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36




沈宁笑了笑,“婶儿,刚才我冷不丁听了两嗓子,啥也没听明白,倒是白捡骂儿了。”

谭婆子摆摆手,“没事儿了,那房子你就放心住着吧。”

沈宁又福了福,便转身走了。

听邻居骂架的意思谭家闺女不是嫁给陈记粮店的少东家,倒像是给老东家做小了。

这年代闺女给人做妾做丫头的也很普遍,谁让世道艰难呢。

只是周边邻居总归是要说说闲话的。

沈宁对此没有成见,她不会用现代观念要求古代人。

再说美貌从来都是一种天赋资源,和智商、体能一样,有人靠聪明吃饭,有人靠力气大吃饭,有人靠美貌吃饭似乎也无可厚非。

只要没害人,那都没错,只是个人选择而已。

沈宁没想到借房子这么容易,几乎没浪费什么时间。

时候还早,她决定先去附近的铁匠铺预订铁锅,之后再去小姑婆家宋记布庄买棉花。



铁匠是手艺人,而且是官府认证的匠户,和农户不同,他们靠手艺吃饭,也要定期服徭役。

镇上就一家铁匠铺,一如裴二郎小时候跟着爷爷来时的样子,西边还是一家面摊儿,只不过早换过老板了,东边则是一家开了几年的书铺。

这年头城里的书铺都有靠山,没人敢来捣乱,书籍又贵,走科举的学子又多,生意自然兴隆。

路过的时候沈宁很想去逛逛,她前世就爱逛书店,一逛好半天。

她怕自己一逛就停不下来,还是先去铁匠铺。

一踏进铁匠铺就被一股热浪扑面糊来。

铁匠铺里面很空阔,中间一个木架子上放着大铁砧,里面角落有熊熊燃烧的炉火,几个光膀子穿短裤戴着皮围裙的壮汉正在干活儿。

一个精瘦却干练的老头儿左手握着大铁钳子,钳子夹着一块烧红的镰刀状的扁铁块,右手握着小铁锤,叮一下,旁边的壮汉就双手抡大铁锤,“铛”一下跟着敲过去,很快就叮叮当当敲打起来。

另外一个汉子则夹着打制好的铁锄头往旁边的油水混合物里淬火,滋啦一阵白烟儿冒出。

入门处靠墙有一排木架子,上面挂着各种打制好的农具,下面还有一个木柜子,上面也摆放着一些不宜悬挂的铁器。

看到沈宁过来,一个大汉跨步过来,瓮声瓮气,“这位大嫂,买什么?”

沈宁擦了擦被熏蒸出来的汗水,提高声音道:“有现成的铁锅吗?家里没锅吃饭了。”

这年代买铁锅需要订制,有些农具也需要订制,只有常用的锄头镰刀柴刀这些才会摆着卖。

偶尔的铁匠也会提前做好常用型号的锅放在那里卖,也有别家付不起尾款的也会摆出来继续卖。

沈宁想碰碰运气。

大铁锅没有现成的,倒是有一口双耳小铁锅,也是铁水浇铸的,不是现代那种精铁锻打锅。

深一揸,口阔一尺两寸左右,比现代家用炒锅大一圈,深一倍。

很适合农家使用。

农家过日子大铁锅和小铁锅都必备,大锅蒸馒头包子、煮大锅豆子做酱块、煮豆浆做豆腐什么的,小锅就是炒菜炖菜热饭等。

当然都不便宜,大锅将近三尺的直径,和沈宁现代吃的超大号农家地锅鸡那个铁锅差不多大,直径有一米。

大锅要180文,小锅90文。

一亩地一季豆子能收一石左右,一石也就卖个580文左右。

说实话真的不便宜,怪不得有些人家连口铁锅都没,一直用泥锅、砂锅煮饭。

沈宁试着还价,“师傅,我买一口大锅一口小锅,能不能便宜些?”

那壮汉瓮声瓮气道:“你这嫂子恁不识趣,铁家什儿都是官府定价,又不是俺们说了算,你买多了俺们还得跟官府报备多收你税呢。”

这些人服务态度就是如此,沈宁也不恼。

她又问有没有大的锅铲子。

大的锅铲子既可以用来炒菜,还能当瓦刀抹墙,又能蹲在菜畦栽菜用,用途多多,家里得备一个。

太穷,她不得不想尽办法节省,尽量一物多用。

男人从柜子里掏出一个半尺多长的铲子,没有装木柄,得自己装,这属于木匠活儿铁匠不管。

铁铲子竟然也要45文!

沈宁忍不住用了量比法儿,一个锅那么大,用那么多铁,90文,一个铲子就要45文。

真黑啊。

男人瞥了她一眼,看她神情就知道在嫌贵,他心道铲子是锻打的不是浇铸的,有韧劲,结实还不脆,当然贵!

可他一个字也不说出来。

沈宁叹气,没辙,只能买。

她悄悄数了钱拿出来放在柜台上,小铁锅和大铲子以及大铁锅的定钱。

一共225文,好大一堆!

钱叮叮当当给出去的时候她的心也跟着直抽抽。

男人给她一个烙着铁锅图样的小铁片,让她过两天拿小铁片来取锅。

沈宁拿着小铁片翻来覆去看了看,怪好玩儿呢。

她把大铲子放进背篓里,铁锅则用麻绳捆在背篓上面。

要走的时候那男人突然道:“这样吧,我送你一把小刀片。”

铁匠铺别的没有,就是铁多,他们也会自己打制一点小东西。

他这里就有一些用铁片开刃做的小刀片,随手送一把。

沈宁眼睛一亮,刀片好啊,家里有个刀片切小东西方便,否则什么都用大菜刀、镰刀的可不方便。

男人把刀片翻出来,是长约三寸宽约两指的开刃铁片,看着挺锋利的。

沈宁:“谢谢铁匠大哥。”

男人被火炉烤得黝黑的脸庞瞬间红了。

沈宁已经背着背篓和锅转身走了。

买了锅,她是不是还得去买块肥肉开锅啊?

这年头和五六十年代差不多,大家都喜欢肥肉,因为肥肉香,瘦肉柴。

既然要买肥肉开锅,那是不是买块五花肉回去做红烧肉?

吃红烧肉得就大米饭或者用馒头夹着吃才行,就豆饭就不美了。

沈宁心里盘算着,算了,现在还没搬家,住在一起炖红烧肉太刺激了。

之前刺激吴秀娥是为了分家,已经分完家就没必要刺激,那样没好处。

还是等搬家以后再改善吧,锅也等搬家以后再开,到时候大锅小锅一起开。

离开铁匠铺路过书肆她往里看了一眼,见有几个穿长衫的书生在里面看书选书,她甚至耳尖地听见门口书肆掌柜算账说三两二钱银钱。

沈宁:!!!

现代商家赚女人和孩子的钱,古代商家就是赚读书人的钱。

读书人的钱是真好赚。

出手就是几两几两银钱。

而普通庄户人买盐那几个铜板有时候都捉襟见肘。

沈宁快步绕过书肆往对面的

- 御宅屋 https://www.yuzhaiwu1.vi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