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275


他们从地窨子里出来,又帮裴长青装锅。

天色黯淡,为了方便干活儿,裴长青在小锅灶里拢了一堆火,他打算把新买的一口锅暂时装在原本的锅框里。

之前的锅搬到新屋去了。

沈宁:“以后越来越冷,灶房这里主要做熏货,蒸煮的还是在屋里。”

现在做素鸡、腐乳、腌白菜啥的都在东边三间屋子里了。

沈宁一家除了把被褥衣服和日用品搬走,其他的基本留在这里,正好给妇女们干活儿用。

累了的还能去铺了草垫子的木板床上休息一下。

裴长青:“那把专门做熏货的锅装上,新买的两口锅回头装到东屋里?”

东屋里没有锅灶和火炕,还得现加。

砌锅灶容易,盘炕加砌烟道开屋顶加烟囱有点麻烦。

主要是谭家这屋子不行,未必扛得起开屋顶,即便能开屋顶,又未必扛得住烟囱。

怕把那一块压塌。

他简单跟沈宁沟通一下。

沈宁想了想,“这屋这么破,也不讲究多齐整好看了,安全牢固第一。咱给把房梁加固一下,再砌俩锅灶,砌两盘炕,那烟道不用往屋顶走,就……”她指了指,“从后窗行不?”

裴长青笑起来。

沈宁有点不好意思,悄悄伸手拧他腰,笑什么笑。

裴长青哎呀一声,“媳妇儿,我高兴你帮忙出主意呢。我这叫专业灯下黑,只往屋顶考虑了,没多想。别人家的屋子不行,但是这屋子真可以。”

后窗本身就不大,直接砌烟道出去,在屋后砌一道比屋顶高点的小烟囱就行。

因为屋子开间窄,火炕也像宋福瑞屋里那样直接占据一整面山墙的跨度,这样锅灶开在南窗边儿,烟道砌在北窗根儿,整个炕面也能暖和。

当然,炕不大,窄窄的一盘,也就竖着睡俩人,可不能像其他大炕睡好几个。

不过锅灶按在炕边儿,以后要煮素鸡什么的,屋里白气缭绕,湿漉漉的,估计也没法睡人。

只能当干活儿的屋子。

要不是这屋子脆弱,裴长青不敢动墙,他就直接在墙上开个洞,然后把烟道砌在山墙外面了。

这样炕还是在南墙下,结构和他们新房一样。

可惜,不敢,怕给整塌了。

被沈宁这么一说,思路打开,他决定在东间西间各盘一条窄炕,砌一个锅灶。

这样天冷了妇女们可以在屋里干活儿。

裴父闻言,问道:“二郎,我也会盘火炕砌锅灶,你那么忙,要不还是我跟你大伯他们弄吧。”

二郎现在一天八百文呢,裴父可不想耽误儿子功夫。

这屋要求没那么高,漏点烟也不打紧,再糊泥呗。

不开屋顶也不会漏雨。

裴母也道:“对呀,让你爹和你大伯他们弄吧,别耽误二郎功夫了。”

沈宁也同意。

裴长青:“成,那爹你们试试。”

裴父自信道:“你放心吧,地窨子我们不是盖得好好的吗?你大伯他们给你和泥砌墙都好好的。”

要这样裴长青就把里正给的那口做熏货的锅装在了外面草棚子里,新锅留着装东屋了。

裴母:“二郎,不行呢,新锅得装咱屋一口,把那个大铁鏊子换下来。”

冬天要烧炕,锅里得添水,这大铁鏊子要是不烙饼可不烧它。

她打算好了,以后烙饼就在墙根支几块土坯砖就好,方便省事。

屋里锅灶还是得装锅。

裴长青看沈宁。

沈宁笑道:“娘说得对,我都忘了。”

主要是现在裴母做饭,沈宁满脑子都是招工,压根儿没往那里考虑。

裴父又去和泥,裴长青把铁鏊子拿下来,把新锅装上,用黄泥糊住。

小鹤年和小珍珠也跟进跟出地帮忙。

小鹤年一边干活儿一边随时拆解汉字读音,看到什么拆什么,黄、泥、锅、灶,但凡这会儿接触的词字都拆一拆。

他和师兄决定了,只要拆解的够多,他们就可以找出规律。

沈宁瞧着也时不时帮忙点一点,小珍珠再捣乱中激发一点灵感,小鹤年便收获颇丰。

他对沈宁道:“娘,你这几天没再做梦吗?”

沈宁:“好像做了吧?”

小鹤年:“做还是没做啊?”

沈宁:“做了,没都记住。”

小鹤年:“那记住的你告诉我呗。娘,回头你不是要给人培训么,我可以帮忙的。”

沈宁:“你等等啊,我真记得俩窍门儿呢。”

小鹤年:“……”

他娘什么时候不见兔子不撒鹰了?

入夜,豆腐村的村民都得到豆腐娘子要招女孩子和老婆子去县城给张氏帮工的消息了。

张寡妇自打在沈宁那里帮工以后,一天能赚15文,有时候她不要钱要粮食。

自然要粗粮,小米、高粱、豆子都可以。

豆子可以做豆腐,小米高粱就磨面做煎饼。

现在村里人都跟着豆腐娘子学做煎饼吃,比豆饭可好吃好消化。

有她干活儿补贴,家里的口粮就宽裕,她也舍得吃饱了。

若是不吃饱,哪里有力气给豆腐娘子干活儿?

干不动活儿,人家凭啥用你?

所以她不但要吃饱,还得过段时间也稍微改善一下,给自己和孩子们加点营养。

大儿子已经种完麦子,这几天也闲不住又去翻来年的地。

张寡妇给他钱,让他去买了二两肉。

二两真的没多少,但是熬了油,添水炖豆腐那也是美味啊。

最后汤都一滴不剩地喝掉,都是营养呢。

香蒲今年13岁,年纪不大,已经是干活儿的一把好手。

她问张寡妇:“娘,豆腐娘子招工去县里干活儿,说要十三四岁的女孩子,你咋不推荐我呢?”

张寡妇:“没,人家8岁到12的,娘听着你不合适。”

香蒲不乐意,“娘,你是不是怕我出去干活儿丢人,不好找婆家,故意不跟豆腐娘子说呢?”

她整天在家干活儿原本不知道这消息的,二蛋不是招呼小孩子开会么?

他弟弟就听说了,回来就告诉姐姐。

张寡妇:“哪能呢,豆腐娘子对咱这样好,她需要人,我咋可能捂着不说?实在是没要咱,人家一开始要十四五的,你小了,后来要12以内的,你又大了。”

香蒲这才笑起来,“那我要去,我周岁才11呢。”

当地习惯,七月往后的生日就退两岁算周岁。

张寡妇面有犹豫,比起赚钱,她当然更在意闺女。

闺女13了,这两年就要相看人家定亲的,若是出去岂不是要耽误?

再说万一被人嚼舌头……倒不是怕本村,本村碍于豆腐娘子谁也不会说的,但是闺女找婆家一般不在本村找,

- 御宅屋 https://www.yuzhaiwu1.vi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