好,几张废纸就想抵掉我们的辛苦钱,算得精哦!”
和孙淑兰隔了条过道的周荣闻言苦笑:“你们都算好的,两口子总有一个人在其他单位,不像我,夫妻两个都是厂里职工,领导张张嘴,三百块没有了。”
陈玲和孙淑兰一听,都安静了下来。
确实,厂里拖欠工资这几个月她们虽然发愁,但心里还是有底的,毕竟男人也是国营厂正式工,工资不比她们少。
尤其陈玲今年才三十出头,结婚前就计划生育了,所以夫妻俩只有一个孩子。她又是个精打细算的人,工资正常发的时候每个月都会存一半工资。
丈夫有收入,手里有存款,别说三个月不发工资,半年不发工资她都能稳住。
孙淑兰负担比陈玲重一些,但她干了十几年出纳,经验足,在外面还有一份兼职。兼职收入比不上工资,但加上她丈夫的工资也够用,不必动用存款。
周荣就不一样了,家庭负担重就算了,夫妻两个还都是机械厂的职工,厂里发不出工资,他们现在花的每一分钱都是存款。
而存款,总是越用越少的。
这个年,他是真的不好过。
三人轮流叹气,坐在周荣对面的叶薇也忍不住叹气。
她的负担倒是没那么重,虽然她爸妈已经去世,下面还有一双未成年的弟妹,但她爸是为了拯救国有资产牺牲的。
当时厂里按照政策,给他家发放了一笔抚恤金。
这钱是按照职工工资算的,她爸去世前是八级工,工资在一线工人里算是最高的,所以算下来的抚恤金也不少,有一万二左右。
再加上她爸去世前攒的钱,到她支撑家庭时,几张存折加起来差不多有一万五。
这几年存款利率还不错,八、九年那会,一年期的利率都有11.34%,叶薇拿到钱后,把这些钱分三年、两年、一年存进了银行。
到现在为止,她一共领了三次利息,加起来有两千五左右。
而她工作两年多,扣掉近三个月没发的,一共领了七千左右的工资。
他们姐弟三人有单位分的房子,不需要额外付房租,弟妹也都懂事,不会隔三差五朝她伸手买乱七八糟的东西,日常主要开销是吃穿还有她一双弟妹的学费。
他们家的伙食没到吃糠咽菜的程度,但也远远算不上铺张浪费,所以她工作后领到手的工资,和分三次取出来的利息,基本够覆盖这几年的开销。
到现在,她家存款还是一万五左右。
而且她有一笔定期是上个月到期的,当时厂里已经两个月没发工资,所以存款到期后她没再存进去。
有这笔钱在,厂里就算再拖半年工资她也撑得住,但现在厂里这情况看得她心慌。 W?a?n?g?阯?f?a?b?u?Y?e?ǐ???????é?n?????2?5????????
厂里三个月没发工资,领导给出的说法是三角账导致的资金短缺,可叶薇是会计,就算负责的不是全盘,的三角账这种理由能忽悠得住车间和其他部门的人,却骗不了她。
厂里的问题,远比厂领导说出来的要大。
现在厂子里挤一挤,还能勉强发出半个月工资,可到了明年这时候……叶薇都不敢想那场面。
哦,她不用想,明年这时候她还在不在机械厂都是个问题。
虽然她手里存款不少,但家里三张嘴呢,这么坐吃山空下去总不是个事,何况还是上着班坐吃山空。
要是厂里一直发不出工资,她肯定是要辞职的。
问题在于辞职后她能去哪里。
她爸去世时她刚参加完高考,因为成绩一般,考试时她的发挥也不算好,所以差几分落榜了。
当时厂里给了她两个选择,一是复读继续考大学,那样的话因为她家里没有收入来源,厂里会给她们姐弟几个发生活费;
二是接班进厂,因为她爸牺牲的那场火灾闹得挺大,厂里领导为了平息风波,对他们家特别照顾,不但抚恤金是按照高规格给的,还答应把她安排到厂办上班。
当时看来,厂里给的这两个选择都不错。
但她本身成绩就不算出众,又突遭家庭变故,就算复读也不一定能考上。
而且当时大学生已经没那么稀缺,分配上竞争越来越大,很多人上了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