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74


傻小子光顾着吃啊。

遂道:“幼子也当读书明理,不可放纵,否则将来做了蠹虫,蚕食的是大雍的天下。”

璐王心中一凛:“父皇说的极是。”

珉王其实已经听出三哥话里有话了,只是这种时候除了装傻没有第二选择,总不能站起来赏他一个白眼说:“你点我?!”

那是平安才会做的事,他可没那胆子。

闲聊几句家常,皇帝正色道:“朕交代给你的功课呢?”

璐王即从袖中掏出一份劄子交给父皇。

“说说看。”皇帝道。

“回父皇,黄河决口之后,运河淤塞一百里,漕船不通,致使京城粮价飞涨,长此以往容易激起民变,眼下燃眉之急是尽快疏通运河,恢复漕运通行。”

“三哥,您知道运河为什么会淤塞吗?”珉王反问。

“这……”

“因为黄河决溢,运河失去供水,水位急剧下降引起淤塞,不治黄河,单单疏通运河是治标不治本的。”珉王道。

璐王对皇帝道:“这就是儿子要说的第二点,疏通运河只是应急之策,同时还要从根本处解决问题,一方面往南岸分流,使黄河改道并汇入秦河入海,一方面开凿新河,避开洪险,则漕运再无后顾之忧。”

说来说去,就是一句话,赞同徐阁老的方案!

珉王道:“三哥,明明有更加便捷有效的办法,为什么要如此劳民伤财呢?只因为办法是一个佐贰官想出来的,就轻易地否认它吗?”

“四弟,你不要异想天开,这么好的法子为什么没有前人实践过,因为他们想不出来吗?”

“总要有人第一个尝试吧?”

“拿黄河来冒险尝试,你知道自己在说什么吗?”

珉王:“……”

他人小嘴笨吵不过,向父皇请求外援。

璐王竟不知道还能这么玩儿,眼睁睁看他摇来了陈平安。

平安进殿先给皇帝行大礼,被皇帝免了,再向璐王行礼时,璐王自然不敢受,硬装出一副十分欣赏的态度,笑吟吟地夸赞:“难怪父皇对你青睐有加,还破格赐了官身,确有几分灵气啊。”

平安道:“殿下谬赞了,主要是陛下眼光好。”

皇帝被他逗得一乐。

璐王险些闪了舌头,正常人不是该说“蒙圣恩破格超擢”吗?虽然好像是一个意思……

平安听完珉王转述的对话,对皇帝说:“陛下,这个法子有人试过!”

“你说什么?”璐王十分错愕。

平安道:“《汉书》里记载,大司马史张戎反对黄河引灌,主张集中水流,挟泥沙冲入大海。”

“那是在王莽时期,据今有一千多年了,如何能拿来佐证?”璐王道。

“臣还没说完呢,类似的法子,家父在家乡时曾与知县一起试验过,确实以极小的代价疏浚了境内河流。”平安十分骄傲地说:“也正因如此,次年海水倒灌又加春汛,临县都受灾了,只有我们盛安县的堤坝固若金汤!”

“说得好!”珉王道。

平安确实有吹牛的成分,当年孙知县守在颤颤巍巍的堤坝上,差一点就跳江了。

但是出来做事嘛,事前要谦虚低调,事后却可以夸大一些,以彰显自己的实力!

正在国子监会讲的陈琰,冷不防打了个喷嚏,怎么后背冷飕飕的?

第109章 总有人承担一切…………

平安在乾清宫里侃侃而谈,把璐王说得插不进话去。

直到此刻,璐王才真正见识到平安的不同之处,他又不能跟一个小孩子争执,何况这个孩子深得圣眷。

平安心里还在暗笑,传说中的“贤王”也不过如此嘛,脸上一阵青一阵白的,很好欺负的样子。

结果是他爽了,珉王爽了,皇帝听着也挺爽,总有人要承担一切……

平安前脚散学刚刚回家,圣旨后脚就到了。

下午时举行庭议,敲定了治黄的最终方案,单就省钱一条,都足以让皇帝支持恢复故道,皇帝在下旨前召见过陈琰,因此这份圣旨来的并不意外。

陈琰被特简为右春坊右中允,兼豫州道监察御史,协助右佥都御使沈廷鹤治黄河,赐穿忠靖服,有豫州境内一切治河事宜之权,可风闻言事,直达天听。

还因此敕封陈琰的父亲陈敬堂为开源府通判,不用就任只领待遇的那种,母亲赵氏为正五品太宜人,妻子林月白为正五宜人,平安升授正七品文林郎。

全家都被封赏了,平安半晌没缓过神来。

他扒着老爹手里的圣旨,仔细看了一遍,问吴公公:“监察御史是正七品吗?”

“正是。”吴用道。

官居然会越做越小……平安道:“还有这种好事?”

“不是,啊?”吴公公有点懵。

平安不小心把心里话说出来了,忙道:“我是说,这是好辛苦的差事。”

吴公公笑吟吟地看着陈琰:“令郎如此孝顺体贴,陈大人真是好福气啊。”

陈琰皮笑肉不笑地应和着。

这小子在皇帝面前吹牛,说盛安县的河堤在他爹的协助下修整得坚如磐石、固若金汤、风吹雨打都不怕,把圣上忽悠的仿佛虞舜得到了大禹,要不是看他太年轻,险些将治黄的重任全压在他的头上。

事实是,如果把黄河比作巨龙,他们治理的小小盛江,连条泥鳅都算不上。

这福气给你要不要?

……

这一晚,平安心情不错。

一不留神自己的官位居然超过了小叔公,虽然是虚的,但也不妨碍他嘚瑟一番。

更让他高兴的是,老爹终于可以为国家百姓做一些实事,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日后这些明晃晃的功德摆出来,谁敢说老爹是奸臣,黄河两岸的百姓都不会同意的。

陈琰和陈敬时抱着手臂默默地看着他。

大孝子啊,怎么不想想,常言道“一人功成,封妻荫子”,眼下还没就任就封荫了父母妻子,是因为皇帝心情好吗?

是因为凶险啊!

当然,有些话陈琰是不敢对平安说的,更不敢对妻子说,只能私下里交代小叔陈敬时。

陈敬时问他:“你既非河工出身的官员,只是偶然为县里献言献策罢了,为何不对陛下讲明,回绝了这份差事?”

“我不去,徐阁老也要派别人去,我去了至少可以帮老师一把,不对他造成掣肘。”陈琰道:“而且我也想知道,这个法子到底能不能驯服黄河。”

“……”陈敬时半晌无语:“你比我狂。”

陈琰笑了笑:“万一我不幸殉职,请小叔务必看顾好月白母子。我相信爹娘不会苛待儿媳,但倘若她日后有意改嫁,遭遇阻力,也希望小叔能力排众议,遵照她的心意,再是要好好教导平安读书,但求成材,不求闻

- 御宅屋 https://www.yuzhaiwu1.vi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