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473


豪!

他们又参观了学习班。

学习班现在分老生和新生,老生学识字、算术,新生学拼音、数字以及基础的加减法。

张公公早就了解过学习班,也跟陛下学了拼音、数字,看到挂图张口就念出来。

孩子们纷纷夸他:“这位爷爷学得真好!”

张公公竟然也美滋滋的。

许知县和曾知县倍感好奇,也认真看起来,惊诧于张公公居然也会。

曾大人:看来陛下早就知道这个,还早早地派人来学,派锦衣卫来保护作坊。

从他的角度来看,这拼音识字法用处不大,毕竟他早就识字,而且只学拼音也没用,还得有识字表,需要先生讲解意思等,于科举也无甚用处。

可……看这草棚子里的农家子们却又觉得有用,且大有用处。

陛下这是……想教化万民,让普通百姓也识字?

只是识字,不为读书科举?

若陛下有此意,那作为福气娘子的父母官,他倒是应该走在前面,若是落在后面可难看了。

下课了,孩子们又集体去作坊帮工干活儿。

张公公和两位大人亲眼看着,不管老人孩子还是男女壮劳力都是习惯性地劳动,而非特意表现。

这个作坊虽然看着简陋,可实际人家好得很。

许知县忍不住跟裴长青和沈宁聊,“沈娘子娘家是桃源哪里?”

沈宁想了想,“沈庄的,在大运河边儿上。”

许知县呵呵笑道:“常回娘家看看,可以在桃源县城买房置业,不管开作坊铺子,还是坐船北上南下的都方便呐。”

这样的人才,去哪里就是哪里的福气!

曾知县看了许知县一眼,不要当着我的面挖墙脚!

许知县悄悄拐拐他,别小气嘛,反正你明年就要离开成阳县了。

被许知县这么一提,沈宁思绪也发散了一下。

她每天都忙,很久没回忆原主的事儿了。

她对原主娘家感情不深,主要是她穿来原主就没了,虽然有一些记忆,却不受原主遗留感情影响。

时间一久,原主的记忆也逐渐消退,她对原主娘家的事儿就更淡了。

也许原主潜意识里是埋怨爹娘的,爹娘怕她之前婆家闹、怕她望门寡影响兄弟,所以急着把她嫁得远远的,让她不能影响娘家。

否则即便之前婆家再闹,冷处理两年也就过去了。

婆家离娘家距离远近,真的对女人影响非常大。

整天给女儿洗脑补贴娘家的还是少数,大部分父母还是关心闺女的,希望闺女近一点勤走动。

有娘家撑腰婆家也不会欺负太过,也不至于受了委屈无处哭诉。

? 如?您?访?问?的?w?a?n?g?址?f?a?布?y?e?不?是?ⅰ????????ě?n?????????5????????m?则?为?山?寨?站?点

原主就是无人倾诉、无人撑腰,一边愤怒反抗兄嫂,一边儿又羞耻内疚自己闹腾。

基于这种心态,沈宁也没说过娘家,更没想过要回去看看。

参观完作坊,张公公又说去村里看看。

裴长青和沈宁便将高里正请来引荐给三人。

高里正闻言又感激又欢喜,自己当这么多年里正,也没得知县大人多看一眼。

今儿跟着阿宁和二郎沾光了呀。

不只是两位知县,连皇帝身边儿的红人儿都见上了!

就是回去立刻死了,都能闭眼了。

张公公对高里正非常和气,亲切地交谈几句,然后去参观村里。

高里正在前面领路,裴长青和沈宁以及孩子们陪着三人往村里去。

三人很快就发现豆腐村的与众不同了。

冬天早春的还没开始春耕,村民不忙,街上一般都是侃大山的男人。

这村不一样,除了特别老和特别小的,街上看不到闲玩儿的男人和半大孩子。

张公公问了问。

高里正笑道:“都在家做活儿呢,有做豆制品的,有练习编活儿的,还有练习缝补的、纳鞋底的、纺线织布的。甭管干啥,只要做得不错,豆腐娘子都能帮着卖出去。冬天那会儿,有些孩子还去撸草珠子换钱呢,摘野花椒、野茱萸也能换钱,俺们都收。”

两位知县听得感兴趣,忍不住详细问了问,很受启发,想和裴二郎夫妻好好聊聊。

知县的本职工作就是劝课农桑,可瞅着人家裴二郎和豆腐娘子做得比他们还强呢。

张公公听得心花怒放,有一种自己看好的人果然十分优秀,还被众人夸赞的自豪感。

回去可得跟陛下好好说说。

愉快的时间总是过得太快。

尽管张公公想多待两天,可时间不等人,尤其他是皇帝身边的贴身太监,多耽搁一天就多一天的风险

皇帝身边儿可不止他一个太监呢!

那个乐公公跟他明争暗斗的,他这一趟出来是受皇帝信任,但也容易被人钻空子不是?

不过他们还是留下吃了晚饭,多聊一会儿。

张公公尽可能多和沈宁裴长青聊天,多和俩孩子互动,好回去跟陛下汇报。

二更天张公公跟他们辞别。

临走时他告诉水嬷嬷和宫嬷嬷可以回宫了,晚上好好告个别,明儿去镇上会合。

两位嬷嬷本身就会厨艺,只是来监督小太监的而已,也是走个过场,回去就可以组建乾清宫和坤宁宫的御膳房。

当然也不需要她俩上灶,直接抽调尚膳监的太监就行。

两位嬷嬷虽然不舍,却也爽快领命。

只要皇帝有需要,她们自然愿意效力。

四个小太监也同回。

既然已经亮明身份,再留下也没必要,会让裴长青一家有压力的。

而陛下已经表彰过,还赐下御笔,也没哪个不开眼的敢来作坊捣乱。

王永和冯彬很高兴,卢锦和张顺高兴之余也生出一些失落。

才来这些日子,竟然就生出了不舍。

明明这里吃的一般,住的一般,每天不是干活儿就是做饭,实在看不出有什么好的。

可不知道为什么,就是有一点不舍。

两位嬷嬷和四个小太监的身份正式曝光。

沈宁和裴长青早就猜到,也没惊讶,当即给几人行礼表示招待不周,还请嬷嬷和小公公们多包涵,“小民何德何能,让两位嬷嬷和四位公公帮衬,实在是僭越。”

水嬷嬷和宫嬷嬷赶紧制止他俩。

水嬷嬷道:“陛下听闻萧先生说了二位的事迹,非常欣赏,特意差遣奴婢们前来学习,为免吓着大家伙儿,所以隐瞒身份,还请诸位原谅。” W?a?n?g?阯?f?a?b?u?页?ì??????????n?2???Ⅱ?5????????

她们俩要走,裴母最舍不得,当即红了眼圈,拉着她俩,“以后有机会再来呀。”

两人满口答应,“大妹子以后跟着二郎阿宁去京城,咱再聚。”

张公公:“裴二郎、沈娘子,陛下准许你们常写信,多聊聊如何养孩子以及乡间故事,陛下爱看。”

为了不给裴家压力皇帝把人都撤回去

- 御宅屋 https://www.yuzhaiwu1.vi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