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876
晖:“又怎么了。”
德亨:“没意思的紧。”
弘晖:“那什么有意思?”凑到他耳边,戏谑道:“让皇上跟你服软有意思?”
德亨猛地转头,差点撞上他,弘晖得逞,得意挑眉轻笑。
德亨白眼他:“胡说什么呢你。”
W?a?n?g?阯?发?B?u?y?e??????ū???é?n????0???????????o?м
弘晖摇头晃脑:“君为臣纲,父为子纲,你就认命吧,让他先跟你服软,是不可能的。”
德亨拿火钳子狠狠戳茶炉子里的炭火:“哼!”
弘晖:“差不多就得了,他三天两头的赏赐永琏,还不够明显吗?”
德亨:“哼哼!”
弘晖:“你折子都写好了,到底什么时候拿去给他。”
德亨:“哼哼哼!”
弘晖:“再戳这炉子就漏了。”
德亨将炉子敲的邦邦响:“是不是都知道了!”
弘晖知道他在说什么,很中肯道:“理政大臣,内阁那几位,差不多该知道的都知道了吧。”
德亨不解:“他们是怎么知道的?我手下有细作不成?”
弘晖“哈”了一声,不无调侃道:“你可是从康熙朝走过来的老臣了,你什么事没做成过?你是不上朝,殊不知,多少双眼睛都盯着你呢。图书馆迟迟落不成,却没有人着急,你道是为什么?”
“八旗兵丁都要闹的沸反盈天了,就等你出来主持公道,你以为你躲的掉?”
“你当九门是什么地方,你说去勘测就勘测,你说画舆图就画舆图,你说趁着过冬疏通坝河、清河,大兴县令就巴巴的给你做向导?”
“咱们都等着你呢,结果,左等右等,再等就过年了,你要让人等到什么时候去?”
德亨:……
德亨有些心慌,他不知道,有那么人在等他。
等他革旧出新,等他引领新风貌。
可是:“我想翻修北京城,我想在九门外建外城,我想建图书馆,想建国家银行,收铸币权国有,减免农赋税,还想改革科举,为国家培养更多适应当下的人才……这些都能行吗?”
弘晖手指颤了颤,低沉了声音,道:“我从未见你如此没有自信过。”
德亨:“我不知道,弘晖,我不知道,这不是我想要的。一切都跟我想的不一样。”
弘晖坚定道:“没有什么不一样的。我们一起去做,结果不会有不一样。”
良久,德亨放下火钳,道:“我又不是小孩子了,你不用安慰我,我知道该怎么做。”
弘晖:……
德亨起身,道:“我得去巡视了,不陪你了。”
弘晖在他身后道:“德亨,我说的都是真的。”
德亨停下脚步,回头对他笑道:“你说的自然都是真的。”
? 如?您?访?问?的?网?阯?发?B?u?y?e?不?是??????ū???€?n??????????5???c?????则?为?屾?寨?站?点
对他挥挥手,走了。
弘晖站在礼部大堂门口,看着他背影越来越远,喃喃道:“我说的都是真的……”
第381章
恩科殿试, 策问四问,雍正帝求才、求策的迫切心情,呼之欲出。
第一问:“朕惟致治之道, 必先公忠。公则无私,忠则无贰。然或面从退言,矫饰沽名,其心实不可问……何以使内外臣工, 咸怀靖共,永肩一德?”
请考生分析官员“表面忠诚,实则营私”的根源,提出确保臣子“真心为公”的举措。
第二问:“迩来吏治,或尚虚文而鲜实效,或习便安而忘远图……何以使官方整饬,人怀竞劝?”
请问考生,如何革除官场“敷衍塞责、贪图安逸”的积弊, 寻求激励官员勤政的方式方法。
第三问:“教化者, 为治之本;刑罚者,辅教之末。然今教化未孚, 而犯法者众……宜何道以迪之?”
请考生发醒,当今世道,因何道德教化失效、犯罪频发,官员应如何协调“德治”(教化)与“法治”(刑罚)的关系。
第四问:“生齿日繁而地不加广,赋税有常而用度无穷……何以使家给人足,俯仰有资?”
请考生针对人口激增与田亩有限的矛盾, 提出既能家家小康, 又能收取足够赋税的具体方案。
第一问探讨忠君为公之道, 第二问革除吏治荒怠之弊, 第三问寻求教化与刑罚之平衡,第四问解财政与民生之困局。
第一第二问,直指吏治革新,表现了雍正帝当下最紧迫的诉求。
考生们点灯熬蜡,奋笔疾书,在下午六点钟,结束考试,交卷离场。
主考官收取试卷,就地封存,德亨带领侍卫们,将试卷护送至文华殿,这次殿试安保任务,他就完成了。
接下来阅卷,文华殿守卫,交给领侍卫内大臣马武负责。
阅卷大臣马奇、嵩祝,带领六部九卿和翰林院等阅卷官们,对所有试卷一一进行评阅。
雍正帝亲自坐镇文华殿,有读着好的文章,会传给雍正帝阅览,初步拟定名次后,也会给雍正帝审核。
然,雍正帝是不会干坐着等人给他递卷子的,题是他自己出的,他自己想要什么样的作答,他自己才明白,所以,他在文华殿内四处走动,心血来潮就抽取一份试卷,自己阅读。
众阅卷官:……
咱就说,要咱们何用!
反正,这是雍正朝第一次科举,是恩科,雍正帝摆足了重视的态度。
参加殿试的贡士超过200名,一天肯定是阅不完的。
雍正帝可以随意来往,其他所有阅卷官都不能离开,直到将所有试卷都定好名次,皇帝点出一甲、二甲、三甲之后,才能走出文华殿。
雍正帝读了一天卷子,有些头昏脑涨,他看的二三十份卷子中,有的言之有物,但总归缺了点味道,大多都是务虚空谈,堆砌辞藻,阅之乏味之作。
雍正帝出了文华殿,顺脚去了内阁。
内阁这边,允祥和允禩兄弟两个,再加上一个年羹尧和其他在旗阁老们,对着两份奏折品读。
允禩边读边笑:“……八旗兵丁饷银、甲米发放,在于公信力,公信力在于监察,监察在于公平、公正、公道……哈哈,你们说,八旗有这个东西吗?”
允祥无奈道:“八哥,我们的目标是做到,不是质问。”
允禩:“呵呵,老十三,怪不得你能得皇上看重,原来是个天真无邪的性子。”
允祥牙酸,他总觉着这位“八贤王”,性子是越来越阴阳怪气了。
允禩问年羹尧:“亮工,你那份折子如何?”
年羹尧总结道:“户部该头疼了。”
允祥道:“给我看看……唔,盖官舍,翻修北京城……这前一个可行,后一个,难。”
允禩拿过来仔细看过,道:“没什么难的,德亨向来能随机应变,变废为宝,在咱们看来难的,经他之手,说不得就简单了。眼见的京郊即将涌现大批量灾民,至少劳工是不缺的。至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