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330
够大,宫里做的弓都是给小阿哥做的居多,沉甸甸的,不太好拿。
这些弓换了材料,结实但是轻,更适合女子用。
对蒙古来说,做这些弓就多了,手艺更好,太皇太后特地让家里那边的老师傅做的新弓。
云岚拿在手里,立刻就喜欢上了,确实轻巧得多,不会压得胳膊沉。 w?a?n?g?址?F?a?b?u?页?????u???ě?n???????????????????
之前那些弓有点太沉了,她练习射箭后回去胳膊会酸,还得让人揉一揉,不然第二天胳膊都要抬不起来的。
云岚扬起脸,甜甜笑道:“谢谢乌库妈妈,我很喜欢,会好好珍惜这些弓的。”
太皇太后笑眯眯搂着她道:“珍惜什么,这弓送给你,就是让你用的,用得好,回头我再叫人多做两张过来。”
云岚疑惑,她有两张弓还不够,后边再继续做,不会浪费了吗?
太皇太后看出她的疑惑,笑着解释道:“你如今用这弓感觉正合适,过两年就会太轻了,反而不趁手,得换稍微大一点重一些的。“
知道太皇太后从小也是个骑射极有天赋之人,又极为出色,她说的话准没错!
于是云岚点点头,只等着自己努力练箭,练得更好,就能换新的弓了。
太皇太后摸着云岚的小手,又让人送来药膏,给她擦手。
被弓磨久了,云岚娇嫩的皮肤会磨得难受。
太皇太后叮嘱道:“这里头搁了珍珠粉,用完后手就要滑嫩多了,也不容易起茧子。”
她又跟云岚分享了射箭的一点小技巧,云岚认真记下,回头打算都试一试。
两人说了好一会儿话,皇太后才抱着五阿哥出来。
五阿哥醒了,打了个小小的哈欠,看着云岚露出一个可爱的无齿笑容。
云岚摸了摸五阿哥的小脸,他的小手软软搭在云岚的手背上,身上飘来淡淡的奶香味。
皇太后也许久不见云岚了,拉着她的手说了好一会儿话。
眼看五阿哥又快睡着了,太皇太后笑着提醒道:“琪琪格不是打算带五阿哥去御花园走走,再不去,五阿哥眼看着又要睡过去了。”
皇太后这才回神,笑眯眯道:“我这许久不见大格格,一时说话就收不住了。”
她又叮嘱云岚以后多来慈宁宫,就带着五阿哥去御花园了。
太皇太后跟云岚解释道:“自从五阿哥来了慈宁宫,琪琪格就变得活泼多了。她之前总跟着我在佛堂,不是念经就是捡佛豆。”
“她还年轻,实在没必要如此,幸好如今有个孩子。琪琪格一颗心都在五阿哥身上,每天照顾孩子,等他醒来就带去御花园散步,瞧着脸色都比之前好了。”
云岚也是这么觉得的,皇太后如今脸上带着笑,眼里都是欢喜和笑意了,跟之前截然不同。
太皇太后留了云岚用过饭,这才让她回去。
时间掐得刚刚好,云岚刚回到尚书房,也快要开始下午的课了。
小太子见云岚带回来两张新弓,摸着就要轻巧得多,于是小声问道:“姐姐,这是乌库妈妈给你新做的弓吗?”
云岚点点头道:“是,说是蒙古那边的秘技做的,适合女子用。”
小太子听后附和道:“确实拿着轻多了,很适合姐姐。”
他见云岚忽然往后看其他刚进尚书房的人,不由奇怪道:“姐姐去慈宁宫一趟,怎的对后边进来的人感兴趣了?”
云岚随口答道:“乌库妈妈说,她家里有孩子进尚书房来,叫班第的,我想不起是哪一个,就想认一认。”
小太子立刻凑过来,挡住云岚的视线,警惕道:“乌库妈妈怎的忽然跟姐姐提这个?反正皇阿玛说了,每月会亲自考核。要是成绩不好,三次考核都不及格,就要离开尚书房的。”
云岚还是第一次知道这事,注意力果真转开了,疑惑道:“皇阿玛什么时候说的,怎的我不知道?”
大阿哥也探头过来说道:“因为姐姐不用考核,皇阿玛就没跟姐姐说了。”
云岚嘟囔道:“看来你们都知道,只有我一个人不知情。”
大阿哥歪着头说道:“姐姐不用参加考核,这不是挺好的吗?
小太子推了推大阿哥,让他少说两句,又跟云岚解释道:“皇阿玛只提了一句,什么时候考核,考的什么,我们也是一概不清楚的,回头皇阿玛应该会问姐姐考核的事了。”
云岚点了下头,白晋已经来了,就只能暂时放下此事,先上课了。
大阿哥回去坐下之前小声问小太子道:“姐姐刚才是不高兴了?为什么啊?”
要他不用被皇帝考核,都要高兴得跳起来了!
小太子发现大阿哥才后知后觉,没好气道:“上课了,等下再说。”
大阿哥只好坐下,白晋已经开始讲课了。
他之前已经说完了几何的概念,不过这些新来尚书房的孩子还没上过,回头得补上。
如今就不重复了,白晋就接着往下说。
小太子跟之前一样专心听课,大阿哥听得一个劲皱眉头,不是很明白的样子。
大格格听一会就好像在走神,不过白晋也不在意,毕竟他感觉大格格很多都会,可能跟皇帝提前学过了。
只后边几个新来的孩子一脸茫然,白晋感觉自己补课之路可能不容易了。
他们就只能中午补,但是要补的实在太多了。
李光地、陈廷敬、梅文鼎和白晋等人就商量了一下,轮流给这些孩子中午的时候补课。
午休有一个多时辰,两两补课的话,进度会快一点。
他们都排好课了,就只能中午的时候抓紧给新来的孩子补上。
只是白晋没那么乐观,那么多知识一下子补进去,未必都能吃进去不说,估计塞进去,可能第二天就忘记一半了。
白晋还跟皇帝提议,不如让骑射特别出色的孩子留下来补课。
蒙古勋贵的孩子在骑射上十分有天赋,有些刚会走,就已经会骑马了。
三岁骑射就已经相当不错,根本没必要进宫后还跟着学。
皇帝却不同意,摇头道:“上课就该一直在一起,不好分开。你们先给新来的孩子补课,能补多少是多少。他们家里也会请先生帮忙补一补,不用太担心。”
闻言,白晋只好放弃了,毕竟皇帝都这么说了,这些孩子能跟上是好,跟不上,那很可能就不能继续留下来了。
白晋很清楚宫廷里的残酷,光是传教士,到大清来的不知道有多少,能出头的就那么一些。
比如他,比如掌管玻璃工坊的纪理安,比如曾经的南怀仁。
哪怕像南怀仁这样立过功的,只要犯错了,一样会被赶出去。
更别提是这些新来的孩子,哪怕身份尊贵,却又如何能比宫里的孩子更尊贵呢?
他们不更努力,跟不上,不管谁求情,估计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