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504


皇帝翻阅过往出海账目、卷宗记录,自然认为出海有利可图,可大臣们极力反对他也没法重启。

即便他贵为皇帝,可他只一人,哪里是满朝文臣的对手?

大庆朝历经百年到了现在,武将地位越发下降,文臣掌控局面。

皇帝也只能按下心中的想法,放弃重启出海的心思。

可他终归心有不甘,让王建忠组建一支出海小队,伪装成商人,带上丰厚的货物,随南边儿商队出海熟悉环境。

虽然文臣们反对朝廷出海,可实际他们自己从来没有停止过海外贸易,他们只是反对皇帝、平民出海,他们只是不想给朝廷交巨额商税。

他们只是想垄断海外巨大的贸易利润而已。

皇帝虽然查不到具体细节,不清楚哪只船队具体是谁家的,可经过王建忠的调查也有所觉悟。

所以他也秘密派出数支商队带着货物重金收买船队搭船出海。

而去年萧先生受裴长青和沈宁启发,也委托成家以及其他有出海机会的朋友船队寻找新作物种子、幼苗等。

他把沈宁描述的作物都画了简明图册,让人能找多少找多少,而且不局限于这些作物,只要有高产、好吃的作物就可以带回来。

若是南洋本土作物可以先在环境类似的琼州、云南、岭南培育,然后逐渐往北移栽试种。

作物对环境的要求很高,尤其温度、干湿度。

往北也能存活的作物,大部分都是同维度环境类似的地方传过来的,“胡”姓作物基本如此。

近几十年普及开来的棉花也是从天竺过来的。

所以为了找到沈宁口中客商所言的一些作物,萧先生托人找南洋、西洋等地的外来物种。

吕松、暹罗、天竺等国家处于南线海运航道,不少番外船队会经过此地,靠岸采买歇息,也会跟当地进行交易。

他们带来的种子、作物就会被留在当地。

而萧先生想要的就是这些外来作物,他建议皇帝寻找的也是这些外来作物。

除此之外,他们也在岭南福建等地寻找农作物,最好像高粱那样可以长在贫瘠的土地中,既能抗旱又能抵抗一定水涝。

若生存条件苛刻,娇气难养,即便产量不错也不适合大面积普及,都会被淘汰。

王建忠跟随船队自去岁从金陵出发,途径福州、泉州,然后过吕宋、暹罗、马六甲、天竺等地方返回,历时九个月。

他们携带的货物主要是丝绸、瓷器、茶叶等,买回来的货物主要是各种香料、珠宝以及草药。

王建忠作为皇帝的亲信,拥有不少华贵丝绸,深受海外皇家和贵族喜欢,所以那些船队也乐意跟他合作。

这一次他除了给皇帝买回来不少龙涎香、苏合油、玫瑰露、胡椒、肉桂等,另外还带回来一些种子和作物。

他从口袋里掏出一个个小布袋,将里面的种子倒在桌上给皇帝和萧先生诸人看。

“萧先生这应该是您说的野秫秫,在岭南某处找到的。”

只不过属下们打听来的信息和萧先生说的有出入,这个野秫秫长得不是很高,结一个巴掌长的比胡瓜粗点的棒槌,棒槌外面包着好些层皮,棒槌上长了一些果实颗粒,稀稀拉拉的像七老八十的老头子的牙口。

不过确实对土壤要求不高,还挺抗旱的,丢在那里没人管也能结棒槌。

萧先生看着这些不够饱满的种子,委实不确定是不是沈宁说过的玉米。

他印象里见过,棒槌没那么细弱,不过可能没人照管,一代代退化了。

这些种子如果精心培育,不知道能否像沈宁口中客商说的结一个尺长的大棒槌。

除了这个另外还有一些奇怪的种子,大家都不认识。

王建忠标了名称记号的,只不过这些显然不是当地作物,因为当地人叫法也五花八门,归结起来就是“野”XX,或者“洋”XX,“番”XX。

不是本土的,名字会根据外形、发音等改成本土好理解的。

王建忠指着其中一种:“这个是太阳花的种子。”

又指着另外几种报了名字,可惜大家全无概念。

皇帝略沉吟,“将这些种子分成两份,一份……”他看向萧先生和谢恒,“交由豆腐村培育。”

谢恒立刻躬身谢恩。

太子撇嘴,父皇给豆腐村,你谢什么,你真当自己是豆腐村出来的呢?

第二份皇帝想交给户部就近安排大兴县种植。

萧先生躬身施礼,建议道:“陛下,不如交给皇庄指定专人负责。”

若是交由户部,层层分派下去,最后怕是不会重视,不若直接指派人选负责。

皇帝在大兴有皇庄,有专门的太监负责管理,下面有佃户负责种田。

谢恒看了太子一眼,缓缓行礼。

太子:“谢恒!”

不许把种地作为红蓝比赛内容!

谢恒却已经开口:“陛下,小臣请求将种子交给我们红蓝两队负责。”

皇帝先前也没想到这个,现在被谢恒一提醒立刻笑起来,“好,朕准了!”

太子肩膀一垮,种地可不在他的兴趣之列,这个谢恒,净跟他做对。

他宣布为了盖小厨房一起对付营缮司的交情就此作罢!

后续比赛他不会让着谢恒的!

哼!

谢恒却通过皇帝以及卢锦张顺等宫人了解了很多太子的脾性,知道他容易一时心血来潮。

万一他训练和学习腻歪了,又想出去胡闹呢?

w?a?n?g?址?发?B?u?y?e?ⅰ????????é?n?2??????5????????

自己得在诸多方面激发太子的好胜心将他钓住。

骑马射箭、摔跤、舞刀弄枪、攻城模拟等,这些不需要任何刺激,太子就打鸡血嗷嗷的,其他诸如学兵法还好,学四书五经之类的就不热衷,就得用其他的穿插搭配。

而种地是一个长期的,需要投入耐心和热情的事情,他一旦投入了精力就会产生感情,苗苗就是自己的孩子,久而久之就会希望自己的“孩子”赢。

谢恒虽然没种过地,但是和阿年交好以后他见识过裴父对土地的热忱和忠诚,也和阿年帮裴母用瓦罐种过菜。

不管生豆芽、发蒜黄,还是种韭菜、菠菜等,都需要细心耐心以及……宽心。

种地非常锻炼人的耐性和韧性,让人学会等待、期待。

很直观地体会“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他希望太子也能体会到这种劳作的辛苦和收获的喜悦。

一个懂劳作不易的君王,他会体谅百姓,即便不是仁君,也不会残害百姓。

这些都是沈姨和裴叔平时无意中聊的,这一点又和先生说的不谋而合。

他越发觉得沈姨和裴叔是天生的老师。

萧先生转首对太子道:“殿下,臣胜负欲很强,不容易接受失败,所以咱们要齐心协力。

- 御宅屋 https://www.yuzhaiwu1.vip