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306


么客气呢,来就来,不要带东西。”

他们带了一大块肉,怕不是得有三斤,还有一些干木耳、香菇、海带、虾皮什么的,另外还有一袋面粉。

这也太客气了。

小珍珠看到那一袋子面粉,想到爹他们去县里还商量背不背粮食的话题,问道:“阿恒,你们带了口粮,是要住下吗?”

小鹤年也期待地看着小少爷,学堂休沐,明天也不上学,师兄是不是可以在自己家玩一天?

师兄总招待他,他也想招待师兄。

小少爷并没有留宿的打算,但是看着珍珠和阿年期盼的眼神儿,他没生出否认的念头,很顺从地点头,“嗯,学堂休沐,这两天不上学。”

小鹤年和珍珠立刻高兴起来。

珍珠是高兴可以和阿鹏去野外跑马,还可以在宽敞的地里比试。

在地里她保不齐就赢了师兄呢!

小鹤年是高兴可以和师兄一起给孩子们上课,一起坐在热乎乎的火炕上看书、背书。

总占师兄的便宜让他不好意思,也能招待师兄和阿鹏让他觉得很开心。

沈宁看俩孩子那么高兴,自然也乐意招待,毕竟小少爷非常知礼,又不挑剔,长得又那么俊,谁会不喜欢呢?

她让裴母切肉,先切点五花肉,用黄酒葱姜和她自己研磨的香料粉腌制一会儿,一会儿煎一煎卷在饼里吃,再切瘦肉片,用细盐抓腌一下,给孩子们做锅包肉吃。

虽然还不到晚饭的时间,但是孩子们消化快,什么时候吃都可以。

煎饼果子还要准备一会儿,小鹤年和小珍珠就领着各自师兄参观家里。

在沈宁看来新家非常简陋,就一个土坯墙围起来的大院子,中间三间土坯砖盖的屋子,房后是一片空荡荡的后院儿。

原本准备挖地窖的,但是裴长青和裴父都忙着赚钱,地窖就暂时搁浅了。

屋前就是正院儿,还没盖厢房呢,所以非常宽敞。

东南边是影壁墙,过去是院门,西南边是厕所。

家里忙不过来就不养猪,所以没有猪圈,倒是没有臭烘烘的味道。

小鹤年和小珍珠却非常骄傲,给各自师兄一一细数盖房的经过和趣事儿,这里面承载了他们太多记忆。

四个木匠在影壁墙那边儿干活儿,又刨又锯的,忙碌而和谐。

他们只停下动作给阿年几个点头致意,就继续干活儿。

小鹤年重点给他们讲自家的厕所,之前邀请师兄来家师兄说不方便外宿,虽然没说哪里不方便,他自动理解为乡下厕所太脏。

他家新厕所是用石板铺的,方便打扫冲洗,一点不腌臜,非常干净,奶每天还熏艾草呢。

而且,他们是大小号分开的哟。

最主要的是他家厕所分男女,这是独一份儿的。

反正目前他知道的人家就一个茅厕,不分男女。

小鹤年很自豪地介绍道:“我爹设计的,他在墙基那边开了引流槽,这样粪肥就可以冲到西边儿的大粪坑里。那个粪坑会填土、草和树叶以及石灰沤肥,每隔一段时间就拉到地里当底肥,我爹说加了石灰沤肥又快又好还能杀死害虫呢。”

小少爷真诚道:“阿年,你爹懂真多。”

小鹤年骄傲道:“是的,我也会跟他学的。”

小少爷也感兴趣,他对农事一无所知,对沤肥也没什么兴趣,但是他对石灰遇水沸腾很感兴趣。

以前先生没给他讲这方便,现在听小鹤年讲盖房烧石灰的事儿就来了兴致。

他得写信跟先生聊聊。

如今只有先生会支持他学那些旁门左道,因为先生说他还小,有的是时间,完全可以一边学科举的功课一边学自己喜欢的东西。

参观过阿年家的厕所以后,小少爷真诚赞美,“真的很干净。”

他回想一下,不管是聚文学堂还是京城国子监、六部,甚至就算皇宫也没有这样规整的厕所。

再讲究的人家,主子们也是在净室马桶里解决,下人们没有马桶而是去固定的茅厕。

那……不说也罢。

这么说吧,乡下人山高皇帝远的,听着以为京城很繁华、很气派、很讲究,可其实呢?

京城除了皇帝的御道,大部分都是土路,春秋风沙迷眼,下雨下雪路面一样泥泞。

最最关键的是京城马车多,到处都是马粪马尿,还有人随地解决。

冬天略好,夏天那味道、那场景,就甭提了。

小少爷有洁癖,夏天不爱出门,出门也不下车,来去都是人抱的。

即便皇家出行,都得垫土洒水,金吾卫开道呢。

小少爷默默地下了个结论:单从这个厕所和沤肥池来说,阿年家比很多大户人家讲究又干净。

很多人家夏天容易传染病,就是因为他们茅厕太脏了。

阿年家这个就不会。

他心下一动,又忍不住要和先生分享。

他得让先生想办法改改国子监的厕所,这样等他和阿年长大了,去国子监读书也不至于那么遭罪。

他以前去过一次国子监,听着好听,其实有些地方也破破烂烂的。

聚文学堂就不用提了,提也跟珠算、拼音一样,甚至会招致更强烈的反对和失望——你堂堂谢家七公子,你为什么整天不务正业,现在还琢磨上农事、便溺之事儿了,堕落,堕落!

算了,让他们臭着吧。

第91章 皇帝和先生 皇帝喜欢听故事

屋里沈宁和裴母一个煎五花肉,一个炸锅包肉。

沈宁把锅包肉复炸一遍,控油,然后调糖醋汁儿,再起锅把锅包肉过一遍料汁,然后撒上切得细细的葱丝姜丝。

裴母也煎好五花肉,一半放在盘子里蘸椒盐料吃,一半用来包煎饼果子。

沈宁让宝儿去喊姐姐们回来吃肉肉。

屋里屋外都是又香又甜的气息,不用宝儿叫小鹤年他们就回来了。

沈宁让阿年他们上炕吃。

她又拿剪刀剪了一些锅包肉和五花肉,再拌上腌白菜、萝卜,然后让裴母煎一个大煎饼,铲成一小块一小块的,堆放在大木盘里。

她去草棚里给孩子们下课,让他们也来吃几口。

小孩子们在这里学识字,沈宁发现有俩孩子会捡榆木花子往嘴里塞,就拿煎饼和卤素鸡给孩子们吃。

家里做素鸡呢,每日总会有些次品,她都卤起来,干活儿的和孩子们谁饿了就吃两串。

小孩子们不肯主动吃,都说吃饱饭的,沈宁就给他们发。

这么一发,她发现有俩小孩子吃得狼吞虎咽,显然饿得很。

按理说,现在村里人家没那么穷,不至于给孩子饿成这样。

豆渣总能吃饱吧?

她问问二蛋那俩孩子是谁家的,才知道怎么回事。

二蛋跟这些孩子非常熟,谁

- 御宅屋 https://www.yuzhaiwu1.vi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