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957
去押宝皇长子啊……
所以,为了重新稳定朝局,弘晖只得将阿尔松阿给搬出来,和越发壮大的栋鄂氏相抗衡。
延寿若是再不识趣,下一个刀锋对向的就是栋鄂氏,等他将外戚给削的差不多了,希望朝臣就能明白,与其豪赌下注,不如关注自身来的实在。
永华嘿嘿笑道:“我不耐烦应付他们,说几句话就回来了。”
永璋道:“我看叔祖十分不耐烦的样子,也只过个场面,就放他走了。”
大家都去看德亨,德亨不满道:“他是他,你们都看我做什么?”
弘晖摇头道:“什么主子养什么奴才,阿尔松阿跟你这么多年,倒是养出了一副耿介脾气,比以前越发没耐心了。想当年,他在圣祖身边做御前侍卫时候,那叫一个小心翼翼,谦恭有礼,如履薄冰……”
永华和永璋好奇听着,衍潢和德隆却是都哈哈笑了起来。
德亨:……
怪我喽?
回宫后,弘晖只接受了诸王公内外蒙古文武大臣等朝贺,未摆宴席,就命散去,自己回后宫参加家宴。
冬至是大节日,比元旦还要重要。
长春宫,皇后端坐一侧,笑吟吟听众人跟太后闲话,看贵妃栋鄂氏进进出出的忙活。
一应锁礼都有内务府去办,贵妃也只是进来回一回话,问一问太后和皇后的意见。
太后让她自己做主,她这里只要不出了大规矩一切都可,皇后……
皇后自也是都好。
栋鄂氏诚惶诚恐,做事越发小心谨慎了。
弘晖携栋鄂氏手进来,永华、永璋、弘昼、弘历等皇子皇孙们跟在后面。
太后看他身后,问道:“怎么没将德亨带来?”
皇子皇孙给太后、皇后见礼,太后让他们自己坐。
弘晖随口道:“国公府一大家子都等他呢,儿臣怎好夺他人天伦之美。”
皇后拉着儿子的手问道:“有没有冷着?”
永璋小声回道:“儿子不冷,母后可有用了汗阿玛赐的胙肉了吗?”
皇后点头。
永华和贵妃对视一眼,贵妃站在太后一侧,留意着伺候婆婆和夫君。
永华自己找了个位置坐下来,弘历坐他身边,永华提醒道:“四叔坐混了。”
弘历:“无碍,都是家宴,咱们叔侄说说话。”
永华:……
太后叹道:“也罢了,他国孝家孝两重孝,的确不适宜出现在这里。”
弘晖道:“等过几日去了圆明园,您就能时常召见他了。”
弘历笑道:“看来咱们叔侄说不了几句话了,你们都去了园子,我只能在阿哥所独守了。”
弘昼在旁剥橘子插嘴道:“还有弟弟呢,弟弟陪你。”
弘历:……
弘历白他一眼,道:“你可拉倒吧,我没美人红袖添香的吗?”
弘昼拿着开花的橘子在他脑后张牙舞爪,看的永华忍笑不已。
太后听说要搬去园子住,眼睛一亮,问皇帝儿子道:“咱们都去吗?”
弘晖笑道:“自然。儿臣让他和弟妹住蔚秀园,他已经答应了。”
? 如?您?访?问?的?网?址?F?a?B?u?y?e?不?是??????ü?ω?é?n?②????②????????o???则?为?山?寨?佔?点
太后拧眉细想,贵妃忙让去取园子舆图来,给太后看看蔚秀园在哪里。
皇后撇嘴,连个园子位置都说不清楚,也就献献殷勤罢。
永璋对她道:“到时候儿子住梧桐院,日日去给母后请安也便宜。”
皇后心疼道:“梧桐院你小时候住一住就行了,现在再住就有些逼仄了,该让皇上给你赐个单独院子。若是赐园子最好。”
永璋笑道:“儿臣觉着梧桐院正好,离汗阿玛近些。”
皇后:“……倒也罢了。”
园子舆图很快拿来,太后就着贵妃的手细看,待看清自己住的园子和蔚秀园位置,不免道:“离的也太远了些,隔了好几座湖呢。”
其实也就曲院风荷一座大湖和一个小水泡子罢了。
弘晖笑道:“那也不能让他住内园吧?那是儿臣的后宫。”
太后只得道:“那也罢了,你跟他说,让他时常来看看我。”
弘晖笑道:“不用儿臣说,他自是会日日去看望您的。”
太后展颜道:“你说的是,他是再孝顺不过的孩子了……”
年底祭祀繁多,弘晖除了祭祀天地太庙等大祭亲临,其他都命雅尔江阿等宗室老臣去代为祭祀。
雍正五年年末过的并不平静。
新帝施行新政,报纸横空出世,发行天下,让百姓知晓改朝换代之事和朝廷新的惠民政策。
皇帝向臣工们发了新纸币做新年贺礼,共迎新春。
同贺新朝。
第421章
天盛元年元旦, 朝廷向天下颁布《登极诏》。
此诏在天盛帝登基时开始制定,诏内恩款,凡四十二条, 历时四月有余,制定成文,在新年、新朝元旦这一天,通过报纸, 颁布天下。
寰宇内外,凡有识之士、读文之人,都在拜读新朝新政,也是第一次让天下百姓,直观的了解到了,朝廷有几部几司,是如何运作,统领万民的。
第一次, 皇帝, 离他们是那么近。
“谕内阁……”
“谕大学士……”
“谕吏部……”
……
“谕道员……”
“谕副将、参将、游击等官……”
“谕天下万民……”
这一份《登极诏》就像一份新朝执政总纲,宣布内阁、六部有司、地方督抚道台等各衙门职责, 指出各部门弊端,指明革新方向,表明皇帝愿意受万民监督的决心和德行。
普天之下、有史以来独一份儿,赚足了所有人的眼球。
整个正月,华夏大地上,只要是有人的地方, 都会手握一份报纸, 识字的自己读, 不识字的, 找个识字的先生,听读。
尤其是《谕天下万民篇》,通篇大白话,只要是耳朵没聋会说话的,都能听的明白。
田间地头锅台炕边的老农妇人们咂摸着嘴儿犯稀奇:原来皇帝老儿是这个样子的……
圆明园道路上,永琏骑着一辆儿童自行车在阿玛身前呼啸来呼啸去,不住催道:“阿玛,快些……”又单脚刹车对“呼哧”“呼哧”努力蹬车的永璜挤眉弄眼道,“弟弟,要不要坐哥哥的车?”
过年长了一岁也才两岁半的永璜终于会蹦两个字了:“不!要!!”
永琏呼哈怪笑:“阿玛,小二蹬不动了,您拽拽他。”
德亨的腰间栓了一根麻绳,麻绳的另一端,系在永璜的儿童小三轮上。
永璜戴着虎头帽,穿着连体衣,两只戴着毛线手套的小手板正的扶着车把,葡萄似的大眼睛瞪着前方宽广的道路,两只小脚可劲儿的蹬着车脚扎子,“嘿咻嘿咻”的驾驶着座驾前进。
那小劲儿,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