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00


抓到第二批了。

这也说明了明珠的布置相当隐秘,既引出了想要偷茶树之人,抓到第一批后,也没泄露风声,才能顺利抓住第二批人。

云岚歪着小脑袋一想,就知道明珠是故意这么写的,变相说明自己的能干。

这些臣子真是满身都是心眼子,写个折子,字里行间都充满了心机。

皇帝自然也看出来了,微微颔首道:“明珠这差事暂时办得还算凑合,就看能引出多少人来了。”

云岚是听出来了,皇帝虽然嘴上夸赞明珠,实际上并不是很满意。

确实也是,皇帝要的是抓住背后的大鱼,不是这些小虾米。小虾米源源不绝,抓多少都会再有新的过来,还都不知道多少内情的炮灰,实在没什么用。

不过时间那么短,明珠暂时能做到这个份上,皇帝也没太苛刻,只等着看他后边如何作为了。

皇帝用朱笔一勾,写了一句“再接再厉”就把折子放在左边,拿起新的一本折子看了起来。

这次是索额图写来的,说是跟罗刹国的买卖做得很顺利。

云岚才知道,跟罗刹国的贸易,皇帝交给索额图去办了。

不过也是,宜尔格图负责海关和跟西洋海商的买卖已经忙得焦头烂额了,连茶树被偷的事都交给明珠去办,自然分不出心思再去管罗刹国的互市。

正好索额图最近闲着,皇帝就把这个差事交给他了。

索额图在折子里提到,除了茶砖之外,红糖和白糖最受欢迎。

他再三提高价格,买糖的人依旧络绎不绝,甚至还有人私下给自己送礼,就想要尽早买到。

索额图当然不敢收礼物,还退了回去,又跟皇帝建议,准备让南边多建一些糖坊。

他还学着宜尔格图的样子,把罗刹国在互市上,最近一个月茶叶和糖的买卖数量列了出来。

茶叶和糖分别卖了多少,买的最多的人是谁,对方买了多少,当时卖的价格多少,单子是列得清楚明白,一目了然。

云岚心里暗暗点头,索额图学得倒是不错,不是只夸夸其谈,而是列出数据,看着更加清晰明了。

皇帝显然也颇为满意,用朱笔写下批语,同意索额图的建议。

云岚知道如今制糖都是一家一户做的,每家做的量不多,他们做好后会卖到糖铺里头,算是给家里添了一个进项。

糖的价格一般起伏不大,在南边算是个不错的营生。

很多农户家里种了一大片甘蔗,收获后再榨汁熬成红糖,然后卖给糖铺换钱。

如今这糖的需求忽然多了起来,价格也跟着暴涨,于是家家户户自己制糖的就更多了。

他们再送去糖铺,铺面未必全吃得下,于是就出现了糖商。 w?a?n?g?址?f?a?b?u?Y?e?????ǔ???ē?n???0??????﹒?????M

糖商跟茶商差不多,他们上门收下这些一家一户做的红糖,出的价钱比糖铺还高一点。

当地人自然愿意卖给糖商,还不用自个跑过去送货。

糖商买下这些红糖后,大部分卖给朝廷送去罗刹国,少部分会精炼成白糖再卖上大价钱。

不是他们不想把所有红糖都制成白糖,毕竟这样的话,价钱就能翻倍涨,利润也能更多。

而是白糖的价钱实在太高了,一般的小贵族根本吃不起,能买,但是买得并不多。

能买的多的是大贵族,可是大贵族的人数也不多。

所以大部分卖掉的都是红糖,索性这些糖商只做出少部分白糖来卖。

物以稀为贵,白糖的价格也能拔高更多,糖商并不算吃亏。

尤其朝廷出的价钱比糖商亲自跑去罗刹国还是要划算一些,毕竟罗刹国人彪悍,跟他们做买卖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可能买卖之后,货和钱都要没了,还不如跟朝廷做买卖,起码这钱能保住。

能更安全赚钱,谁会去拼命呢?

当然,要是糖商亲自去罗刹国卖的价钱要翻上几倍甚至更多,他们就很可能真的会拼命了,毕竟暴利会让人疯狂。

索额图建议让人增加糖坊,却并不是让更加人在家里制糖,而是建一座制糖工坊,招人进去制糖。

这样一来,原料集中,人手也更集中,制糖的效率就能更高了。

毕竟一家一户,家里的人手是有限的,他们能制糖的数量也不多,质量还参差不齐。

有些制糖的技术能更好一点,有些则是差一点,不能混在一起,还得分开来卖,实在太麻烦了。

倒不如让他们在工坊一起制糖,做出的红糖有一个相同的标准,能做得更好,那么就能用统一价钱来出售了。

如此一来,糖商就不能独大,想赚多少中间差价都他们说了算。

朝廷可以跟糖坊直接下单,然后收到更好的红糖,还不用只依赖糖商来送货,可以说是一举数得了。

当然索额图也没有把糖商的饭碗彻底砸了,毕竟糖坊的数量有限,依旧有不少家里做的红糖,糖商也能继续收下并转卖给朝廷。

云岚只能说,索额图这脑瓜子真是灵活得很,哪怕不当大臣,当商人也能大有作为。

皇帝可能早就清楚索额图在这方面有些才能,于是才会把这事交给他来办。

果然如皇帝所料,索额图办得相当不错,跟罗刹国的买卖是越做越红火,国库已经从罗刹国那边得到不少金银。

是的,除了金子交易之外,罗刹国的银矿也相当不少。

贵族们手里有金子,却也不能都挥霍光了来互市买东西,所以跟朝廷商量,另外用银子来埋单。

皇帝爽快答应下来,毕竟这边大多用的是银两,用金子的还是少,所以对银的需求也相当大。

罗刹国愿意给,皇帝当然愿意收下。

金银源源不绝送到国库来,云岚有一回遇到户部尚书,感觉这位老尚书的脸都快笑烂了,也再不跟皇帝哭穷了。

毕竟如今国库不管是支撑各地赈灾,还是建造堤坝,都是绰绰有余。

尤其陈廷敬还想到解决灾民的法子,把不少灾民挪到外地的茶山干活,能得工钱养活家人,大多数人都乐意得很。

留在原地的还能去堤坝干活,再不行也能帮着清理农田,能得官府给的一笔不算多的工钱,日子也能过下去。

这样除了一开始的需要调配附近的粮仓,开仓赈灾之外,后边农田清理好,重新种下早季稻,约莫两个月就能收获,缓解当地粮食不足的情况,也算是能够自给自足了。

国库需要的,就是一开始提供一部分稻种,后边就不怎么需要再操心了。

早季稻出的稻米产量不是特别多,时间短,味道也不会太好。

但是因为时间短这个优点,就很适合灾情严重的地方,能够尽早收获。

等彻底缓过来,就能种晚季稻,稻米产量更多,味道也会比早季稻更好一点。

- 御宅屋 https://www.yuzhaiwu1.vi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