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57
后一任知县上做出了政绩,直升郡守。
罗蟠的第一任郡守是在益州做的,他鼓励百姓开荒,捐出个人银款为百姓修桥铺路,还破了前任郡守未能破解的三桩杀人旧案,因此得了很高的政绩考评。前年调到了京师的汝南郡,距离京城是越来越近了。
庆阳能从母妃的态度中猜出罗蟠对母妃并不算慈父,不然母妃不会对亲生父亲毫无思念,正因为如此,父皇待罗蟠也是全看他的政绩决定升迁与否,或许考虑到罗蟠年纪越来越大了,说不定哪天就没了,父皇才决定把老人家调到京师,方便让母妃见老人家最后一面?
无论如何,庆阳都不认为罗蟠是继任工部营缮司郎中的合适人选,一则此人的功利心太强,前朝没人脉的时候混日子,新朝有宠妃女儿了就指望靠女儿混好日子,眼看着混不到才卖力表现给父皇看,二则此人年纪太大了,工部事情繁忙,万一他到任不久就没了,吏部岂不是还要再忙一场?
所以,小公主为自己负责的这十人排序时,将罗蟠放到了最后一位。
考功司郎中谭詹将所有名单呈递到尚书杨执敏这里。
第一张名单就是正五品郡守的,杨执敏从上往下看,贾方平排在第三,罗蟠排在第十。
他问谭詹:“谁排的?”
往年他都会特意把罗蟠排在前头,再怎么着这人也是丽妃的父亲啊,皇上可以不选,但他不能不荐。
谭詹笑道:“公主排的,理由是罗老早年政绩平平,不如前面九人。”
杨执敏指指贾方平的名字:“这个又怎么说?”他记得,这是小公主发现的人才。
谭詹:“公主说,此人刚入官场四年,有才却少实干经验,最好再多在地方历练几年,去其傲气。”
杨执敏摸摸胡子,继续看下面的几份名单。
最终,杨执敏选出包括了罗蟠、贾方平在内的五人,先拿去中书省给二相过目。
严锡正眉头一皱,指着排在下面的贾、罗二人问:“公主选出来的?”
杨执敏就把小公主对二人的评词都说了一遍,微笑道:“臣觉得公主的话有些道理,只是贾方平的傲气可以化为为政的锐意,罗老早年政绩平平近年政绩斐然,恰恰说明其怀有大才,既然有才,吏部便该举荐。”
严锡正:“……说得不错,走,你随我一起去见皇上。”
到了兴武帝面前,严锡正便让杨执敏一一点评名单上的五人,包括转述小公主的两番评词。 W?a?n?g?址?发?B?u?y?e?ī??????????n?②?????????????????
兴武帝强压着嘴角,问严锡正:“麟儿与执敏各执一词,左相认为这二人如何?”
严锡正:“……臣赞同公主,贾方平当年挨打就说明他行事还不够周全,需要多练练,至于罗蟠,可用可不用,全凭皇上决断。”
他自己也是老头,不会挑罗蟠的年纪,但罗蟠的功利心是个大问题,这种人,既能为了进京而勤政,那么等他如愿以偿了,他也很容易懈怠下来,甚至开始作威作福。
兴武帝就指了指杨执敏:“你啊,举荐外人一荐一个准,就是遇到朕的亲戚总要犯点小糊涂。”
杨执敏:“……”
这是单指丽妃的父亲啊,还是也连带了别的事?
第102章
兴武帝最终选择了被杨执敏排在第一位的陆启丰。
此人现在黔州刺史身边任从五品的别驾, 是本朝考上来的二甲进士,一步步从知县升上来的, 其人为政尤其精通于工事,从疏通河道、修葺城池营地到开辟山路、督造船桥都有政绩,是个名副其实的干吏,近年黔州民生改善他与更擅长治民、除匪、断案的黔州刺史几乎可以平分功劳。
正因为杨执敏在大事上荐人一直靠谱,兴武帝才不会因为他帮了太子的几次忙而真的迁怒于他,相反,兴武帝能理解杨执敏的为难,那么一个动不动红眼圈的太子,也算是杨执敏看着长大的晚辈,杨执敏本就不是严锡正、聂鏊那种刚直不阿的性子, 如何狠得下心拒绝?只能先全了太子的面子,再暗中盯着那几个不走正路的官员,小过督其改正, 大过按律惩处。
归根结底, 这事还是要怪在太子头上, 他若能以储君的身份镇住向他举荐不正之官的亲姐,杨执敏又哪里多的这些麻烦?
压下心烦,当晚兴武帝跟丽妃说起了这次给工部补缺的事:“朕看杨执敏还举荐了你爹,也不知麟儿知不知道那是她的外祖父。”
被帝王搂在怀里的丽妃瞬间紧张起来:“麟儿小时候好奇自己有没有外祖父, 我跟她讲过一次, 至于麟儿还记不记得,我就不清楚了,皇上是怀疑麟儿故意把我爹的名子递给杨大人的吗?”
兴武帝与她的右手十指紧扣,自嘲道:“朕得多心狠啊,才会这么怀疑自己最喜欢的孩子。”
丽妃:“……”不怀疑你说这个做何。
兴武帝:“你爹不适合这个缺, 不过到今年年底,他在汝南郡的任上也待满三年了,你想他的话,明年朕把他调到京城来。”
丽妃马上道:“不想,皇上还是让他继续在地方为官吧,调到京城,我怕他给仁哥儿、麟儿惹麻烦。”
她这位父亲,平时看不出什么才干与野心,做知县时谈不上大奸大恶但也绝非清清白白,没想到一遇到机会就把她献了出去好换取继续在齐王地盘做官甚至升官的机会,得亏兴武帝是个明君,她也没犯糊涂,不然真有可能让父亲在京城捞个显赫高位。
丽妃很怕这样的父亲来京后会替她那个并没有野心的儿子胡乱钻营,给兄妹俩都带去祸患。
一边是没多少情分的父亲,一边是她当成心肝肉的两个孩子,丽妃选择起来根本不需要犹豫。
兴武帝松开她的手,摸了摸她的头发:“有朕与麟儿看着,他什么麻烦也惹不起来,敢有一点惹事的念头朕立即将他赶回老家去,但这几年他政绩不俗,朕再压着他,一来对他不公,二来倒叫外面猜疑朕对你们娘仨有何不满,明宠暗压的。”
最关键的是,罗蟠年纪大了,丽妃嘴上说不想,哪天噩耗传来,她能不哭?
兴武帝还记得他带走丽妃时,第一次离开父亲的小姑娘连着好几天眼圈都会红上几次。丽妃与罗蟠只是不亲,他的赌鬼老爹咎由自取丧命的时候,兴武帝恨了他那么久,夜里也失眠了一场。
丽妃转了过来,埋在男人怀里道:“我不在乎外人怎么想,我知道皇上是真心对我们娘仨好。”
兴武帝笑了,亲亲她的头顶道:“朕在乎,朕对你好,就不能让人怀疑这好是假的。年后朕就让他进京,老三大婚了,让他做外祖父的也喝杯喜酒。”
丽妃反驳不了,担忧地问:“皇上准备给他封什么官?不许太高了。”
兴武帝:“他都这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