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384
肥差,怎么还掺和到瞒报蝗灾这事来了?
她满脸疑惑去问皇帝,皇帝拿出另外一个密折来,递了过去。
云岚打开一看,才明白工部尚书为何会掺和进来,因为被当地官员拿捏住了把柄。
这把柄也很简单,就是当地有一座桥年久失修,报了工部来修缮。
工部派人丈量过后,确实批了工程,还让人来修缮。
只是这工程不大,又比较偏远,工部尚书捞的油水就有点多了。
他估计以为天高皇帝远的,修缮差一点也不会有人发现。
回头桥又坏了,工部再派人来修缮,又是一笔钱落入口袋,何乐而不为呢!
所以修得太好,经久不坏,反而不美,倒不如时不时要修一修,正好能审批更多的工程款项了。
工部尚书哪里能料到,他这边剥了一层,落在底下官员又剥了一层,层层剥下去,最后真正到手的修缮款就所剩无几了。
钱少也不能不办差,只能糊弄了,用最差的材料,简单修缮一番。
没料才修好,就刚好碰上一场暴雨,桥就彻底塌了。
当地官员在下游搜集到桥的材料,知道用的是熟土,而非生土,其它的就更差了。
他们正愁此事帮忙瞒着的人不够多,于是借此写信给刑部尚书告知此事。
刑部尚书一看,立刻把工部尚书拖下水,以此为威胁,让他帮忙遮掩一番。
反正工部欺上瞒下的事做的多了,技巧纯熟,多一件也没什么。
有了工部尚书帮忙,瞒住蝗灾的事就能滴水不漏了。
果不其然,有工部尚书加入,这事居然瞒了几年,如今才被一个被抢劫之人无意中撞破了。
只能说天网恢恢,疏而不漏。
这下子不止工部尚书,工部上下都要被停职查办了。
毕竟工部尚书做的事,工部其他人不可能完全不知情,钱大头在尚书的口袋,其他小的都给其余人瓜分了。
工部的人被抓后,审问过,口供很快被送到御书房。
云岚看过后,发现人不要脸果然无敌。竟然有工部的人说自己收了银钱,但是对工部尚书拿回扣和孝敬以及隐瞒蝗灾的事通通都不知情!
她看着都无语了,难不成工部尚书大发善心,喜欢当散财童子,爱给属下隔三差五发钱了?
属下就猛猛收下,什么都不问,只认为工部尚书是钱多了烧手,不送给别人就浑身难受吗?
云岚:这人当其他人是傻子,还是在自欺欺人?
? 如?您?访?问?的?网?阯?f?a?布?Y?e?不?是?í????ü?????n?2???????5?????????则?为?屾?寨?佔?点
皇帝看了之后也嗤笑道:“为了脱罪,他们真是什么话都敢说出口。”
闻言,云岚深以为然,说道:“来历不明的钱这些人完全不问就能心安理得收下,他们平日也不知道在别处收了多少这样的银钱了。”
皇帝也是这么觉得的,派人去他们家里搜了搜,还真搜出不少账本来。
这些隐秘的账本,记下的当然不是表面上的收入,而是暗地里的灰色进项了。
虽然皇帝知道如今官员的年俸不高,私底下会收下属的孝敬和其他回扣来补贴,却没想到他们如此胆大,收得这么多。
这都不是一点点用来补贴,比年俸多了好几倍甚至十几倍都有。
他们还公然记账,生怕自己收得少了吗?
云岚却认为,这些大臣记账未必是觉得少了,而是记下孝敬的人,没送的人立刻就能看出来。
都说随大流送孝敬的人未必能记得住,但是上峰一定会记住从来不送的下属了。
记住后要怎么做,上峰当然要给这些下属穿小鞋啦!
别人都送了,就他们不送,这不是看不起自己这个上峰,跟其他人不合群了吗?
不合群,那就不堪大任,以后要提拔重用谁,还用说了吗?
云岚想着,这算是职场霸凌了吧?
不贿赂上司,仕途就走到头了。
虽然知道这些人暗地里的规矩,这么明目张胆还是第一回。
看看这些账本上,还会记录谁送了多少次,送的是什么。
贵重的还是不贵重的,后边还会有点评。
比如这人送的少,送的还都是不值钱的东西,能耐却没多少。
比如这人送的多,送的还算贵重,只是能力不行,交代的差事没办成,以后不能多用。
比如这人从来没送过,能力却十分不错,差事要给,不过让没能耐但是送礼的人一起搭档做,最后让后边这人摘桃子抢功劳之类的。
收贿赂就算了,点评就算了,这还如此嚣张要抢人功劳,云岚都要看不下去了。
这世上竟然有如此厚颜无耻之徒!
皇帝二话不说,就派人去抄家了。
证据确凿得不能再确凿,这些人也不能再嚷嚷自己不知情的。
毕竟不少差事两个人做,功劳总是其中一个人身上,加上账本上写的,完全是铁证如山了!
抄家出来的银钱,是一箱箱送进宫里来。
原本以为工部尚书和刑部尚书抄家,钱财会是最多的,所以准备了不少牛车。
谁能想到,一个刑部侍郎和左都御史却也不少,车子根本不够用了。
刑部侍郎就算了,跟刑部尚书同流合污,分了不少灰色收入。
左都御史作为都察院主管,负责监察百官、审理重大案件,身份地位只比六部尚书低一点。
云岚也不明白,他都做到这个官职了,竟然还跟刑部侍郎一起遮掩此事,对此人有什么好处吗?
难不成左都御史跟工部尚书一样,也有把柄在刑部尚书手里?
皇帝看出女儿的疑惑,解释道:“左都御史要监督百官,却出了这样的纰漏,而且他知道的时候应该迟了。”
云岚顿时明白了,左都御史没能第一时间察觉当地官员的问题,等知道的时候,皇帝估计已经嘉奖了当地官吏。
这时候左都御史再跳出来,那就太晚了,还可能被牵连其中。
一是这时候再出来禀报,会叫皇帝丢脸。
二是严重失职,这么迟才察觉出端倪来。
这会儿说了,左都御史就可能因为视察之罪丢了官职,还不如帮着隐瞒,只要努力遮掩住,皇帝就不会知道。
皇帝不知道真相,那他的官职就能保住了。
刑部尚书估计利用这一点,把左都御史也拉进来,成为同伙,这事的帮手就多了起来。
尤其这帮手是一个比一个厉害,全是一品二品大员。
如果不是上京告状的人戳破此事,皇帝真的可能被瞒住好多年,叫这些人就如此遮掩得严严实实的。
云岚不由抬头跟皇帝开玩笑道:“那个上京告状的人,倒像是个吹号人,愣是把此事捅破天,不然皇阿玛就一直被蒙在鼓里了,是不是该嘉奖他才是?”
皇帝听后,认真想了想,还挺认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