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10


完全陌生的环境,平安起先还比较收敛,老老实实坐在老爹身边读书、画画,总被夸乖巧。

因此众人都觉得,如此乖巧懂事的孩子去骂杨贯,那一定是杨贯的问题。

陈琰不忙的时候,就一边带他读《易经》,一边带他从头温习“四书”,“四书”是科举的基本功,连本文带朱注,都要经常温习,而且要烂熟于胸。

平安很不服气,四书,他都已经倒背如流了。

陈琰赏他一个大白眼。

平安更不服气了,打开《论语》最熟悉的“学而篇”:“我如果真能倒背如流,休沐时带我去打猎!”

片刻,何编修来向陈琰请教问题,听见平安在背书,就在一旁等了片刻。

只听平安背着小手在背:“乎子君亦不,愠不而知不人,乎乐亦不,来方远自朋有。”

何编修自问也算饱读诗书,听了半晌也没听明白,问旁边的顾编修:“他在背什么呢?乱七八糟的。”

顾编修皱着眉直摇头。

王廷枢头也不抬:“《论语》,学而篇。”

“这哪是论……”

“倒着背。”

“倒着背?!”

顾何二人都惊呆了,可不是“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么。

同僚们纷纷聚过来:“彦章,你儿为何倒着背书?”

这又是什么新卷法?

“我哪里知道。”陈琰道,这孩子为了吃和玩,向来无所不用其极。

“我爹说了,只要我倒背如流,就带我去打猎。”

“……”

“去不去啊爹!”

“去去去。”陈琰道:“你先自己去玩儿。”

平安将书一扔,蹦蹦跳跳的跑了出去。

何编修唏嘘:“读了半辈子书,竟不知‘倒背如流’是这个意思。”

顾编修道:“彦章兄,要恭喜你了,平安的资质远超常人,称神童也不为过。”

王廷枢也道:“此子绝非池中之物,好好教导,日后必能大器。”

陈琰本来被气得想吐血的,听到这话,突然变得谦逊起来,摆手笑道:“小聪明罢了,顽劣得很。”

所谓“其词若有憾焉,其实乃深喜之”,概莫如是。

……

又过了几日,平安跟大家混熟了,不是上树摘柿子,就是去花圃里逮蚂蚱,秋后的蚂蚱最好抓,用一根狗尾巴草将十来只蚂蚱穿成一串拎在手里玩,甩着甩着就只剩一条蚂蚱腿……

二堂所有的小吏聚集到此抓蚂蚱,翰林院最重要的就是防水火防虫鼠,蚂蚱不但啃庄稼还会啃坏书籍,是古籍的大敌。

“到底是几只?”陈琰问。

平安努力回忆:“十四只……或者十五只。”

一群看热闹不嫌事大的年轻翰林,终于在闲庭信步、喝茶读书的乏味生活中找到了一丝乐子,一边帮着抓蚂蚱,一边作起了一七令。

“蝗,蝗。”

“形小,体长。”

“食青苗,啃粟粮。”

“齐飞蔽日,群集如墙。

“飞来禾黍尽,飞过稼穑亡。”

“常令庶民惊恐,每教农事堪伤。”

“劝君莫要轻瞧它,一朝成灾遍地荒。”

忙成一团的小吏一边擦汗一边腹诽,翰林才子们就是会玩啊,但是别挡道儿行不行?

平安只想求他们别说了,他爹的脸已经比锅底还黑了,再多说一句他就要挨揍了。

好在他们作完了诗,书吏们也及时找回了所有蚂蚱,陈琰趁人不注意掏出五两银子塞给司吏:“请兄弟们喝茶。”

知道陈琰家境好,那司吏千恩万谢地收下,居然还十分热心地说:“再有这种事您知会一声,别跟小人们客气。”

陈琰的脑袋里仿佛塞满了蚂蚱,这种事最好还是别再有了……

郭恒知道平安在前面闯祸,叫了个书吏把他拎到跟前,指着堂前的院子对他说:“你以后写完功课就在这个院子里玩,别去前面祸害你爹,你爹官小,兜不住。”

平安是聪明孩子,能听懂言下之意——二师祖官大,可以罩着他!

第70章 我不是闲人啊,我有很多……

有了郭恒这句话,陈琰更管不住他了。

到了十月中旬,陈琰又被调去修前朝史,常常一整天泡在文料库里。

文料库中都是古旧发黄的书卷古籍,不但有古人遗留的文字,还有几百上千年前留下的虫卵、尘螨,成人尚且要掩住口鼻进入,稍不留神就弄得满身红疹,何况是小孩子。

平安就彻底由二师祖接管了。

郭恒又找出一份字帖给他,依旧让他读贴:“等我忙完了,带你去吏部转转。”

平安于是每读一刻钟,就要围着他转几圈,看他忙好了没有。

郭恒那么多子女,连孙辈都有了,包括郭琦在内,往日都像避瘟神一样的避着他,何曾“享受”过这种待遇。

所以尽管很烦,还是随他转去。

须臾将案上的公文一收,叫人备车,带平安吏部一日游——换个地方做功课去。

平安愿意跟着二师祖,有一个很大的原因:二师祖是他目前能接触到的最大的官。

大雍没有宰相,要说谁的权力最大,除了皇帝,就只有吏部尚书和内阁首辅了。

他是个足智多谋的小朋友,决定以身入局,在老爹和二师祖盖棺之前找到问题的根源。

到了吏部,平安仍围着郭恒的桌案转啊转,案上堆积如山的公文,都是各地官员任免、升降的申状,公文一角各有一个削金断玉的“准”字,平安知道,这是莫大的权柄。

郭恒却实在忍不住问:“你在转什么呢?”

平安指着郭恒面前的劄子上顶格两个字:“就是想问问,什么叫‘京察’?”

他在《奸臣录》中见过这个词。

郭恒头脑灵光也是出了名的,即便回答着平安的问题,手下依然不停:“朝廷每六年对京中官员进行一次考察,奖优惩劣,敦促各级官员恪尽职守,廉洁奉公。”

平安想了想:“所有京官都要被察吗?我爹也要吗?”

“是啊。”郭恒也不吝于对他多说一点:“四品以上官员自陈功过,听凭圣裁,四品以下官员由掌印官写出考语,由吏部和都察院核准。”

平安松一口气,幸亏杨贯提早被赶走了,要是还做老爹的顶头上司,不一定会写出什么恶心人的考语呢……虽说二师祖一样会压着老爹不让他升官太快,但绝不会在老爹的履历上留下任何污点。

“不过也有例外。”郭恒又道:“六科给事中不参与京察。”

给事中是言官,以七品级别制衡六部,位卑而权重,拥有监察弹劾甚至封驳之权。

听到这句话,平安通身像触电一样,愣愣地站在原地。

他想起《奸臣录》中的一段描

- 御宅屋 https://www.yuzhaiwu1.vi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