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4


过很少部分就是了。

另外一个副业是画画。

不过不是油画、国画那些高大上的。

她画的是情侣头、封面这种。

就是那种粉丝不过千平平无奇的底层小画手。

实话实说,她画画不挣钱,但人菜瘾大啊,倒是一直坚持着。

“这是啥?”

是一个破面袋子,还挺沉,得有五六斤。

一打开,居然里头是大米。

她之前就奇怪家里怎么一点细粮都没有,原来是藏起来了。

会过!

不对,里头还内有乾坤。

林小红从大米袋子里掏出一个手帕卷。

打开之后,里面是一卷钱。

终于找到了。

不过她有点替原身的智商感到担忧。

将钱藏大米袋子里,要是小偷真来了,他能放过米袋子咋地。

真是偷一送一了。

如今最大的人民币面值是十块。

手绢里有六张十块的,剩下的五块、两块、毛分都有。

加起来一共有八十二块七毛四分。

除了钱,还有两张二尺布票,一张半斤油票和半斤白糖票。

农民一年也见不到几张票,除了油票、布票、棉花票属于必发,其他的都是冒一年有冒年没有。

她手里能有这么多票也是因为是秋收后生产队结算才发的,之后原身丈夫又出了事,原身哪有心思去县城逛百货商场。

缺了那张一斤棉花票是借给大伯家了。

这在农村很正常,谁家也没那个条件年年做衣服。

衣服都是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的。

再赶上有的要办喜事,就会和亲戚朋友借票,然后慢慢还。

林小红对几张有时代特色的票据很有兴趣。

发现居然有期限的。

看来回头还得去镇上或者县城一趟,可不能浪费了。

别看油票有半斤,但这可是明年一整年的豆油。

半斤大概是二百五十毫升,平均分成十二份,每个月大约是二十毫升,然后一个月按照三十天来算,二十毫升除了三十,得的结果为零点六毫升多点。

世界卫生组织建议每人每天二十五克油,也就是二十七毫升左右。

别忘了这半斤油是一家子的,她家现在是四口。

看看这巨巨巨大的缺口。

好在生产队年前会杀猪分肉。

分到肥肉、板油就能耗油,也是油的重要来源之一。

林小红回忆自己看过的视频,好像坚果也能提供优秀油脂。

北方的坚果最常见的就是松子和榛子了。

每年秋收后,大队长会带着村民们进山,采山珍打松子、榛子,然后卖给回收站。

不过回收站给的价格很低,也挣不了几个钱。

有不少人家会留一些,不是留给家人吃的,是留到过年待客的。

林小红想到碗架子里的半篮子松子,好像有点少啊。

她可不准备留过年了,平时当个零嘴,还能补充一波营养。

她家生活在大队上算是不错的,可三个孩子都是黄瘦黄瘦的(皮肤发黄,头发黄,身体瘦),一看就知道营养不良。

她自己也是。

既然这个身子换成她了,再没糟蹋的道理。

那仨娃,她也会用心养滴。

搓搓手,还有点小激动呢!

作者有话说:

跪求收藏~

美妞呢,元宵节快乐~

第4章

◎给自己缝小裤裤…◎

不提林小红养崽崽们的雄心壮志。

她现在是一门心思的做小裤裤。

其他三口箱子她都是略略翻翻。

大部分是原身丈夫和三个娃娃的衣物,针线笸箩和半成品的鞋底子。

这么一比较,还是原身的衣服最新,怪不得要锁起来。

这也不能怪原主只顾自己,毕竟她是小学老师,总要注意一下仪表。

不过在林小红眼中,家里最新的衣服也没好看到哪里去就是了。

不过这个年代就这个审美,她也没想过挑战大环境。

“做好了!”

林小红拎起小裤裤欣赏了一下。

非常潮的,一边带绑绳的三角小裤裤。

其实她也不想的,可她没找到皮筋,就只能出此下策了。

她准备多做两条,咋地也得有个换洗的不是。

没有手表没有挂钟,林小红不知道具体时间,只能出去看看太阳,来个大约数。

大概是下午三四点了。

她得抓紧点时间,还得去接孩子呢。

最终林小红又做了一条,总共两条,暂时够用了。

其实新小裤裤最好过遍热水,杀菌么。

她是没这个时间了。

立马换上了。

然后去厨房舀了小半瓢的苞米面,再找个盘子盖在葫芦瓢上。

主要是外头刮着大风,怕苞米面被吹跑了。

她要去接孩子们了。

这个“们”就很有灵性。

后世,家里基本都一个,还有不少一个也不想要的。

这个年代孩子都是成串的,跟葫芦娃似的。

甚至有的妇女接连生十个往上。

就…吓得她头皮发麻。

还好,她喜当娘了。

不用再生了。

三个够够的了。

重质量不要重数量嘛。

林小红离李大伯家不远,也就六七分钟的样子,很快就到了。

“大伯娘,我来接小江他们,没闹你吧。”林小红冻的够呛,赶紧往屋里走。

特别是脸,被风吹的生疼,感觉风里卷着冰渣子似的。

怪不得北方一到冬天就猫冬。

这天气确实不太适合长时间室外。

“闹啥闹,可老实了。”李大伯娘看到林小红手上的瓢,心情更好了。

“大伯娘,我把这苞米面给你放盆里啦。”林小红怕大伯娘推辞,还得撕吧,索性直接先倒了。

“咋这么多啊,仨娃娃还小,可吃不了这么多。”李大伯娘笑的合不拢嘴。

“这阵子可麻烦大伯、大伯娘不少。我现在也想开了,日子还要过,我还有仨娃呢。”这也是林小红早就想好的台词。

她不可能再“悲春伤秋”的,所以要给改变一个理由。

大伯娘叹口气,“哎,你这么想就对了,是三军没福气。”

林小红不想继续这个话题,抬腿往屋里走。

一掀草帘子,炕上一堆的孩子。

得有七八个。

“大伯娘,大伯他们不在?我大嫂她们呢?”林小红随口问道。

“娘!”

“娘!”

二闺女李溪直接扑了过来。

小儿子也不甘示弱,不过他走路还有些不稳,扎扎巴巴的。

林小红赶紧伸手将俩孩子给抱住了。

再扑炕外去。

原来现在农村算岁数

- 御宅屋 https://www.yuzhaiwu1.vi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