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207


傍晚下学再说。

现在他们要收拾去遛马了。

小少爷要带着阿年去和学堂的先生们会合,请教问题,

小少爷让小珍珠骑阿鹏以前骑过的驴

这驴子就养在他们在镇上的落脚点,在书肆后面那条胡同的院子里。

小鹤年还想提醒小珍珠骑驴要领呢。

结果小珍珠自己就踩着马镫蹭地爬上去了。

小少爷看得一怔,“阿年,珍珠比你利索。”

小鹤年有点没面子,“她是姐姐嘛,在娘胎里就比我有力气,吃得也多。”

小珍珠得意道:“那是,我现在也比你们力气大!”

她学着沈宁的样子比了比自己的大臂肌肉。

细细的小胳膊在她眼里是粗壮有力的。

大家笑起来。

阿鹏提醒道:“珍珠,即便你会骑驴也不能自己跑开,要缓慢慢行。”

小珍珠很听话,“阿鹏哥哥,我知道的。”

小少爷依然骑着那匹温顺的大马,也没有跑马而是缓步慢行,大家一起走,一边走还能聊天。

他们还带了一个仆从和厨子,带着谢掌柜给收拾的一篓子食材。

小少爷出门有时候很讲究,比如去某些地方会自备食材,有时候又很随意,比如去乡下农户家里吃粗茶淡饭也无所谓。





宋家,闹哄哄了一早上,终于吃过早饭收拾利索,大家也一起坐车出门了。

宋母是没空的,她有生意要忙。

大儿媳也要帮她盘账,不能去,大儿子二儿子要跟他爹出去处理生意上的事务,也不能去。

最后就是宋福瑞带队,女眷以二嫂郑氏为首。

今儿说白了就是镇上几户人家一起出去交际的。

这些大户有自己的交际圈子,花朝节、端午节、消暑节、登高节是大家扎堆聚会联络感情的机会。

这种时机一般是年轻姑娘、媳妇互相攀比的时间,谁礼仪学得好,谁绣活儿做得鲜亮,谁衣服首饰漂亮谁得宠等等。

而到了一定年纪的娘子们就歇了那些攀比的心思,大部分聚会就是说说体己话、吐吐槽,疏散疏散心情。

当然,喜欢攀比的在哪里都会比,年纪大了还可以比谁的男人没纳妾,谁的儿子有出息,谁的女儿嫁得好,谁的婆婆让她当家了等等。

比如郑氏,打做小姑娘时候就和姊妹比,嫁人以后和姊妹妯娌比,现在也改不了。

她比不得大嫂,大嫂得婆婆看重,跟着管家管生意,她虽然也帮着管,却只给大嫂打下手。

但是她比得过老三媳妇儿呀。

她咋也比裴云强。

到了目的地大家就扎棚子凑堆了。

娘娘庙不大,毕竟就是乡下地界儿镇上的一座庙,顶多一个小院儿,禅房都没几间,自然也没有给他们这么多人入住的地方。

他们也更愿意在外面扎棚子,聚堆闲聊。

大家都是自己带扎棚子的材料,到了这里让仆人火速扎起几个棚子,女人们坐棚子里休息说话,男人们去钓鱼、蹴鞠、跑马的。

还有附近不少百姓挎着篮子挑着担子的过来卖吃食,豆浆、豆腐脑、烧饼、肉馒头、发糕、茴香豆,虽然没什么精致货,却胜在热气腾腾。

那边儿有聚文学堂的先生们带着学生过来郊游,他们没有扎棚子,但是都带了厚衣服挡风。

聚文学堂的学生是统一服装的,宝蓝色的长袍,头戴同色头巾,先生则是网巾。

只是棉布衣衫,并不是绸缎料子,可他们的身份却高人一等。

尤其在这些商户家眷眼里,越发高不可攀。

郑氏叹了口气,“我们平儿原想去聚文学堂念书的,托了好些人也进不去。”

聚文学堂收学生很严格,不是给钱就能上的。

他们初衷是收谢家子弟,后来才逐渐放宽收外姓子弟。

一开始只收和谢家身份地位差不多的乡绅子弟,都是家里有官身的。

后来也有一些小地主托关系送自家聪慧的孩子进去读书。

而像他们镇上这些商户,即便有钱,即便能托人,人家也不收。

明晃晃的歧视,可他们不觉得受歧视,反而觉得理所当然。

只想着若是自己孩子能进去就好了,就长脸了。

禚家二儿媳李氏:“谁不说呢,我们也托人了,没进去。最后没法儿,进了咱镇上的学堂。”

各家虽然有点家底,完全可以请先生回家教,可事实证明,你请先生回家教,那孩子更不爱学,反而喜欢捣乱惹事。

给先生气走,给家里丢人,让先生出去说嘴,还不如送学堂去呢。

镇上几户商家也建立了自己的学堂,请先生过来教书。

但是吧这年代就是如此,大家是有鄙视链的。

士农工商不是说着玩儿的。

不说那些秀才,即便童生都敢瞧不起他们,不是直接瞧不起,而是那种眼神、态度,让人不舒服。

明明你花钱请他,他倒是一副纡尊降贵的样子呢。

他们被穷书生鄙视了,反过来也瞧不起穷人。

甭管书生还是农户还是别的商户,只要穷,就被他们鄙视。

穷书生就是穷酸。

穷农户就是泥腿子。

穷商户就是小商贩儿。

郑氏几个就很瞧不起裴云,因为裴云娘家穷,是泥腿子,即便她有个童生大哥又如何?

不照样是泥腿子?

什么时候考上举人再说喽。

“三弟妹啊,我听说你娘家侄子也要进学?去哪里读呀?柳家洼吗?你娘家大哥在柳家洼教书吧,让侄子去柳家学堂读书也正常。”

“柳家洼不行,那学堂图钱,给钱就进,还不如咱镇上学堂呢。咱们这些人家,总归有点家底,还知道请几个好先生,起码有秀才定期来讲课呢。”

裴云不懂这些,她懒得和她们说什么,只是今儿婆婆发话,让她也多出来走走,跟大家说说话,别整天自己闷着不合群儿。

以前那不是不让她参加这些聚会呢,倒成了她不合群儿。

宋福瑞领着宝儿和一群男人孩子去河边捞鱼,拿着笊篱、网兜的,搞得声势浩大,也不知道能捞着几条。

裴云的心思都在男人孩子身上,根本没听她们说什么。

见她不搭腔,郑氏笑了笑,又和李氏几个说镇上的八卦。

“谢家好像来了一位京城的小公子?说是神仙一样的人儿呢。”

李氏小声道:“慎言,咱们不说他们的事儿。”

谢家是乡绅官宦人家,和他们这些商户是俩世界俩圈子,互相不通婚不来往的。

她们今儿说了什么,若是被有心人拿去做文章,扭曲一下,说她们非议人家,那人家就能派个奴仆上门呵斥。

他们还不敢反驳,只能受着。

- 御宅屋 https://www.yuzhaiwu1.vi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