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81
。
高里正越发觉得沈宁和裴二郎是有真本事的人,这俩人以前藏得真深啊,连他都骗过去了。
幸好,他有一双火眼金睛,早早和两人搞好关系。
那边王木匠和王大吃得根本不说话。
太好吃了!!
王大心里只有一个念头,为了这碗饭,也会好好跟着裴二郎的!
我管裴二郎叫哥!
王木匠也觉得自己没那么老,身体没那么不好了。
他甚至觉得自己也可以跟着裴二郎干几年呢。
大儿子做泥瓦工,他做木匠,这不是正好?
就在他们吃得正欢儿的时候沈宁揭开几个小坛子。
高里正鼻子灵,瞬间闻到了。
他吸吸鼻子,“阿宁,腐乳好了?”
沈宁笑道:“是呢,给大家伙儿品品,看看比外头的如何。”
高里正:“快拿来我瞧瞧。”
王木匠也是老眼一亮,这豆腐娘子也好本事,会点豆腐,会做这好菜肴,竟然连腐乳都会做?
这样下去的话那裴庄不就是第二个柳家洼了?
想想柳大爷曾经捻着胡须说“龙庙镇只有我柳家能做得这美味豆腐和腐乳”的得意模样,王木匠就忍不住笑。
快给我老头子也尝尝,比柳家的如何。
沈宁拍开小坛子,小鹤年和小珍珠一人捧着一个碗帮忙端腐乳。
沈宁一个碗里夹了四块,“腐乳咸,先稍微尝尝味道。”
这些可是给高里正拿去县城试吃的样品,自家少吃点,回头要大批量做了。
四种味道:花椒油的,茱萸油的,不加油没茱萸有葱姜蒜的,不加油有茱萸碎末的。
高里正一尝就发出嗯嗯好吃的赞叹声,“这是四个味道?都好吃!这两个口感更加细腻绵软油润,你是浸了油的。”
沈宁笑道:“里正伯好舌头。”
高里正又尝茱萸的,初尝有点苦味儿,但是再一品又觉得正好。
他道:“烫一小壶酒就更好了,我感觉这个放在茶馆儿、酒馆儿,一碟子茴香豆,一碟子腐乳、一碟子香干、一碟子油豆皮笋,啧啧,再听听书、小曲儿的,神仙日子了。”
沈宁心道要是有辣椒和花生、瓜子,那才叫神仙呢。
王木匠和王大舌头没那么灵敏,就知道好吃。
哪个味道都好吃,不挑!
王大本身就吃了四个煎饼,又怒干俩,惹得王木匠直瞪他,让他少吃点。
你吃这么多,给裴二郎吓着不要你了怎么办?
沈宁尝了尝,没茱萸的味道都很好吃,因为是成熟的方子,肯定不少人喜欢。
加茱萸的怎么说呢,因为这个味又辣还泛着一点苦,而这个苦呢是茱萸苦,倒是没有让腐乳也很苦,只是有一点点。
然后就越吃越有味道了。
裴母喜欢吃茱萸的,“炒小豆腐不行,做腐乳倒是很不错。”
裴父也喜欢这个。
年纪大了嘴巴没味道,喜欢重口味一点。
老两口吃了一辈子苦,太明显太冲的苦也排斥,但是这种泛着苦却又回甘的味道却很受他们喜欢。
? 如?您?访?问?的?W?a?n?g?址?发?B?u?页?不?是???f???w???n????????5?.?c?????则?为?屾?寨?佔?点
他笑道:“这是茱萸?还是第一次吃。”
小鹤年:“对呀,唐代大诗人王维说‘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众人又夸阿年会读书。
W?a?n?g?址?发?B?u?y?e?i???ü?????n??????????????????
因为小鹤年背诵了这句诗,众人顿觉茱萸味儿的腐乳更香了呢?
王木匠很想要一罐儿,但是听沈宁和高里正的意思人家这是做出来卖的,而且要带去县里试吃,他立刻把话咽下去。
等人家卖的时候他再买,反正老大要跟着裴二郎干活儿的,不怕买不着。
裴长青知道沈宁要和高里正商量腐乳的事儿,就先领着王木匠和王大去干活儿了。
裴父也不多歇息,跟着去了。
今儿把檩木全都铺上,再摆椽木,把椽子用椽花固定在檩木上,有些是直接修出卯榫扣上。
为了省钱,裴长青没用一根铁钉子。
铁贵啊,用不起!
王木匠手艺好,三间屋子上面的椽子不是一个处理办法,而是根据不同的部位、不同的受力需求有所变化的。
椽子之前王二处理了一点,后来他带着王大处理一些,还有一些是他和裴长青一起处理的。
看裴长青处理椽子,他越发坚信让儿子跟着裴长青干活儿了。
这裴二郎能耐,真的是瓦工木工一把抓的,人家是真的会木匠活儿,比他俩儿子强太多。
这时候有人来送麦草,裴母就领着俩崽儿去接收。
收完麦草他们再去院子里检查晒的萝卜皮和萝卜条,晒六成干就好。
摘下来把上面的灰冲洗一下,然后放在匾箩里端进屋里晾干,之后再放进沈宁调配好的腌料汁里。
有酸甜口的,有咸口的,还新配了一种茱萸口味的。
数日后就可以食用。
收拾完,裴母继续切萝卜。
一大车呢,一时半会儿可处理不完,得慢慢来。
屋里高里正一边品一边夸,“阿宁,我说实话啊,你这个腐乳味道比柳家的好,比县城另外两家的略胜一筹。尤其这个茱萸味道,独一无二!我没吃过,好吃 !”
为了品味道他没就主食,空口吃腐乳,结果发现茱萸味道的越吃越好吃呢。
沈宁笑道:“有里正伯这句话我就放心了。”
高里正喜欢,那他送豆制品的那几家就会接受。
初期他们没有什么本钱,沈宁更倾向于给这种固定渠道批发,等积累了一定的资金再去搞零售。
做生意本身就没既定标准,都是根据实际情况来调整的。
她跟高里正商量腐乳定价。
高里正回顾了一下柳家的包装,一个小坛子,说有三斤,卖三十文,实际他打开数过的,里面就三十块,加起来能有一斤豆腐,还有一斤汤,罐子也得一斤多。
即便加上物料费、人工所得、利润、运费,这价格也算很高了。
想想庄户人,三文的豆腐都舍不得吃呢。
三十文的腐乳就更不碰了。
沈宁也觉得相当暴利。
但是零售的话他们也不能低于三十文,毕竟城里也有豆腐坊,人家都卖三十文左右,说明市场需要这个价儿。
如果他们定价过低就是破坏行规,会引发别人同仇敌忾。
他们可以想别的办法,比如三十文里多给一些腐乳,少给一些汤。
老顾客可以拿着吃空的坛子去买腐乳,这样更便宜些。
这是零售模式,大宗批发就不受此限制,那是另外价格。
沈宁说出自己的意思以后,高里正连连点头,“没想到阿宁连生意都会做。”
这不是高里正夸张,毕竟这年头小庄户人谁会做生意啊,连东西怎么卖都不知道,沈宁却连怎么和柳家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